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晚清思想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却遭遇凄惨

在晚清,因循守旧起守旧之风盛行不衰。很多官员认为,向西方学习无异于是对老祖宗的背叛。通通洋务的淮系要员,丁日昌就被讥讽为丁鬼奴。

然而与丁日昌相比,晚清著名思想家,外交家郭嵩焘的遭遇则更为凄惨。郭嵩焘被称为一个孤独的先行者,也就是说他当时走得太远,思想是很难得到呼应的。郭嵩焘与李鸿章是同年进士,后来被李鸿章招入帐下,成为淮军集团的重要参谋幕僚。1876年郭嵩焘受命出使英国,后又兼任驻法公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

他是晚清思想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却遭遇凄惨

为使国人大开眼界效法西方,郭嵩焘将出使英国途中的见闻及感想写成《使西纪程》一书。寄回总理衙门,不料引火烧身,再次引起轩然大波。“对英国称臣”“大清无此臣子”等骂名不绝于耳。就连湖南家乡的百姓,也把他骂成是罪该万死的坏蛋。正在长沙准备乡试的考生,扬言要捣毁他的住处,还要开除其湖南省籍。甚至连他的老朋友,与他政见一致的洋务派领袖刘坤一也质问他。有何面目回湖南,更何以面对天下后世?于是《使西纪程》残遭毁版。

他是晚清思想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却遭遇凄惨

走向世界的第一代人中,郭嵩焘是最具眼光的。一下子我们的差别不是在表面的洋枪洋炮,在很多观念上有问题,在很多体制有问题。他有个副手叫刘锡鸿,刘锡鸿就时时监视着郭嵩焘的一举一动打小报告。这位善于搞窝里斗的大清国副食使指责郭嵩焘的罪状三条,在英国白金汉宫听音乐,仿洋人所为屡屡去取节目单。游英国炮台披洋人衣,即使冻死也不当披,见巴西国君主擅自起立。我堂堂天朝,为何要向小国致敬?

他是晚清思想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却遭遇凄惨

这位清国首任驻英法公使,回国后没有进京。凄惨地返回湖南老家。但是当他乘坐的轮船抵达长沙准备停泊时,当地士绅写信劝阻,禁止他上岸,最终郭嵩焘郁郁而终。他曾经期望自己的出行能引进西方治国之术,挽回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于是他在在唾骂声中出使,却在唾骂声中回国。

李鸿章为此大发感概,如此品学却被今天的世道所不容,人才国运真的无可挽救了。更令人痛心的是,在郭嵩焘去世9年之后,中国对西方11国宣战时。还有官员上奏要求开棺戮尸以谢天下天下。

他是晚清思想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却遭遇凄惨

这位思想的先行者是孤寂和悲哀的,曾受郭嵩焘知遇之恩的严复,把郭嵩焘与屈原相提并论。评价他受世人皆醉,我独醒拖累。不幸的是,正是这个和郭嵩焘年龄相差35岁的忘年之交,走向了他的反面。

林则徐的同乡,福建侯官人严复,曾经留学于著名的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因将《天演论》《原富》等西方科学经济学经典,引入中国而闻名于洋务界。1881年严复进入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被任命为外文总教官。此时谁也想不到的是,这位西学权威居然迎合世俗,潜心钻研起八股文字来。连他都认为,没有这个功名,是自己的一个最大的遗憾。所以他要不断地要回家乡去参加乡试,还老考不过。中国的传统制度认为,就认为只有走科举,读书做官,科举功名道路是唯一的叫做正途。

他是晚清思想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却遭遇凄惨

1909年,大清帝国曾下令对19位留学生赐予进士,56岁的严复名列其中。这迟到的头衔,对他来说真不知是安慰,还是讽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