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國橋樑從“建造”躍向“智造”

獅子洋上,“巨龍”飛跨。南海之濱,灣區揚帆。4月2日,南沙大橋正式建成通車,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後首個投用的“超級工程”“民生工程”“創新工程”。

在這一偉大工程的背後,大橋建設者們付出了汗水和心血,其中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南沙大橋分公司技術攻關組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年4月,南沙大橋技術攻關組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追求卓越▶▷

“中國芯”推動中國“智造”

2013年12月28日,南沙大橋開工動員大會在廣州南沙東湧鎮舉行,大橋正式動工。2014年初,根據國內多位專家的建議,虎門二橋項目建設單位將“1960兆帕鋼絲懸索橋主纜索股技術研究”作為“南沙大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內容之一,及時啟動了“1960兆帕鋼絲研製和在南沙大橋懸索橋主纜應用”的調研工作。

一番“攻城拔寨”後,技術的高地上率先插上了南沙大橋的“旌旗”。南沙大橋技術攻關組為項目成功研製出1960兆帕國產高強度鍍鋅鋁鋼絲新材料,為國內首次,推動中國橋樑從中國“建造”走向了中國“智造”。

與此同時,南沙大橋結合“互聯網+”,率先開發了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特大橋樑第一代BIM建養一體化信息平臺”,讓“智慧工地”從構想變為現實。最終,這兩項技術研究分別獲“2018年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2017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一項項“第一”的紀錄,對於南沙大橋的建設者來說都是突破、創立。無論是千米級的跨越,還是毫米級的精進,“破”與“立”的背後是對品質的苛求,是建設者對擦亮“中國製造”光芒的執著。

“從技術創新和實用雙重意義來講,1960兆帕鋼絲主纜技術研究和應用是機遇,也是挑戰。南沙大橋承擔起歷史的責任,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為提高中國橋樑和金屬製品行業的國際競爭力作出貢獻。”技術攻關組成員、虎門二橋項目副總工程師鮮榮說。

精益求精▶▷

多次創造橋樑世界紀錄

一個項目同時建設兩座超千米的世界級大橋,舉世罕見。

技術攻關組成員、虎門二橋分公司黨支部副書記、總經理崖崗職業生涯的第三個10年,就奉獻給了這個“超級工程”。5天6夜100多個小時,崖崗與南沙大橋建設者連續作業,破紀錄完成了坭洲水道橋東錨碇單次1.8萬立方米混凝土一次性澆築,實現國內當前橋樑單次澆築最大方量。他們還創造了82天架設504根1533672米索股橋樑架設速度新紀錄。2018年,創下單日攤鋪面積超2萬平方米的世界紀錄。

“是我們趕上了好時代。”在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吳玉剛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迸發著強大活力,一個個跨江通道的橫空出世,將賦予大國工匠施展的舞臺和無上的榮光。

而在多次世界紀錄的背後,南沙大橋在建設過程中更是奉行以人為本的宗旨,精準發力“建家”,在橋面等多處地方建設了“職工小家”,並在260米高的坭洲橋主塔平臺上,建設了國內首例“空中職工小家”,讓在高空作業的施工人員有了吃飯、休息、學習的地方。在項目建設後期,“流動職工小家”還隨著建設進程不斷“流動”,服務施工一線現場。

“施工現場在哪,小家就立在哪;哪裡有急難險重,黨旗就飄揚在哪。”正是這份關懷和信仰,引領著技術攻關組與每一名員工心繫大橋,同向同行,激發出他們參與超級工程的自豪感,成為南沙大橋“最有擔當的創造者”,成為新時代最有激情的奮鬥者。

南方日報記者 李赫 通訊員 韓鼕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