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了无数贪官来反腐,为何明朝反而成了腐败最严重的朝代?

oO灰機Oo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皇帝。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上,秦末戍卒陈胜首先吼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千古诘问,并以此为斗争口号,激励着后世多少豪杰揭竿而起、逐鹿中原。但是农民起义成功者寥寥,虽有汉高祖刘邦布衣为帝的先例,但他是秦亭长,也算秦朝基层小吏,并非纯粹的底层赤贫农民,像朱元璋这样年幼即遭遇家破人亡的绝境,成年后饱尝颠沛流离困厄的开国帝王几乎绝无仅有,他是备受磨难的第一人,具体表现为游方和尚登基称帝。

朱元璋起自蓬蒿,自幼饱尝生活的艰辛,但从不自轻自贱,怨天尤人,而是素怀青云之志。他自幼替人牧牛,后为生活所迫又出家为僧,刚入庙15天就去云游四方,做了个四处乞食的游方僧人。

他在云游四方时磨练了不屈意志,还接触了元末遍布大江南北、秘密结社的白莲教,了解了彼时的天下大势,元廷无道,奸佞专权,民不聊生,人心思乱,深谙大元的气数将尽。后来,他毅然投身到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洪流中去,成了淮西红巾军的一员。通过不懈努力与努力奋斗,他终于成功了,无祖荫庇护、无尺寸之封、甚至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他依靠个人奋斗加上天时、地利、人和而扫灭群雄,开创了大明近三百年(276年)的江山基业。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坐等恩赐(官二、富二除外),而是屡挫屡起,永不言弃。朱元璋乃元末乱世一草根,一无背景、二无权势、三无文化,他是借助淮西义军元帅郭子兴的力量打天下。他的成功无外乎有三点:“不露声色缓称王;待机而动避锋芒;抓住时机蚕食江南” 。

后世对朱元璋的军事才干极度推崇与充分肯定。《明史·太祖本纪》曰:“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朱元璋之右耳”。将他和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相提并论,犹见史家对他的偏爱与赞誉。

为了朱明王朝能世代永继,基业长青,明太祖朱元璋空前加强了皇权集中。史载,洪武九年(1367年)他下令废除行中书省,设置市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将民、刑、病之权分给新设三司管理;洪武十三年(1380)他废除宰相制度,将相权分散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震慑百官,他设都察院为监督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还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监视、控制臣民。为保朱家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他还大兴文字狱和制造大规模株连冤案,煞费苦心的为子孙“削棘”。

朱元璋用武力开国,又用暴力固权,是历史上滥杀功臣数第一的开基之君。朱元璋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敌破臣亡” 发挥到了极致,由于他残忍嗜杀、喜杀好杀,有学者评价说:“二十四史属明史最血腥。翻开“明史”,一股浓重的血腥气扑鼻而来”。

朱元璋将大明开国功臣几乎屠戮殆尽,幸存者屈指可数。不仅如此,他在晚年还颁布了《皇明祖训》条例,规定朱氏子孙及文武臣工必须严格遵守“祖宗之法”,后代若有胆敢擅改祖制者,一律“杀无赦”。朱元璋把闭关锁国也列入到“皇明祖训”,大明实行严厉海禁,规定“片帆不得入海”,违者严惩,这消极守成、不思进取的保守“祖训”,给明王朝政治带来了深远的不利影响。

朱元璋为大明江山千秋万世而苦心安排,以铁血手段大肆为子孙“削棘”,颁示“皇明祖训”约束子孙与臣工,并将敢于贪腐的官员“剥皮实草”,悬于衙门两旁,以吓阻继任官员贪赃枉法之心。但令他预想不到的是,他死后尸骨未寒,坟土未干,四儿朱棣大起“靖难之师”,叔侄争位,他绞尽脑汁制定的“祖训”很快就被亲儿子弃如敝履,践踏破坏了。他防住了外人觊觎,却防不住家人夺位。朱棣就是明成祖,亦称永乐帝,他用暴力抢了侄儿朱允炆的帝位,后迁都北京。

朱元璋不择手段大兴冤狱,诛戮功臣,乃至于《明史》都哀叹道“文武尽矣”!大明庙堂为之一空,以至于“靖难之役”爆发后,建文帝朱允炆竟然找不到统兵之将,无人可以独当一面,导致他亲手选定的接班人、皇太孙朱允炆在兵火中不知所踪、生死成迷。

朱元璋堪称历代帝王中反腐手段最戾狠的人,没有之一。《大明律》对官员贪污处罚特别重。“明律”规定,官员若犯有贪赃罪 ,一经查实,一律革去官职,发配到北方荒凉苦寒之地充军、服苦役。官员若贪污赃银达60两以上,将被处斩首示众、剥皮实草之酷刑。并在各州、府、县衙门左侧设“皮场庙”,意即枭首扒皮的刑场,贪官被押到这里,宣布罪状后斩首示众,再剥下人皮,塞上稻草,用竹竿挂在衙门两旁,用以警示继任的官员。

如此酷烈的手段,大明应该吏治清明、海晏河清了吧?非也!明朝的贪腐之风并未被朱元璋的反腐决心给刹住,相反大明却是腐败最严重的朝代之一,可以说是屡禁不住,前腐后继,巨贪迭出。

要说明朝的贪官,在历史上都排得上号。江彬、钱宁、焦芳、汪直、 严嵩、徐阶、严世番、王振、刘瑾、魏忠贤......从这些人中随便提溜出一个都称得上权倾朝野、富可敌国,难道《皇明祖训》、《大明律》还不够严厉?抑或是过期失效了?枭首示众、剥皮实草还不够震慑?抑或是还不够吓人?

还是那句话: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朱元璋从改变官制 、改善吏治、严格法令、压制舆论、大杀功臣和特务统治六个方面来集中权力,将天下大权集于一身,以巩固他的统治地位,可以说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从洪武初年以及后来的一段时间,明朝的君权确实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旁落过,至于燕王朱棣起兵与侄儿争位,那只能算朱皇帝的家事了。

朱元璋杀戮了五万余人(有十几万人遭株连罹难 )来巩固皇权,还将为数众多的贪官“剥皮实草”,试图为子孙后代削出一把可以震慑官吏以及万民的权力之杖,但结果又怎样呢?终明一代,还不是叔侄争位、宗室自相残杀吗?还不照样是奸佞辈出、天灾人祸如影随形、不绝如缕吗?即便是“剥皮实草”的酷刑,也吓不住一颗颗贪得无厌的心,明朝的贪腐之祸异常炽烈,贪官污吏层出不穷,这是有史可查的事实。朱元璋绞尽脑汁颁布的 “皇明祖训”也很难维持长久, 他死后不久就名存实亡了。后继者也很难像他们的太祖那样彻底地屠尽功臣,因此“祖训”很快就流于形式了。

不仅官场贪腐愈演愈烈,太祖曾立铁榜严禁宦官干政,而明成祖朱棣在锦衣卫的基础上增设东、西厂,扩大宦官为二十四衙门,遂使明朝成了宦祸最为剧烈的朝代。

历史证明,一切依靠暴力治国、固权的雄主,其江山永固的美梦都不会长久,因为其个人主观欲望强烈过甚,而距离客观现实也就更加渺远。

中国之所以在近、现代长期落后于西方,某些祸根在明朝。造成这种落后有许多原因,后来的满清大行愚民之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其中由朱元璋开创的专制统治成法,尤其是皇权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以及由此衍生的权力经济、严重束缚经济自由发展的海禁制、关津制、匠户制、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等等都是主因。此外,大明压制舆论、以及大搞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也是造成中国社会数百年停滞不前、官场贪腐严重的重要原因。朱元璋崛起于蓬蒿,从社会最底层登上了天子尊位,固然是时势造英雄,但英雄也造时势,而这“时势”有好也有坏。他的历史功过,都是值得后世深思与借鉴的。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铁马冰河wu


方圆论坛观点!

朱元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坚定的“反腐斗士”,但他也是明朝只所以会成为贪腐最严重的朝代的罪魁祸首。朱元璋做为一个草根出身的皇帝他和其他那种世家大族出身的皇帝不一样。因为朱元璋的出身,使得他见惯了世间疾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他痛恨那些贪官污吏。而做为历史上杀性最强的皇帝。他对付贪官的方法可谓是残酷至极。朱元璋颁布昭令,凡贪污银两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绝不姑息。并且朱元璋还表示,这条昭令适用于整个大明王朝,从地方到中央,不论是谁敢贪污的绝不轻饶。


除了硬性规定之外,朱元璋明白,想要杀住贪腐之风就必须使用强硬手段。所以朱元璋指示,凡是贪官污吏必须要采用“剥皮揎草”之刑。所谓“剥皮揎草”就是挑断手脚筋,砍断手脚,削掉膝盖,然后再活剥掉皮,最后拿受刑者的皮制成皮囊在里面填满稻草。用来警示后人。此酷刑一出,整个大明朝上下皆惊。贪腐之风也大为改善。朱元璋在位的三十一年中,他先后六次大规模抽查肃查贪腐,真正做到了有贪必杀。据统计朱元璋杀掉的贪官污吏高达15万人。


但正所谓的“过犹不及”。朱元璋对贪腐实行了残酷的刑法但是并没有实行配套的官员薪资标准。像现在欧洲很多国家都奉行高薪养廉,欧洲一些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都相当的高,就是要杜绝他们贪腐,而他们对贪腐也是零容忍。而朱元璋不许官员贪,而且还很吝啬。他给官员们开的工资也就够一家温饱。而且朱元璋制定了严格的官员薪资标准。而且朱元璋把这个薪资标准定为铁律,正是因为朱元璋设定的这个薪资标准才导致了后来贪腐盛行。

朱元璋设立薪资标准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物价的变化。他粗暴的规定了薪资待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产品的丰富,物价会节节攀升的。但是官员的薪资一万年不变。这就导致朱元璋执政后期,很多清官的工资连自己家人都养不活。官员饿着肚子工作。你可以想想有多么凄凉。嘉靖时期大清官海瑞,虽然当着大官,但是经常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还发生过饿昏的事情。这不禁让人很是唏嘘。

为什么朱元璋最后贪腐越查越多呢?就是因为没办法了。不贪就得饿死。贪了之后又感觉,反正都得死,索性在死前舒服一阵子。就这样贪官越查越多。朱元璋在世的时候还好,很多人还是畏惧“剥皮揎草”这种酷刑。但朱元璋死后大明朝的官员这下子彻底放开了。到了嘉靖时期,这个时候大明朝难得有不贪的官员。本来嘛太祖朱元璋定的工资可能都不够一星期生活用的。而且此时“剥皮揎草”之刑早就名存实亡了。你想想大明朝无官不贪,这时还谈什么反腐?

所以说朱元璋对于贪官的查处根本没有针对到点子上。反而有些饮鸠止渴的感觉。朱元璋的反腐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反而由于朱元璋制定的薪资标准导致了大明朝贪污之风的盛行。所以说大明朝之所以成为贪腐最严重的朝代罪魁祸首就是朱元璋。朱元璋本身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因为考虑不周全,好心办坏事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见解。


方圆论坛


朱元璋反腐的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朱元璋可能理解不了官僚之间的礼尚往来。


资料显示,明朝的部级官员的的年收入仅仅一万有余,甚至刚刚超过一万。


对于一万块钱,很多的京官根本没有能力在京城购置房屋,他们所住房屋也大多均为租用,福利好一点的元勋功臣虽然会有帝王所赏赐的房屋。但是除此之外,官员的工资薪水实在是杯水车薪,少的可怜。


从底层爬上帝王宝座的朱元璋也许不明白官僚系统中的人情往来,朱元璋年幼时光所了解到的官僚大多为欺压百姓的恶官,所以在对于官僚阶级的时候,朱元璋的内心其实充满了恶意的。


“以重典制衡群臣”是朱元璋对待大明王朝官员们的基本官僚管理体系。


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实现这套官僚管理体系,朱元璋在专门制定了一系列官员的办公配件,无论是文书还是基本的笔墨纸砚一一配备齐全,这位农民出身的帝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要尽可能满足其他官员的额外办公需要。


同时,也是为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避免官僚的贪污腐败。


凡是涉及贪污的官员,朱元璋必定是对此恨之入骨,剥皮抽筋是常有的事情,直到朱元璋去世的时候,他仍然无法理解自己如此残暴惩治贪污的官员,可是为什么在高压之下的官员仍然有增无减,仍然贪污?


朱元璋虽然离世了,可是他所制定的明朝超低薪俸禄制度却影响了明王朝一系和清王朝一系。


官僚行政系统中,里里外外打点已经成为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如果按照明朝的俸禄制度,大多数的朝廷官员甚至养家糊口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如果他们想要挣更多的钱,那就势必要选择用金钱打点关系,这也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


对于明朝的官员来说,这几乎是一种死循环的官僚体制。


这种低薪俸禄制度,越到明朝后期,官员的贪墨只会愈来愈严重。因为,明朝贪污的本质在于薪资太过于低,这种低薪制度下。官员想要上位必须要笼络更多的钱财,到了明朝的后期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官员所贪墨的钱财已经成为了为子女所留下来的政治仕途遗产。

他们贪墨的这些钱财,即便是留给自己的子孙借此财富上位,他们也不愿意上交一点点给明王朝来挽救一下岌岌可危的王朝。


可以看的出来,明朝的低薪制度对于官员的思想影响有多深刻。


似乎朱元璋所采用的高压反腐政策成为了“物极必反”的一个反腐特例。


可能朱元璋都不会想要近300年后的清王朝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解决了这种低薪制度所带来的弊端,那就是“养廉银制度”。


养廉银制度正式完备是在雍正王朝时期,雍正王朝在刚刚御极帝位之后,就开始了疯狂的整顿吏治的新政,可是整顿之余,雍正皇帝却发现这种方式只能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时间一久那些官员们就又开始了贪墨横行的官场不良风气。


而雍正王朝所制定的“养廉银制度”恰恰渐渐缓和了这种延续300年的低薪制度,清朝官员的俸禄虽然低,但是养廉银往往都是正常俸禄的10~100倍之余,雍正皇帝的这种作法不仅仅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收买官员人心,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遏制那些贪墨横行的官员们。


朱元璋所制定的俸禄制度可以维持众多官员的生活,可是也会渐渐吞噬掉官员的生活,暴露他们内心对于金钱奢求的极大欲望。


因为,金钱仍然是每一个人得以生存的本钱。


所以,明朝官员贪污的根本在于俸禄的高低,无论朱元璋怎样诛杀官员,短期的效果一定是有的,但是倘若没有一个极力整顿吏治的帝王,这些官员仍然会选择贪污。


历史总探长


历史上,历次改朝换代,朝灭国亡,都是冶者官员造成的,然后再发动人民打天下,夺天下。口号是,杀富济贫,共享天下,共同富裕,天下做成了,官官相护,尔虞我诈,人分三六九等,看看中国房产,城镇化,变味的医院,农合,私立学校等等,背后都是官员操纵,宦员股份,官员背景,不查便吧,一值啥眼。官员是造成亡党,亡国之元凶是怎样造成的,历朝官员顺我者生,逆我者亡。由此,滋生了一大批,又一大批的拍马屁小人官员。它们权高位重,垄断,霸断,我行我素,我的天下,我作主的理念,无法无天无约束,忘记了,建国,建朝之誓言,这样干,很危险,危险,凶险更是智库中的拍马屁小人,他们才是亡朝,亡国之元凶。任何朝代之帝王,都是人民公仆,人民的好领袖。


华民强大


每个朝代都有腐败现象的发生。在唐、宋、清三朝是欲望促使官员腐败,而明朝是肚子逼着官员腐败。因为明朝的俸禄是在是太低,肚子都填不饱,谁不想贪?看下面这张图。


这是各个朝代一品大员的俸禄比较图,从中可以看出,宋代官员的俸禄最高,唐朝的最合理,清朝居中,汉朝、明朝最低。

明朝和汉朝的俸禄有一个特点,就是只发粮食,不发钱财。难道皇帝没有想到官员们需要买日用品,需要迎来送往的应酬?需要请客送礼?再就是上级下来视察工作,当地官员不需要接待?

而这些都需要钱,当这些需求出现的时候,官员必然要贪。否则,根本混不下去。

明朝因为俸禄低引发了几个典型事件。1587年,海瑞病死的时候,家里一共就八两银子和一些破旧衣服,当他的副手敛都御史王用汲去吊唁他的时候,发现没钱入殓,没办法,同事凑钱把海瑞的丧事办了。


山西巡抚秦铉,身为省部级干部,应该是很有钱吧,但是他家经常吃不饱,为了填饱肚子,经常和同事朋友借,死了以后还没有粮食还人家。

江西南昌人曾秉任三品的通政司,因为得罪了人被罢官,当他从南京赶回老家江西的时候,突然发现没有路费,突发奇想,把女儿卖了,充当路费。朱元璋知道后,很愤怒,你这是讽刺我给你的俸禄低啊,一下子就把曾秉给宫刑了。

那朱元璋为啥给官员定如此低的待遇呢?

一、朱元璋自由贫苦,要过饭,当过和尚,知道生活不容易,对待官员太抠。官员们养不了家,自然要想别的办法。

二、乞丐出身的朱元璋非常痛恨贪官污吏,他认为封路过多会使他的官吏助长奢靡之风,一旦养成奢靡风气,必然会鱼肉百姓,导致江山不保。但是他没有想过,官员收入过低,会不会产生离心离德,会不会导致大臣们对朱家江山的忠诚度降低?

三、为防止官员贪污,图谋不轨,老朱建立了完备的监察体系、言官体系,官员稍有不慎,立马罚扣俸禄,这就使原本不高的俸禄又降低了。可以想一下,老朱家的人一边握着大刀,一边又没有甜枣给听话的官员吃,那位官员不去想办法?


明朝早期,官员的粮食还能足额发放,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粮食需要从江南运抵北京,除去路途消耗,到达北京的就不多了,这时候,官员的俸禄又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粮食,另一部分是大明宝钞,就是纸币,这种纸币老百姓根本不认,形同废纸。这种哄弄人的手法,大臣看在眼里,气在心里,能不贪污吗?

所以说,官员一旦入仕,朝廷就要满足人家基本的物质需求,否则,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结果是连肚子都填不饱,谁还会出来为朝廷办事?


面对贪官,杀是杀不净的,合理的薪酬、浮动的增长机制、完备的监察体系、完善的法律制度才是遏制腐败的关键。

然而在人治的封建社会,失去监督的权利很容易滑向腐败,朱元璋杀得了大贪官,但是天下千千万万个小贪官他是杀不过来的。

很多官员之所以贪,是因为要填饱肚子,因为他们不想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活活饿死。从这一点上来看,朱元璋不能一味的责备官吏无德,更应该问问他自己。


品读春秋001


第一点。一个朝代开创之初,统治者很勤政,关心民间疾苦,努力发展生产。当国家富强了,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广大官吏创造了贪腐的条件。一个王朝到了中后期,统治者耽于享乐、不理朝政,权力缺乏约束,腐败就开始横行,统治阶层内部对于百姓的盘削开始加剧,卖官鬻爵日见其多,清官和正义之士被排挤在官僚系统之外,再难以找到为百姓仗义执言之人,何况朱元璋统治之下的王朝虽然大力革除贪腐,但连他自己都说杀了一茬又长一茬。

第二点。古代反腐主要是内部监督,不存在所谓的民主监督,老百姓是难以知道,也无法检举官员贪腐,而商人向官员行贿这种权钱交易,往往也因为存在利益输送而难以东窗事发,同时官员层层行贿就会形成官官相护,整个官僚系统的内部监督就容易被破坏,为了垄断权利更容易贪腐,往往在官僚中形成几股权力集团,即明朝历史上,最为常见的党争。党争之下对一个人的攻击就是对一个势力的攻击,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在党争之外的人要检举贪官,就要考虑到其中付出的代价,同时由于贪腐的加剧,牵扯到其中的势力越发复杂,其中有皇亲国戚,内廷宦官,王子皇孙,在一个普遍贪腐的情况下,朝廷内部的反腐机关也只能对贪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最后反腐的重任就交托给了皇帝,但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大多耽于享乐,对于贪腐实际上也就放任不管。

第三点。在明朝,有精神追求的官吏不多,往往当官就是奔着权力和钱去的,既然目的不纯就不能指望他能够开出奇异的花朵,一个时代的繁荣,往往不是农民创造的,而是市民创造的,在市民当中商人和手工业者、匠人就成了中坚力量,而商人要打开局面,牟取利益,就不得不与官吏进行种种利益的输送和交换,水至清则无鱼,不管是怎样的繁荣都是繁荣,就像我们今天站在长城上感到自豪和骄傲,但是当年建筑长城的都是一些劳苦大众,他们为此付出了生命。最终朱元璋反腐的力度再大,也没有能力消灭腐败的土壤。所以朱元璋死后,这腐败的土壤就培育出了一颗腐败的参天大树。





洪荒炎黄


朱元璋杀人和反腐本质上没啥关系!只是门面而已。那些零星杀掉的都是一些刚翻身的“农民的儿子”。所谓的反腐,只不过是老百姓纯朴的一厢情愿罢了!朱元璋和他的子孙,对于官僚地主的防范与斗争才是腥风血雨的根源!

很多人都觉得抄了方孝儒十族的朱棣是个暴君,但是却从来没有搞清楚这只不过是差不多贯穿整个明朝的君权与官僚地主阶级间斗争的一个乐章罢了。

按照一般的认识,朱元璋这些元末的起义领袖们仇恨的矛头都是指向元朝的蒙古统治者。但是,真正把他们逼到造反恰恰是汉族人。由于蒙古人少,而且不习惯南方的气候,蒙古人对南方的统治其实是非常薄弱的,就类似于后来三个日本兵就能管一个县一样。统治主要依靠汉族地主,相对的,这些汉奸地主的权利就相当大,在缺乏必要约束的情况下,无论是租还是税都是极尽压榨。这也是相对富裕的南方烽烟遍地,而北方却少有造反的原因。仔细算算,朱元璋,张士诚,方国珍,徐寿辉,陈友谅,等等著名的反王都在南方。所以,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始终明白一点,官僚地主阶级才是他家破人亡的根源 ,也是皇权以及国家的毒瘤。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和他们做斗争。

他采取的两个措施基本也是被误读的,一个就是杀戮,有人说事反腐,有人说是杀功臣,其实就是针对淮西和浙东这两个地主集团的清洗。刘伯温是个滑头,看破老朱的用意 不做浙东的头脑,宋濂家族做了替死鬼,李善长作为淮西党的领袖就被连根拔起!第二个就是分封,把儿子们封到个地还都带兵还能收税。难道他真是脑子坏了?其实就是和地主争夺地方上的管理权,想要打破皇权不下县的惯例。

但是,在当时历史经济条件下,以农耕土地经济的基础上,官僚地主逐步占据上层建筑是必然的。所以,在朱元璋死后,以方孝儒为首的地主官僚就开始反攻倒算,鼓动傻逼的朱允文削蕃,其实就是要夺回地主在地方上的绝对统治。但是,经过老朱同志的屠刀,他们的力量薄弱了许多,。同时,李景隆也不是不能打,而是他作为勋贵集团的头脑人物,是不可能给他们卖命的,所以他们最终丢掉了江山。夺位之后的朱棣,当然不会放过方孝儒,方孝儒不什么读书人的种子,而是官僚地主的旗帜。被抄掉的也不是什么十族,而是一整个利益集团。

经过靖难,皇子已经靠不住了 。为了制衡地主集团,朱棣扶起了勋贵集团。因为朱棣已经认识到了,地主集团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但是,朱棣还是小看了地主集团对于权利垄断的疯狂。他们的终极大作就是土木堡,和外族勾结,把勋贵武官集团的首脑一网打尽,还找好了替罪羊,王振。而唯一没想到的就是英宗没有死,还复辟成功了,在蒙古已经对事实真相有所了解的英宗,第一时间就把于谦咔咔了。但是,自此勋贵集团也完蛋了,为了和地主打对台,一茬不如一茬的皇帝扶起来太监。这个斗争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直到葬送了明王朝。最后,整个匍匐在野猪皮的军事高压之下,直到清末才有所反扑。

说一句题外的,就是孔家元来降元,清来降清,毫无节操却依然被读书人推崇。其实,就是地主文人们所坚守的道统,不关于忠诚 更无关于民族。只关乎于权利。只要能够承认他们在经济政治的垄断地位,他们就承认对方的正统地位。达成所谓: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elicxxx


朱元璋反贪确实是有一定的狭隘性。

但是,中国贪污腐败最严重的朝代,公认是满清。明朝因为监察机构复杂,在封建历史上是比较清廉的,也正因为这样,国家才富强,才有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

正是因为明朝的反腐力度大,才有中国的科技发达、文化水平也达到了世界的最高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在造船、天文、医学、数学和化学及农学等,均对世界产生莫大贡献。

你可以去百度,四大发明四大名著王阳明李时珍徐光启几何原本浑天仪火铳等等太多了,这些足以影响世界的发明,都有明朝的影子!

官僚贪污腐败历代不绝,这最终是儒家思想的问题,千万不要为贪污腐败找任何借口!只有开放思想,清廉为本、公正至上、科技经济至上、民主民生至上才是光明大道。

建议修改法律:只要查出,贪污受贿100万以上者,毙立决!绝不宽待!



亿香帅


需求,是人类在维系生命中;而产生的某些“必须”。

需要,是人们在满足生活上,而产生的某些“缺乏”。

这些既包括了生理方面、也包括了心理方面、更包括了社会层面的各个方面。

只有满足了这些需求、及需要,有机体才得以健康成长、愉悦生活。

—————————————————————————

在维系生命、满足生活的过程里,我们必须什么呢?我们缺乏什么呢?

氧气、水源、食物、衣物、房屋、饰物、排泄、生育、师傅、书籍、武器、医药、娱乐、信仰………。

这些,

史前人类需要、秦朝百姓需要、明朝百姓也需要、中国人民需要、未来的人类都需要。

—————————————————————————

为了维系生命、为了满足生活,我们有了需求!有了需要!

我需求喝水,我需要面子。

既然需求喝水,我就得去找到超市、我就得去买水回家、我就得打开瓶口喝下去。

我需要面子,我就想购买宝马汽车、我就想购买劳力士手表、我就想买个爱马仕包包。

我的需求很多,我的需要也很多。明朝的子民们呢,也需求很多,也需要很多。

—————————————————————————

既然有了需求、需要,自然我们就需要去生产、去创造。

由此可以推论出:

“是所有人的需求、需要,在推动着所有人的生产、创造。”

那么生产、创造出的果实(必需品、缺乏物),如何分配到全民手中呢?

“士”

从俸禄中得,从贿赂里来。

“农”

从土地里刨出来。

“工”

从生产里获取薪酬。

“商”

从生产后的贩卖中赚取。

—————————————————————————

士大夫,也就是官吏。管理着农、工、商,自然会滋生出剥削农工商的念头,和发生出剥削农工商的行为。并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官吏也是人、也有家族。

同时在一个小衙门里,一群老鼠屎能容忍一颗洁白无瑕的大米存在吗?所以新进的人,不得也缴个投名状好入伙嘛!庙堂何尝,不也是江湖!

—————————————————————————

农们的人数,自古都永远是最多、门槛是最低。少话语权的是他们、最贫穷的也是他们,被剥削的主体是他们、卖儿卖女的也是他们。

—————————————————————————

工人总算,还有门手艺养家;富裕谈不上,但此之农民还是好很多了。

—————————————————————————

商人,应该是钱最多的人、胆最大的人、也是最懂得剥削的人。

敢卖战略物资的从来不缺、过的滋润的比比皆是、走在违法路上的更是络绎不绝………

这是一个神奇的族群,有头脑、有胆子、有见识、有谋略、有算计、懂人情、懂世故、到处阿谀奉承、到处长袖善舞………

当然也有那么几个大境界商人,凤毛麟角!

—————————————————————————

结语:

是需求、需要,在推动着生产、创造;阶层、家族,在分配着我多,你少;是我多,你少,在激发着贪污、行贿;也是贪污、行贿腐蚀了唐朝、明朝。

这是一台巨大的命运共同体运转机器,能改变的只有完善“制度”这一条路可走。凭朱元璋一己之喜恶改变明朝命运?痴心妄想!是痴人说梦!


七月的星(淡然)


朱元璋反腐以严酷治吏,但最终大明还是亡在腐败官僚集团手里,这中间有一个帝王的千秋忧患,也有历史的局限和历史的必然。

先说历史的必然。腐败是官僚集团的本性,食色性也。没有什么对不对,官僚是政权最忠实的掘墓人,这是历史规律,是铁律。政权与官僚集团是一对冤家,政权需要官僚集团,官僚集团必然颠覆政权。

再说历史局限性,古代中国的反腐其实统治阶级中的少数,皇权,对官僚集团的斗争,是内部斗争,历史局限了皇权集团的眼界,无法把被官僚集团压榨的阶级纳入反腐体系,这使在反腐中以官僚反官僚,其结果可想而知。

官僚集团为了最大化阶级利益,必然不断努力掌控政权,随着官僚集团不断的对皇权侵蚀架空,官僚集团最终把政权蛀空,把国家暴力机器变成本阶级的打手和看门狗。其实这时官僚集团已经杀死了政权,并把政权扔进墓穴。

随着官僚集团压榨力度无限加大,最终官逼民反,政权终结。一个一群打工仔谋杀老板的狗血剧情在中国历史一遍一遍上演。前苏联和近代的蒋政权也是同样狗血剧情。

稳定政权首在治吏,治吏以法,防腐以民,这才是政权稳定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