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一週前,成都第7條BRT(快速公交)線路K5(西門線)開啟試運行,從2.5環到繞城,扯通金沙和文家場。本西門+BRT腦殘粉對它充滿了期待。

地鐵7號線還沒通車的時候,K1/K2拯救了我的每個週末:不論是去東郊記憶拍照裝B,還是去保利中心整個通宵,它總能速度70邁的2/5——25邁在二環上蔑視一切被堵住的長龍。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然而有多大的期待就有多失望,坐了一趟K5,我好像對它愛無力了。

繼有軌電車後,K5也跪了?!

這次開通的K5線,從大型交通樞紐——金沙公交站出發,一路向西跑攏繞城外的卡卡—文家場社區。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K5開通之前,紅星新聞曾報道:“目前K5線配備的是13~15臺10米長純電動公交車。出收車時間為6:30-21:30。平峰時12-15分鐘一班車,高峰期縮短到7~8分鐘。”

看描述,這不就是普通女孩坐的普通公交車嗎?10米小車加15分鐘一班的發車間隔,難道真的不是給原來這條路上跑的33路換了個號碼牌嗎?

作為參考,BRT其他線路採用的是18米的大型鉸接車,最小發車間隔為高峰期30秒兩班連發。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18米大型鉸接車

抱著一堆堆疑惑,在一個工作日的清晨,我地鐵換青桔,跋山涉水的來到了K5的始發站——文家場文興南路站。

看到如下城鄉結合部般的街景,我有一點懷疑自己走錯了…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在周邊轉悠了半天,企圖找到一個高大上的車站,等待我的卻是下圖:一個樸實的公交站牌,甚至沒有電子屏幕播報車輛行駛信息。

此處小失望1.0。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等待了差不多10分鐘,K5駛進我的視線。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上車兩元,投幣、電子錢包、次數均可使用。

乘坐過這個車型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雖然它外面看起是個胖胖豬兒蟲,但是車上的座位少到只有十多個。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沒等幾分鐘,我正式開始了K5之旅。然而車剛發動起來,拐了個彎彎就剎車停了。

我:?????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再發動,再停,在無獨立路權的情況下,從文家場經鹽井小區的鄉間小路上,跑了整整11個站。

此處小失望2.0。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接下來,K5終於開上了日月大道快速路。

有了獨立路權的豬兒蟲彷彿長出了翅膀,從文家路口站到蘇坡立交橋西站,一路暢通,只用了9分鐘。(下圖紅色路段)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然而“飛一般的感覺”是暫時的。過了蘇坡立交,紅綠燈以及沒有專用路讓它變回了原來的模樣。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此處失望上升到3.0。

在之前的規劃中,K5進入三環以後,將經二十一世紀花園、謝家祠到達金沙公交站。但是在試運行過程中,謝家祠站被取消,替換成文化宮站,以便實現與地鐵的接洽換乘(確實一下車就是地鐵口,換乘4號線、7號線都非常快捷)。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接著,K5不會拐到中環路上,而是直行至清江中路的小金沙公交站,再從雙清中路拐進去,抵達金沙公交樞紐(又多了一個紅綠燈)。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一趟子坐下來,我這個快速公交腦殘粉是真的失望了,簡直和K3有的一拼…

就車論車,K5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K5,確實讓文家場、鹽井小區的居民進城便利了不少。但對於部分人群,仍有些麻煩不可避免...

1.一半公交、一半BRT(核心問題)

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一種以快速路為依託,通過設置公交專用道形成快速公交系統,獨立的快速路是它的核心。完整的獨立路權讓它可以比普通公交效率高出一大截,以K(快)打頭,也正是想彰顯這種優勢。

成都最早開設的K1(K1A)、K2(K2A),就因為有完整的獨立路權,全程在二環上飛馳。

但,後續新開的三條線路(K11、K3、K5)就存在了部分路段無獨立路權的問題,這讓整個行駛路程中,部分路段與普通公交併無差別。

而最新開通的K5,在既定的路線上,有一半站點都是不具備獨立路權的,這就成了“快速”最大的問題。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同時也直接引發了問題2↓↓↓

2.和日月大道同病,沿線居民受紅利輻射有限

去年夏天,日月大道的開通,讓城西人民離城裡快一點,又快一點。但是開通一段時間後,卻出現不少問題:蘇坡居民下高架難、三環不堵文家場堵、隔斷人行道,中壩人民到街對面萬達難…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武青路口站

這個飛馳在日月大道上K5雖然解決著青羊工業園區人們的出行問題,但是對於出行群體龐大的中壩人、蘇坡人卻“紅利”不足。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如線路圖所示,經過青羊工業園後,日月大道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兩個區域中壩、蘇坡已經處於“真正快速線路”的末端,在此上車意味著僅能享受一哈哈所謂的“快速路”,就又回到了又堵又慢的常規路段。

太快了,車速太快了,享受結束得也太快了。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3.終點換乘BRT,不夠便捷

目前來看,K5從繞城外一路走進來,換乘常規公交、地鐵,都還是很方便的。但是到了最後一站金沙樞紐時,如果要換乘其他BRT路線,實在折騰人。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K5停靠點

如今,除了跑北門的K3外,其他的二環線K1(K1A)、K2(K2A)和南門線K11都是從南側4樓出發,幾條線路可以實現無縫銜接。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而跑西門的K5,卻像普通公交一樣,終點停在了北側一樓。要換乘其他BRT走環線、去南門,還需要走好長一截路,再搭乘手扶電梯一層一層的上4樓...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TIPS:

對於這個問題,現在有一個:雖然也不咋方便但是會節省時間的方案。

如果在金沙有換乘其他BRT線路需求,不要傻夫夫的等到最後一站(金沙公交站)才下車,請在倒數第二站(金沙公交站)下車(對,就是有兩個金沙公交站...),然後過個馬路直接上4樓,效率還要高些。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由於城市化和機動化的快速發展,小汽車出行量快速增長,城市交通擁堵矛盾日益突出。

BRT具有建造時程短、建造成本低、運量大、營運速度快等特性,它作為一種“與軌道交通相比剛得起成本,與普通公交車相比剛得起效率”的出行方式,一直在全世界範圍內普及。

成都二環上的K1(K1A)、K2(K2A),自開通以來,已成為最具名片效應的BRT。

自去年以來,新開通的K3、K11以及如今的K5,都形成了“半快速+半普通”的公交模式。每條線路的開通,都讓部分路段快了起來,給很大一部分人的出行帶去了便利,也不免讓一部分人不夠滿意。

成都BRT路網的建設速度很快,這讓成都市民切身地感受到了城市道路的快速發展。隨著快速道路的建設,或許以後的BRT均能擁有全程獨立路權,最終在成都的各個方向飛馳。

你們體驗過新增的BRT線路嗎?

搞快來說一哈感受,讓我看看是不是我因為對它愛得太深,就太苛刻了…

坐了一趟快速公交K5,“快”得讓我懷疑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