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愿意放子婴一马,而项羽非杀子婴不可?

历史提问官——不死太


刘邦不过是一介布衣他作为秦帝国的基层公务员当然会感恩戴德与秦王子婴没有什么仇恨,最重要的是估计自己的政治声誉因为楚怀王熊心正是看中他的忠厚仁慈,见到秦宫的富丽堂皇欲望膨胀争夺天下就不能留下不良印象;项羽与秦有血海深仇,祖父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叔叔项梁被秦将章邯所杀,身为楚国贵族国家灭亡怀有一腔报国热情国仇家恨集合到了一块就必须要杀子婴了。

刘邦深谋远虑

1.刘邦原来不过是秦帝国一个小小的公务员,机缘巧合之下押送刑徒去往骊山罪犯四散逃走一部分一咬牙干脆全放了。正是这批人看刘邦不一般能够做大事于是死心塌地跟着他闯天下,一路结交仁人志士,投靠楚王得到攻打秦国的命令在张良的得力指点下先入秦关。秦王子婴开城献降,众多将领都主张杀,但刘邦考虑的是要在关中称王稳定百姓此时杀掉子婴会人心惶惶给自己留下恶名。进入秦宫被震撼到了想要住在里面感受一下皇帝的尊贵,张良给他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局势项羽是主要对手实力强大还有很多大事要做不能沉迷享乐于是就退出咸阳城了。为了争夺天下不能杀子婴,不能入住秦宫刘邦一直在克制自己的欲望。

楚国亡国之仇

2.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出身名门望族,由于秦国的进攻导致国破家亡秦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南下楚王被杀。项氏一族开始流亡生涯,项羽只得跟随他的叔叔项梁一块四处奔走,国家灭亡的仇恨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与秦国更是势不两立。为了复兴楚国,项羽从小就学习兵法战阵,武术高强,一直在伺机而动当看到秦始皇的车队出行的时候就发誓‘彼可取而代之。’秦始皇一死,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就立即响应和叔叔项梁杀掉当地的县令势力越来越大拥立了一个楚王直接与秦帝国分庭抗礼。

项梁被杀家恨

3.项梁拥立楚王熊心被封为武信候大权在握,多次打败秦军的围剿滋生骄傲自满的心态,认为秦军已经毫无战斗力。当遇到章邯带领的刑徒军团时,项梁的军队纪律涣散轻敌冒进遭到包围再加上齐军没有及时救援全军被歼。项梁被杀项羽没有了主心骨在楚王这边的地位受到冷落遭此大败军权也被削弱援救赵国时宋义成为主将,他则成为副将受制于人,最后还是取而代之破釜沉舟一举赢得巨鹿之战。按照项羽的心里他是灭秦的大功臣,什么楚王,刘邦他都不放在眼里而子婴是秦帝国的象征只有解决掉他才能一解心头之恨。

刘邦是个精明的政客野心也非常大,当汉王已经满足不了他的胃口想要夺取的是整个天下,项羽想的非常简单灭掉秦国杀掉子婴,抢走财宝美女分封诸侯国大家一块相安无事回到诸侯王的时代,这些行为都表明他胸无大志只想要复仇复国。


知史说史鉴史


为何刘邦不杀子婴,而却项羽杀了,原来刘邦早有阴谋

秦王子婴,也叫秦三世,在公元前207年,掌握朝政的丞相赵高,企图自立为帝,逼迫杀了秦二世胡亥,秦二世死后,赵高召集大臣告知诛杀秦二世的情况,然而发现群臣和将领们都不支持他,不得不迎立子婴,子婴继位5天之后,杀了赵高,子婴是秦朝最后一位皇帝,继位只有46天,被项羽所杀。

在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军队进入关中,按照约定,刘邦有着先入关称王的条件,当时刘邦助手樊哙,建议灭掉也投降的子婴,让他替之前的暴君还债,但是刘邦不赞同。

刘邦说,大家是否还记得,怀王让我来收复关中,就是认为不会滥杀无辜,宽以待人,虽然之前秦王有暴君思想,但是现在他也投降,我们就应该给他一条生路,如果现在我杀了他,那又和爆秦有何区别,在刘邦说出这番话,下面的人都觉得说的有道理。

采取借刀杀人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 其实刘邦之所以不杀子婴,也深知这个道理,再说也有以下两个原因。

1. 秦王也投降,其实啥不杀他,对他也没什么影响;

2. 反而如果杀了秦王,会给老百姓心中印象不好;

3. 当时刘邦实力还不很强大,如果立马杀了子婴,就是宣告,要称王,他知道像当时项羽实力比他强,如果他此时宣告,那将会引来麻烦;

4. 他知道,自己不杀子婴,项羽一定会来杀,但是这样,就会给项羽造成不良影响。

在后项羽也率领大军进入咸阳,直接杀了子婴,并放火烧了秦皇宫,并大规模屠城,为此,刘邦的想法,项羽帮他达成了,难道项羽就傻吗,为何一定要杀子婴?

其实项羽也有自己的想法?

1. 项羽很生气,按照他们当时几个约定,谁先到咸阳,谁就称王,刘邦比他先到,为此他很生气,就拿秦王子婴出气泄恨;

2. 杀鸡给猴看,也就是说当时杀了子婴,就是在向刘邦示威,内心想,你不敢杀,我就啥给你看。

其实当时刘邦和项羽进入咸阳,项羽的得力助手对刘邦的行动了如指掌,也观察到刘邦的心机,为此还为项羽献计,并让项羽要小心提防。

而项羽并没有当回事,在杀了子婴,还烧了秦皇宫,当时有人给项羽建议,“关中之地,有山河险阻,土地肥沃,尤其是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可在此建都称霸,但是项羽却一心想着要衣锦还乡,这也给刘邦有利机会。

其实刘邦之所以不杀子婴,其实一开始就有精密规划,成就后来的汉朝江山。


感恩做人敬业做事


刘邦不杀子婴,是有其政治考虑的,从起兵后不断听取多名谋士建议,逐渐树立起政治目标,所以有了挺进关中后的一系列一反常态的表现,与民约法三章即为得民心树形象,所谋者天下也。如杀子婴,必遭三秦父老不满和抵抗;放过并任用了子婴,树立仁义宽厚的形象,使三秦父老将之与始皇、胡亥赵高之流的残暴形成鲜明对比,赚足政治印象分。项羽杀子婴,因其祖项燕死于秦人之手,子婴是始皇嫡孙,杀之即为祖父和父辈报仇,快意恩仇的风格符合项羽一贯做法。再者秦国灭了楚国,子婴秦三世也,杀之即象征秦国被楚所灭。项羽杀子婴,即为国仇(楚国),也因家恨(项燕),同时也预通过杀掉子婴让秦残余抵抗势力放弃幻想,打击其信心。两人对子婴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差异,刘邦已从一乡间混混成长为政治家,为达政治目标可以较好管理自己欲望。而项羽仍是一军事将领的境界,没有远大政治理想,缺乏大格局和长远战略规划,比起刘邦还显得不够成熟。这也注定了其最终还是败于政治,而不是军事和战术。


原氏之


项羽只所以杀子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报复秦统治者对楚的迫害,特别是项羽的祖父,季父都遭秦人残害。二是政治上考虑,项羽刚入关的时候,得到密报,说刘帮准备做关中王,让子婴做相。而且子婴的个人能力在刺杀赵高的活动中得到体现。因此,对于项羽来说要稳定关中,根除隐患,他焚秦宫殿,杀子婴。按项羽的设想,他是准备灭秦后再回楚地的,如果把子婴留在关中,他是绝不放心的。如果带回楚地,也不好安排,弄不好,子婴会招集人马死灰复燃。但对刘帮来说,情况又不同。一是和项羽相比,此时的刘帮实力远低于对手,他如果杀子婴,会给项羽造成口实。另外,刘帮的政治旗号,也就是个人品牌,一直是以仁厚长者的形象,三者,曹无伤向项羽密报的“使子婴为项”有可能是真的,他们之间有可能达成某种交易。


仙云野鹤88


为何刘邦保子婴性命,而项羽非要杀掉呢?我谈谈个人看法。

其一、项羽家族痛恨秦朝。据史料记载,项羽的祖父即楚国大将项燕,当初项燕引兵对抗进攻楚国的秦军,结果兵败自杀。所以,项羽很可能会因为憎恨秦人而杀掉子婴。

而刘邦出身平民,与秦朝没有存在什么个人恩怨,所以对秦朝就说不上憎恨了, 只是随着大流加入反秦大军而已。另外刘邦对秦始皇是很仰慕的,比如初时亲眼看到皇帝车队,他感叹做男人应当像秦始皇一样。他不杀子婴也许是多少有些尊敬秦始皇的意思。

其二、两人根本目的不一样。

项羽反秦主要是为了复仇,为出国人争气。在反秦成功后,项羽在各方臣服的情况下,居然没有顺势统一中国称帝,反而是把土地分给众人,自己挂一个西楚霸王的名号就已满足。那时的他,急着回家与父老乡亲分享,哪里会想那么长远,范增等人劝了多次也不听。

而刘邦想的就长远多了,《史记》里说,自从入关中,刘邦一改之前流氓的作风,不爱财不看美女,谦谦君子以礼待人。其用意很明显的是在拉拢人心,既然是这样,那在秦人的地盘他就更不可能去杀秦人的头了。



水鱼和


刘邦不杀子婴,证明他是有帝王之智慧,不杀子婴,让老百姓知道,刘邦是一个胸怀宽广之人,心地善良之人,使百姓感觉到刘邦当皇帝,一定会施仁政,百姓会拥护他的。而项羽杀子婴,证明他决策失误,首先百姓认为项羽心胸狭窄,心狠手辣,当皇帝必然实施暴政,老百姓对项羽是很反感的,这件事也证明项羽不是帝王之才,最后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李先生38533


性格不同,导致做事风格不同。刘邦善于笼络人心,不杀子婴也是为了稳定秦朝大臣贵族。而项羽刚愎自用,一是因为楚国为秦国所灭,复仇之心是杀子婴,焚咸阳的最重要的一点。二是因为当时刘邦先攻进咸阳,子婴投降的刘邦而非项羽,不满之心也是项羽痛下杀手的关键。



西瓜君说历史


刘邦不杀子婴,证明他是有帝王之智慧,不杀子婴,让老百姓知道,刘邦是一个胸怀宽广之人,心地善良之人,使百姓感觉到刘邦当皇帝,一定会施仁政,百姓会拥护他的。而项羽杀子婴,证明他决策失误,首先百姓认为项羽心胸狭窄,心狠手辣,当皇帝必然实施暴政,老百姓对项羽是很反感的,这件事也证明项羽不是帝王之才,最后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刘大树110047316


刘邦不杀子婴,是为了赢得政治需求,博得关中平原的百姓关注,我是多么的仁义,这种事儿留给项羽来做吧!项羽杀子婴,是因为杀了子婴,秦王朝就真正灭亡了,然后诛杀秦兵,并非为了报仇,而是消灭有生反抗力量!


农民看笑话


刘邦是秦朝的公务员啊,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不杀子婴又能显示出自己的仁慈,稳定民心,项羽就不一样了啊,项燕项梁都是被秦军杀掉的,项羽和秦朝有着血海深仇,必须要杀他,不杀子婴的话自己内心这一关都过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