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一代才女槐花凋零般的悲情一生

每天十分钟,了解一点文化中的小知识和智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闻

一.槐花盛开时

李清照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颗明珠,因为她是女性,所以用明珠来形容非常的恰当和贴切,又因为她的点缀,使得向以男性为主的历史文化多了一丝柔情,多了一种女性所独有的凄美。

而这种凄美往往又是古代女性一以贯之的人生命运与处境,宛若三四月间的槐花,展眼望去,洁白,优美,婀娜多姿,清香悠远。

但我国古代的社会环境也像三四月间的凄风苦雨,来的迅疾,且绵延无期,于是,这些洁白而优美的槐花纷纷在无情的风雨中飘落,洒满一地,任由人踏,随雨而落,在泥土里年华逝去,及至腐烂。

《武陵春》:一代才女槐花凋零般的悲情一生

李清照

那年,李清照十八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华,犹如槐花般优雅,美丽,女人的青春是那么短暂,那么的耀眼,正是“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

而二十一岁的他,赵明诚,才华横溢,英俊挺拔,又勤恳上进,两人情投意合,郎才女貌,正是天作之合,很快就在汴京成婚。

婚后两人的十分恩爱,生活过的朴素而又节俭。那时,赵明诚正在太学院读书,两人一个月只能相见寥寥数次,而每次赵明诚回到家中时,都会给李清照带回来一些碑文和果实,两人伏案而作,执手共抚碑文,果实的香甜和爱情的甜蜜一道滋养着彼此的身心。

两年里,他们的感情日益深厚,虽久处而心无间隙,两人都喜欢研究碑文,因而更是情深而比往日。两年后,赵明诚进入仕途,于是立下“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明诚对碑文近乎痴迷的喜爱,让李清照深受感染。

两人经常想法设法的购买一些珍本秘籍来传写阅赏,遇到极其珍贵的名帖,更是不惜变卖衣服和家中物品来购买。如此,两人沉浸其中,因为共同的喜好和趣味而愈发恩爱,生活平静而充实。

《武陵春》:一代才女槐花凋零般的悲情一生

李清照

二.风雨疾驰来

然而,按照这天下所有苦情戏的发展规律,幸福总是稍纵即逝,好像黄昏时分的一抹晚霞不可避免的湮灭在黑暗中。

也同样是在婚后的第二年,蔡京为相,启动了对元佑党的打击报复,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元佑党案被划入元祐党籍,从而被剥夺了官职。

父辈间的恩怨很快波及到了李清照和赵明诚。

一方面,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由于被划分为元祐旧党,从而被打上“奸党”的烙印,仕途一落千丈,并且不得在京城任职,迫不得已,李格非只好携带家属回到原籍所在地。

另一方面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由于作为支持变法的新党人士,所以仕途坦荡,一路升迁。李清照为了搭救自己的父亲,曾上书请求赵挺之搭救其父,但并未成功。

不久,局势更加恶化,李清照因其作为旧党之女,无可避免受到波及,新旧两党水火不容,得势的新党规定“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

这时的李清照和赵明诚两人在婚后两年就不得不彼此分离,李清照在汴京无所依靠,只好回到原籍投奔了家人。

两人自此劳燕分飞。

《武陵春》:一代才女槐花凋零般的悲情一生

李清照

三.世事难预料

戏剧性的是,仅仅两年以后,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由于和蔡京争权,屡遭蔡京攻击,迫不得已只好辞官躲避风头。

不久,蔡京相位被罢,赵挺之官复原职,同样还有两年前被遣散的元祐旧党,悉数大赦,一切党人之禁全部解除。

李格非也得以回京复职,李清照也终于和赵明诚得以团聚。

但是好景不长,宋徽宗登基后,蔡京复相,赵挺之遂遭罢官,随即去世。蔡京进而诬陷,剥夺了赵家嫡子后代一切官职,赵明诚迫不得已只好带着李清照归隐乡里。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在那里,李清照开始协助夫君编撰《金石录》,想来两人也是乐在其中,李清照三十一岁时,赵明诚题词:清丽其词,端庄其品。

在往后十余年的时间里,两人终未受外界干扰,一直潜心于《金石录》的编撰,两人的生活过的十分充实而又幸福。

《武陵春》:一代才女槐花凋零般的悲情一生

李清照

四.风雨槐花落

李清照四十四岁那年,金人南侵,俘走徽宗、钦宗二帝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分崩离析,康王赵构称帝,南宋开始。

但局势的紧张,李清照开始着手准备将数年来收购而得的文物装车十五南下,途中险恶,但好歹安全送达江宁。但没过多久,赵明诚罢守江宁,转任湖州,因皇帝召见,两人只好分别。

临别时,赵明诚嘱咐李清照:“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谁料这一别竟是天人相隔,赵明诚因途中染疾,二月后在建康去世。

李清照由此大病一场,但局势的动乱不容她喘息,为了保存大量的文物典籍,李清照遂投奔赵明诚的妹婿,但金人很快攻破洪州,造成大量文物典籍遗失,这个弱女子不得已只好带着少量的典籍南下避乱,投奔了自己的弟弟。

但当时有很多人在打这批文物典籍的主意,李清照深感不安,只好带着这些典籍追随朝廷,以期得到庇护。

一路颠沛流离,文物典籍皆已失去大半,而南宋朝廷也已解散,不得已,李清照只好暂居他处,而书画典籍悉皆被盗,李清照悲痛不已。

不久,她辗转抵达杭州,文物典籍的遗失让李清照陷入了精神近乎崩溃的边缘,多年来与亡夫赵明诚的努力一朝化为云烟。走投无路中,李清照嫁给了张汝舟,而这时候的她已经四十九岁,年华老去,已不再有当年风华。

《武陵春》:一代才女槐花凋零般的悲情一生

李清照

而张汝舟本身就是打着她的文物典籍的主意才娶了李清照,婚后却发现这些文物典籍已无多少,顿时恼羞成怒,轻则与李清照发生争吵,重则对李清照拳脚相加。

李清照对此难以容忍,又发现张汝舟营私舞弊,于是检举张汝舟,并要求离婚。但那时规定,妻告夫同样要被判三年牢狱,后在亲友的帮助下,李清照获释。

想来此时的李清照内心是极其悲痛的,亡夫,国难,个人的不幸加诸于一身,满腔的痛苦只能通过诗歌来发泄,《武陵春》正是创作于这段时期。

命运的痛苦却缔造了她辉煌的艺术成就,但悲苦的命运带来的伤害是难以抹去的,在极度的凄凉和孤独中,李清照带着无限的遗憾而死去。

留下一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无限伤怀之叹。

李清照的命运是凄惨的,尤其作为一个古代社会的女性,使得她被迫在世事动荡中四处漂泊,无所归依,在迅疾无情的风雨里黯然凋零,除了无奈的叹息和悲愤的呐喊,而全无反击之力。

可以说,她既是女性命运的一个缩影,也是抒发女性内心情感的一座高峰,从今往后,每当人们审视女性的内心时,必然要注视这座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