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导弹的弹道是固定的,为什么那么难拦截?

韭菜鸡蛋炒土豆


弹道导弹的弹道虽然是固定的,但其飞行时间很短,因此拦截困难。

一、弹道导弹采用的方法有两个显著的优势,也就是说它所走的路线有两个重要的可取之处。

1、首先,在大气层上空飞行的弹道导弹比同等大小的巡航导弹的射程要远得多。

2、第二个主要优势就是弹道导弹可以沿着它们的飞行路线极其迅速地飞行。洲际弹道导弹可以在大约30至35分钟内攻击10,00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其终端速度超过5000米/秒。正因为弹道导弹的飞行时间相对较短,对弹道导弹攻击的防御仍然不够完全有效,海湾战争期间的盟军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英国皇家空军的相控阵弹道导弹预警系统】

二、弹道导弹的抛掷重量

弹道导弹的抛掷重量通常是用一个最佳的弹道轨迹来计算,从地球表面的一点到另一点。最优弹道利用导弹的可用脉冲使总有效载荷(投掷重量)最大化。通过减少载荷重量,可以选择不同的轨迹,既可以扩大距离,也可以减少飞行总时间。使得拦截起来相对困难。

三、弹道导弹经历几个不同的飞行阶段,这些阶段几乎是所有此类设计的共同之处。

这些阶段在讨论弹道导弹防御概念时尤为重要。每个阶段执行拦截的难度不同,其对整个攻击的影响也不同。

弹道导弹可以在其轨迹的三个区域被截获:增强阶段,中段阶段或末期阶段。

例如,在终端阶段进行的防御通常是技术上最简单的,因为它们只需要短程导弹和雷达。然而,终端防御也面临最困难的,即在助推阶段后释放的多弹头和诱饵。相比之下,助推阶段的防御很难建立,通常是在太空中,因为它们必须靠近目标。可一旦成功都会摧毁所有的弹头和诱饵。

四、三个阶段拦截面临的困难

1、增强阶段

增强阶段分升压阶段和升压后阶段。

  • 难以在地理位置上定位拦截器以在增压阶段拦截导弹;

  • 拦截时间短(通常约180秒)。

2、中期阶段

  • 需要大型、重型反弹道导弹和先进的强大雷达,这些雷达通常必须通过天基传感器进行增强;

  • 必须面对潜在的基于空间的诱饵。

3、终端阶段

  • 拦截时间非常短,可能不到30秒;
  • 地理覆盖范围较低;
  • 被拦截的核弹头如果爆炸,可能会危机目标区域。

五、以下图Minuteman-III MIRV(MIRV:多弹头再入车辆)发射序列为例:

1、导弹通过发射第一级增压马达(A)发射。

2、导弹护罩(E)弹射出去。

3、发射后约120秒,第3级电机(C)从第2级点火并分离。

4、发射后约180秒,第3级推力终止,后增压(D)与火箭分离。

5、后增压自行机动并为再入飞行器(RV)的部署做好准备。

6、部署再入飞行器(RV),以及诱饵和箔条。

7、RV现已武装起来和箔条重新高速进入大气层。

8、核弹头引爆。

箔条干扰:一种由金属箔、金属丝或涂覆金属的介质制成用以对敌方雷达实施无源干扰的器材。

早在1993年,西欧国家就召开了一次专题讨论会,讨论未来可能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最后,理事会建议部署预警和监视系统以及区域控制的防御系统。

在实践中,由于拦截的复杂性,拦截导弹的价格相当可观。系统必须一直引导到拦截,这就需要在大气层内外都工作的引导控制系统。这意味着每个洲际弹道导弹都需要数十个拦截器。这引发了关于拦截器和弹头之间“成本/交换比率”的激烈辩论。


血色黄昏的黄昏


弹道导弹弹道首先是整体抛物线,但起飞和落下都是垂直的,受重力影响,拦截的是受重力减速度,必须有能量克服,而能量也是有重量的,这本身就是矛盾,所以比较难。

因为弹道导弹是对顶攻击,由于重力原因,对顶栏截难,是雷达的弱点,所以比较难。又因为又特别快,而且越来越快,最快能达到10~20倍马赫,如果有拦截,需要更快的多,必须加倍,人类现在还达不到,只要打得准,对手基本跑不了。

最后还要看拦截效果,真正拦截是在发射阶段。如果过了中段再去拦截,效果可能相反。比如原子弹,空中爆炸和地面爆炸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弹头再加上钻地功能,就相当于地下核试验了。

所以弹道导弹的拦截难点在于:快!



大志远思想空间


第一:拦截一方不一定在你发射开始的时候就全程检测你的弹道导弹,你也不可能让它去监测到吧,等到拦截方通过某种手段发现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导弹开始进入大气层进行打击了,由于没有前半程的导弹数据,后半段的弹道你要进行计算,这就需要时间,而这时候导弹的速度非常快,你的反应时间和计算时间要求非常的快。

第二:导弹进入大气层由于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热量非常大,导弹弹头外层会形成一层等离子体层,特别进入电离层以后,就产生黑障,雷达发现不了,只能通过红外检测设备才能发现,知道雷达,火控雷达无法完成锁定,拦截弹无法发射打击,等到出了电离层,黑障消失后,导弹的高度才80多公里高,而速度是十几倍音速,所以留给你的拦截时间特别短,所以目前拦截弹道导弹非常的难,一般是中段拦截,也就是弹头与箭体分离,弹头没有进入到大气层的这段,因为发射段一般不让你看到,即便你看到,距离那么远,你的拦截弹射程不够。后半段有一个入射角度大,而且有一段黑障,你雷达锁定不了,只有中段,中段需要有非常先进的预警雷达过预警卫星,所以除了中美俄有这个能力,欧盟也是一点能力都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