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爾志願者吉大二院病人服務中心護士長王瑩瑩:春風化雨,用愛溫暖患者心靈

南丁格尔志愿者吉大二院病人服务中心护士长王莹莹:春风化雨,用爱温暖患者心灵

“一件披肩,一位天使,一份責任,一股熱忱”,戴上護理帽的一瞬間,她彷彿張開了一雙翅膀,翩翩飛舞於人間。10年,燃燒青春與激情;10年,播撒愛與關懷,她將最好的年華獻給了最熱愛的護理事業。她,就是南丁格爾志願者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病人服務中心護士長王瑩瑩,在平凡崗位上書寫出了不平凡的華彩人生。

見過王瑩瑩的人,最難忘的就是那一雙笑眼,永遠傳遞著關愛與溫暖,她的專業、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打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贈人玫瑰,才能手有餘香”

2008年,就讀於吉林大學護理學院的王瑩瑩畢業了,憑藉著優異的成績,留在了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因為基本功紮實,表現出色,王瑩瑩一入職便成為一名ICU護士,負責危重病人的護理。儘管平時工作任務繁重,但勤奮好學的她一直不忘充實自己,一有時間就跟在醫生和護理前輩身邊學習。很快,王瑩瑩晉升為病人服務中心護士長。

除了自我提升,王瑩瑩還帶動整個科室的護理人員一起進步,2013年至今,王瑩瑩一邊自學、進修,一邊承擔著科室護理技能操作培訓授課。2015年10月,她又承擔起了院級採血師培訓、急診對接操作等工作。2017年參與了吉林省財政廳衛生專項項目《長春非醫務人員現場施救能力的培養研究》課題。2018年9月,院級保安、保潔、送服人員CPR操作優秀護理管理者培訓的重任也落到她的肩上。

儘管工作異常忙碌,但王瑩瑩一直希望可以將護理工作做到盡善盡美。因為護理是一個重視細節的職業,任職以來,王瑩瑩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並將問題進行梳理、總結。“贈人玫瑰,才能手有餘香。”王瑩瑩從不吝惜自己的所學所想,幾年間,她公開出版著作2本,發表論文7篇,將所學毫無保留地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

南丁格尔志愿者吉大二院病人服务中心护士长王莹莹:春风化雨,用爱温暖患者心灵

“我多做一些,大家就可以輕鬆一點”

其實,為人民服務的熱忱早在王瑩瑩上大學時就紮根心底並付諸行動了。大學期間,王瑩瑩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非典”期間,她還曾以學生身份不顧個人安危參與政府部門的入戶人口調查項目。當人們在家裡不敢出門時,她卻戴著口罩挨家挨戶地去走訪……

2017年王瑩瑩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黨員。從那時起,她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護理工作的實質是救死扶傷,默默奉獻,把患者放在第一位。而成為一名黨員後,更要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護士。

2017年,吉大二院成立了南丁格爾護理分隊,王瑩瑩懷著滿腔熱情投入到分隊建設中,堅定地成為其中一員。從此,多了無數個不眠之夜,從此,多了更多的默默付出。每一次活動,她都是最早準備最晚離開,卻從未有過一句抱怨。可能連王瑩瑩自己都記不清已經參加了多少次公益活動了。

2018年5月,由中國南丁格爾志願護理服務總隊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南丁格爾志願護理服務分隊發起並組織的,以“關愛生命健康護航”為主題的百姓科普宣講活動如期舉行,為了讓活動順利進行,王瑩瑩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那段時間,已經沒有了白天黑夜,從場地溝通到宣傳單印刷,從主題選擇到後期宣傳,王瑩瑩都一絲不苟地進行著。萬張傳單,千人義診,那個在現場穿梭在人群中默默付出的背影,在鏡頭中多次被捕捉。當記者在現場找到她時,她卻說:“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我多做一些,大家就可以輕鬆一點。我願意做大家堅強的後盾。”一句話輕描淡寫,卻融化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潤人無聲,用愛溫暖患者的心靈”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作為護士不單單要救死扶傷,有時還要照顧病人的起居,甚至還要努力減輕病人的心理問題。

從2014年5月病人服務中心接收到第一名“三無”患者以來,此類患者人數不斷增加,為了能順利開展工作,王瑩瑩制定了一系列照顧“三無”患者的制度和護理流程。並對參與護理的每一位工作人員手把手地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涵蓋了如何給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洗頭、洗臉、洗腳、擦身;如何給患者喝水、進食;如何給患者接大小便;如何根據病情給患者翻身、按摩等。正是這樣的愛心與責任心,讓護理工作在苦和累中描繪出了高尚、鑄就了不凡。

“三無”患者缺少生活用品,王瑩瑩就自掏腰包,每個她經手的“三無”患者出院,她還會偷偷塞給200元的生活費,而這件事她從來沒有和任何人說起,默默地做著這一切。有一位“三無”患者從山東來到長春打工,從入院到出院身邊無一位親人,王瑩瑩得知後,像親人一樣照顧他、關心他,患者病情好轉出院後,王瑩瑩與同事親自送患者回到山東老家,交給他的親人。分別時,患者對她依依不捨,家人更是感激不盡。

王瑩瑩的親和力,讓她成為很多患者的朋友,她“提燈”照亮的不止是患者健康的前路,還有心靈的歸處。一位年輕的女子因情感問題服用大量安眠藥,來院時昏迷不醒,經醫生全力搶救甦醒後始終不配合治療,並伴有自殺傾象。王瑩瑩瞭解到這名患者的情況後,便經常和她聊天,不斷地進行心理疏導。那段時間,王瑩瑩幾乎每天下班後都到病房報到,後來,那位患者把王瑩瑩當成了最親近的人,也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勇氣。十年過去了,當初這個小妹妹已收穫了愛情,組建了家庭,並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對於這個“姐姐”她一直心存感激。

10年間,類似大大小小的例子數不勝數,王瑩瑩似乎不懂得拒絕,遇到問路的患者,不光指引還熱情帶路。“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有什麼困難和我說”這些話,總是掛在她嘴邊。有些患者出院很久了,有困難時還會想到她,而她卻總是竭盡所能的幫助。樂於助人,不求回報,她用實際行動踐行“南丁格爾”的情懷。

在醫院工作,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理解,王瑩瑩也難免會接觸到一些不理智的患者,而每當這時,王瑩瑩總是輕聲輕語地詢問,安撫患者的情緒,春風化雨,化解矛盾。

王瑩瑩實習期間的帶教老師曾認真的問過她:“你現在的這份工作熱情,會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不會!”王瑩瑩用堅定的口吻回答老師。冰心老人說過:愛在左,而情在右,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揮,不覺得悲涼!

是的,10年來,王瑩瑩就是這樣一直堅守著這份熱情,堅守著這份初心,踐行著一個黨員的承諾,踐行著一位南丁格爾志願者的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