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深圳“成龙”

望深圳“成龙”

深圳的成功是一个大社会小政府的实验。

——张思平

口述 / 吴晓波(吴晓波频道)

01

2020年,深圳即将迎来特区创建40周年。在这近40年里,深圳从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

40年前,深圳人口仅33万,最高楼只有3层。今天的深圳,常住人口超过1300万,100米以上摩天大楼近1000栋,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0年间,深圳孕育了华为、万科、腾讯、招商、平安、正威、恒大7家世界500强企业,吸引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投资。

望深圳“成龙”

当前深圳的产业结构凸显出“高精尖”的特征。新兴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占到40.9%,四大支出产业分别为: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以及金融业。

在2018年中国大陆城市GDP榜单中,深圳以2.42万亿元稳居前四强,并以7.6%的增幅成为“北上广深”前四强中增涨幅度最大的城市。

很多专家都在总结深圳的经验,瞭望深圳的未来,今天我们来看看两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关于深圳发展的看法。

02

香港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被认为是华人经济学家中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人。

关于深圳的发展,他最近在微博上发言说,未来十年深圳有可能成为这个地球上的经济中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他给出了三个理由:

第一个原因是,深圳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一个湾区。

望深圳“成龙”

从全球范围看,大湾区是引领经济发展和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全球经济总量中的60%来自港口海湾及其直接腹地。

目前世界著名的湾区经济体主要有三个: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

作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涵盖了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个地级市。

这11个城市在产业分工上非常明确。

深圳的亮点是高科技和金融行业,广州的亮点是对外贸易,东莞、佛山、中山、江门的亮点是制造业,澳门的亮点是博彩文娱,香港则是金融业和国际贸易。


望深圳“成龙”

所以目前的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了金融+科技+产业的融合,几乎囊括了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所有的产业类型。

而在这个大湾区中,深圳无疑是重点中的重点,可以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轴心城市。

第二个原因是,跟拥有硅谷的旧金山湾区相比,深圳边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兄弟城市——东莞。

东莞是全球最大的接单工厂,几乎所有的高科技电子产品都在这里有它的制造基地。而东莞产业工人的工资大约是美国的1/3,欧洲先进国家的1/4,所以仍然有劳动力的成本优势。

第三个原因是,深圳的人口结构相对年轻,目前这个城市的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3岁,老龄化率仅为6.6%,远低于北京、上海和广州。


望深圳“成龙”

在硅谷,过去10年内65岁以上的民众增加了31%,且出生率持续下降。这造成的结果就是,硅谷当地的职缺数量持续上升,一年增加超过47000个新职缺。

而深圳近年来人口均为净流入, 2018年深圳新增人口49.83万,增幅连续两年领跑全国。并且,深圳还引进了26万多名国内外人才,其中包括1.83万名海归人员。

03

如果说张五常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分析了深圳的潜力,那么张思平则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了深圳的优势。

张思平是一个学者型的官员。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他就曾担任深圳市体改委的主任,后来当过深圳市的副市长和常委。

在他看来,深圳的成功是一个“大社会小政府”的实验,而其中,国有企业的产权创新是核心之核心。

望深圳“成龙”

深圳市从2003年开始,就对当地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布局调整,国有企业从商贸流通物流等领域纷纷退出,进入到了公共服务领域。

十多年过去了,张思平很骄傲地说:

“我们退出了工业领域,成就了深圳,成为全球的现代制造基地;我们退出了科技领域,成就了深圳,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创新中心;我们退出了国贸流通领域,成就了深圳,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我们退出了建筑施工领域,深圳的一座座现代化大厦拔地而起,同时诞生了像万科这样的超级地产公司。”

而国有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表现也非常好。

“深圳提供了全国最好的燃气供应、最好的地铁、最好的公交以及最好的航空站。”张思平如是说。

今天的深圳是全国经济成长最快的城市之一,但是这里并没有规模巨大的国有企业,或者效益最好的国有企业,却有国有经济存在的最佳方式。

在某种意义上,深圳的成功并不取决于它的区位,更重要的是,它是过去40多年里,中国城市改革和产业制度创新最成功的一个实验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