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道導彈的彈道是固定的,為什麼那麼難攔截?

韭菜雞蛋炒土豆


彈道導彈的彈道雖然是固定的,但其飛行時間很短,因此攔截困難。

一、彈道導彈採用的方法有兩個顯著的優勢,也就是說它所走的路線有兩個重要的可取之處。

1、首先,在大氣層上空飛行的彈道導彈比同等大小的巡航導彈的射程要遠得多。

2、第二個主要優勢就是彈道導彈可以沿著它們的飛行路線極其迅速地飛行。洲際彈道導彈可以在大約30至35分鐘內攻擊10,000公里範圍內的目標,其終端速度超過5000米/秒。正因為彈道導彈的飛行時間相對較短,對彈道導彈攻擊的防禦仍然不夠完全有效,海灣戰爭期間的盟軍經驗證明了這一點。

【英國皇家空軍的相控陣彈道導彈預警系統】

二、彈道導彈的拋擲重量

彈道導彈的拋擲重量通常是用一個最佳的彈道軌跡來計算,從地球表面的一點到另一點。最優彈道利用導彈的可用脈衝使總有效載荷(投擲重量)最大化。通過減少載荷重量,可以選擇不同的軌跡,既可以擴大距離,也可以減少飛行總時間。使得攔截起來相對困難。

三、彈道導彈經歷幾個不同的飛行階段,這些階段幾乎是所有此類設計的共同之處。

這些階段在討論彈道導彈防禦概念時尤為重要。每個階段執行攔截的難度不同,其對整個攻擊的影響也不同。

彈道導彈可以在其軌跡的三個區域被截獲:增強階段,中段階段或末期階段。

例如,在終端階段進行的防禦通常是技術上最簡單的,因為它們只需要短程導彈和雷達。然而,終端防禦也面臨最困難的,即在助推階段後釋放的多彈頭和誘餌。相比之下,助推階段的防禦很難建立,通常是在太空中,因為它們必須靠近目標。可一旦成功都會摧毀所有的彈頭和誘餌。

四、三個階段攔截面臨的困難

1、增強階段

增強階段分升壓階段和升壓後階段。

  • 難以在地理位置上定位攔截器以在增壓階段攔截導彈;

  • 攔截時間短(通常約180秒)。

2、中期階段

  • 需要大型、重型反彈道導彈和先進的強大雷達,這些雷達通常必須通過天基傳感器進行增強;

  • 必須面對潛在的基於空間的誘餌。

3、終端階段

  • 攔截時間非常短,可能不到30秒;
  • 地理覆蓋範圍較低;
  • 被攔截的核彈頭如果爆炸,可能會危機目標區域。

五、以下圖Minuteman-III MIRV(MIRV:多彈頭再入車輛)發射序列為例:

1、導彈通過發射第一級增壓馬達(A)發射。

2、導彈護罩(E)彈射出去。

3、發射後約120秒,第3級電機(C)從第2級點火併分離。

4、發射後約180秒,第3級推力終止,後增壓(D)與火箭分離。

5、後增壓自行機動併為再入飛行器(RV)的部署做好準備。

6、部署再入飛行器(RV),以及誘餌和箔條。

7、RV現已武裝起來和箔條重新高速進入大氣層。

8、核彈頭引爆。

箔條幹擾:一種由金屬箔、金屬絲或塗覆金屬的介質製成用以對敵方雷達實施無源干擾的器材。

早在1993年,西歐國家就召開了一次專題討論會,討論未來可能的彈道導彈防禦計劃。最後,理事會建議部署預警和監視系統以及區域控制的防禦系統。

在實踐中,由於攔截的複雜性,攔截導彈的價格相當可觀。系統必須一直引導到攔截,這就需要在大氣層內外都工作的引導控制系統。這意味著每個洲際彈道導彈都需要數十個攔截器。這引發了關於攔截器和彈頭之間“成本/交換比率”的激烈辯論。


血色黃昏的黃昏


彈道導彈彈道首先是整體拋物線,但起飛和落下都是垂直的,受重力影響,攔截的是受重力減速度,必須有能量克服,而能量也是有重量的,這本身就是矛盾,所以比較難。

因為彈道導彈是對頂攻擊,由於重力原因,對頂欄截難,是雷達的弱點,所以比較難。又因為又特別快,而且越來越快,最快能達到10~20倍馬赫,如果有攔截,需要更快的多,必須加倍,人類現在還達不到,只要打得準,對手基本跑不了。

最後還要看攔截效果,真正攔截是在發射階段。如果過了中段再去攔截,效果可能相反。比如原子彈,空中爆炸和地面爆炸效果是不一樣的,如果彈頭再加上鑽地功能,就相當於地下核試驗了。

所以彈道導彈的攔截難點在於:快!



大志遠思想空間


第一:攔截一方不一定在你發射開始的時候就全程檢測你的彈道導彈,你也不可能讓它去監測到吧,等到攔截方通過某種手段發現的時候,其實已經是導彈開始進入大氣層進行打擊了,由於沒有前半程的導彈數據,後半段的彈道你要進行計算,這就需要時間,而這時候導彈的速度非常快,你的反應時間和計算時間要求非常的快。

第二:導彈進入大氣層由於與大氣摩擦產生的熱量非常大,導彈彈頭外層會形成一層等離子體層,特別進入電離層以後,就產生黑障,雷達發現不了,只能通過紅外檢測設備才能發現,知道雷達,火控雷達無法完成鎖定,攔截彈無法發射打擊,等到出了電離層,黑障消失後,導彈的高度才80多公里高,而速度是十幾倍音速,所以留給你的攔截時間特別短,所以目前攔截彈道導彈非常的難,一般是中段攔截,也就是彈頭與箭體分離,彈頭沒有進入到大氣層的這段,因為發射段一般不讓你看到,即便你看到,距離那麼遠,你的攔截彈射程不夠。後半段有一個入射角度大,而且有一段黑障,你雷達鎖定不了,只有中段,中段需要有非常先進的預警雷達過預警衛星,所以除了中美俄有這個能力,歐盟也是一點能力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