華為工會委員會持股是咋回事?

外界對於華為的質疑,似乎從來就沒有停過。但根據任正非的管理哲學,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外部的壓力反而會使堡壘內部加強。所以,從來都是採用“暴露療法”,直接面對並解決問題。4月25日,華為董秘首席董秘江西生在深圳接受了多家外媒的採訪,針對外界質疑的“誰擁有華為”,以及華為的股權激勵制度、治理機制作了相應回應。“華為是100%由員工擁有,這是華為30年持續發展的基礎。”4月25日,華為董事會首席秘書江西生在深圳接受多家外媒採訪時表示,“華為有9萬多員工通過工會來持有公司股份,所以華為是100%由員工持有的公司,沒有任何外部政府或者是機構。華為每一分錢的資本都是員工掏錢進來的。”

江西生提到,針對華為重大事項,任正非有否決權,但沒有決定權。任正非對華為的影響重點是通過思想和管理的哲學來進行。對於外界認為“華為分配的不是股權,而是一個合約的利潤分配計劃。”的說法。江西生表示,華為員工要交錢進來,去參與利潤分配,並承擔有可能減值的風險。還要選舉持股員工代表來行使權力,所以華為股權分配計劃不是一個利潤分享計劃,而應該是一個股權計劃。這一輪迴應,讓外界對於華為的股權結構,工會持股的成因以及其治理機制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華為工會委員會持股是咋回事?

●一、華為股權結構

通過公開資料顯示,華為技術由華為控股全資控股,而華為控股的股東為華為控股工會委員會和任正非;其中任正非以自然人身份持有的股權比例為1.01%,同時其也參與了員工持股計劃。截至2018年12月31日,任正非的總持股比例為1.14%。

正如華為董秘所言,任正非對華為的控制主要通過哲學和管理思想來實現,而非通過股權。

當然,也有其他聲音認為,華為控股工會委員會是個神秘的黑匣子,裡面究竟是啥不得而知。裡面的成分怎樣,任正非還有多少股權,有沒有非員工股東等,外界猜測甚多。

那麼,這工會委員會到底是何物,這也可以成為股東?它又是怎樣對華為實施控制?

●二、工會、工會委員會、員工持股代表會

2001年1月11日深圳市政府發佈的地方法規——《深圳市公司內部員工持股規定》,在政府層面推動深圳的公司試點內部員工持股。

根據規定,內部員工持股主要採取出資購股、獎勵股權和技術折股三種方式。在持股方式方面,公司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實行內部員工持股時進行工商登記的持股主體。包括:

1、由持股員工以自然人的身份直接持有;

2、由持股員工共同出資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持有;

3、以工會社團法人的名義持有。

由員工以自然人身份直接持有股權的,持股員工按《公司法》的規定獨立行使股東的權利和承擔義務。

由持股公司持股的,持股公司作為改制企業的法人股東按《公司法》的規定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持股公司不得從事與員工持股無關的其他經濟活動,並必須在公司章程中載明。

以工會社團法人名義持股的,公司工會必須首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十四條的規定,依法辦理法人登記,經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工會代表持股員工行使股東權利和承擔股東義務。

文件明確,以工會名義持股的公司,應在工會下設專門的員工持股會。持股會是員工持股的內部管理組織,其負責人由持股員工民主選舉產生。工會社團法人持股所發生的債權和債務,由工會以員工持有的股權承擔。

總的來說,當時的政策環境可以允許自然人持股或持股平臺持股,而持股平臺允許特殊的“工會”形式存在。工會形式下必須設立的員工持股會,就是華為現在持股員工代表會早期的雛形了。

華為工會委員會持股是咋回事?

為什麼不採用合夥企業作為持股平臺?

要知道,合夥企業在1997年8月1日起在國內才存在(《合夥企業法》97年8月1日生效),屬於舶來品;有限合夥企業在2006年《合夥企業法》進行第二次修訂的時候才正式確立。

因此,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應該是當時組織形式的主流,因此可能也是基於此,合夥企業未寫入內部持股規定。

華為工會委員會持股是咋回事?

那麼,華為為什麼沒有用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作持股平臺?

《公司法》從1994年生效,1999年進行首次修訂。根據規定,有限公司股東人數不得超過50名,但2001年深圳鼓勵推行內部員工持股時,股份公司並沒有發起人不得超過200人的限制(超過5人即可,2006年修訂後增加200人要求)。按理,路徑上可以實現,無非是考慮是否為最優方案。個人認為採用工會持股,可能主要基於幾個原因:

1、華為激勵人數9萬人,如果採用股份公司,得設立將近五百個之多,光註冊和管理就是一個挑戰。而且,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強調奮鬥文化的華為,員工股東自然有進有退,激勵人員基數大,頻繁工商變更預計也是常態。因此,涉及到工商層面的工作量巨大。

2、採用工會持股,受《工會法》調整,運作管理靈活,在內部進行股東登記造冊即可,可以減少頻繁變更的時間和管理成本。

3、根據當時的公司法規定,設立股份公司,註冊資本需全部實繳到位;而華為實施內部員工持股是有提供財務資助的,員工只需出資一部分,剩下的部分進行銀行借款。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華為工會委員會持股是咋回事?

另外,工會委員會與工會什麼關係?為什麼工商登記的是工會委員會,而不是工會

華為工會委員會持股是咋回事?

其實簡單理解的話,工會委員會由工會大會或代表大會選舉,並向其報告工作接受監督。在華為,工會委員會由各部門推選,目前有七人組成,成員包括工會主席、副主席、生活協調委員會負責人等職位。工會委員會法律意義上不同於工會,但實際中職責又與工會組織相近,而且工會委員會滿足條件也具備法人資格,因此可能出於方便而將工會委員會登記為股東。

總的而言,華為採用工會持股的方式,有其歷史政策因素和公司特性的考量。隨著管理的不斷創新,員工持股會已成歷史產物,工會持股也將逐步退出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