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制度雙重驅動下 霸州發展潛力巨大

近年來,隨著都市圈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作用大為加強,都市圈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熱點。

4月26日,在由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主辦的"環北京都市圈區域價值論壇"上,新華網產經中心總編輯段世文、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院長顧強、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方創琳、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陸軍、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城市管理系副教授,系主任王偉、清華大學中國新興城鎮化研究院科技部主任王強、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多位資深專家、學者對都市圈的發展發表了精彩的觀點以及進行多方面探討。

人口和制度雙重驅動下 霸州發展潛力巨大

都市圈又稱城市帶、城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在今年2月份,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到2022年,阻礙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基本消除,梯次形成若干現代化都市圈;到2035年,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圈。

從全國來看,每個大城市都有自己的外圍城市,可以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圈,但是更有發展優勢的明顯是大都市圈,一個世界級城市群,首先看大都市的影響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為我國的一線城市,由此可見我國目前有世界影響的城市圈為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和京津冀。

正如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方創琳在會上所說,"都市圈是所有城市群裡面的核心區,分佈在各個城市群內,京津冀城市群內包含首都都市圈、天津都市圈、石家莊都市圈等三個城市圈,是支撐京津冀建設成為世界級城市群的三個鼎"。從北京、天津、石家莊三個城市的量級來看,完全起到了支撐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作用。

與此同時,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陸軍認為,大都市圈的功能在不斷變化、升級,空間上、距離上也在不斷變化。按照經濟學規律來分析,未來,除了一小時通勤,還會有產業價值鏈的覆蓋區、分工關聯的地區等。

人口和制度雙重驅動下 霸州發展潛力巨大

都市圈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傾斜,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以下簡稱《任務》),提出要突出抓好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工作,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取得決定性進展。其中,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由此可見環京區域的衛星城市在未來將有大量的人才引入。

都市圈發展最大紅利是縮小地區差距,帶來經濟發展。據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京津冀三地地區生產總值合計8.5萬億元。其中,北京地區生產總值為3032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天津地區生產總值為18809.6億元,增長3.6%;河北地區生產總值為36010.3億元,增長6.6%。

對於都市圈未來的發展,在本次會上,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院長顧強表示,未來最大的潛力是重要的節點城市,並分享了三個結論:第一、在人口和制度的雙重驅動下,房地產市場迎來了空間的重構,在這個重構之下,未來的房地產市場可以分為都市圈市場和非都市圈市場,一二三四線城市這樣的分法已經不再適用;第二、在新的空間格局下,都市圈市場和非都市圈市場,分化會不斷加劇,各個圈層會帶來不同的機遇,比如說內圈層核心區,主要是城市更新的區域,中間這個圈層,主要是新型不動產的區域,對於外圈層來講主要是商品住宅的機遇;第三,都市圈的重要節點城市迎來了價值重構,霸州等重要節點城市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霸州,位於京津雄三角之地,北距首都北京80公里,東臨海港城市天津70公里,是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聯動的樞紐城市。未來,伴隨著國家重大工程、產業配套逐步落成,霸州將吸引更多人才落戶,是環京都市圈中一個具有極大發展潛力的城市。

人口和制度雙重驅動下 霸州發展潛力巨大

同時,霸州擁有豐富的富熱田,熱水儲量約220億立方米,地下泉水富含氟、硅等多種礦物質及稀有元素,具備較高的康養價值。憑藉豐富的自然景觀,構建了"五園、三帶、兩個中心"的生態景觀格局;依託中國溫泉之鄉,不斷提升城市承載力和吸附力,加大了文化旅遊開發建設力度。

人口和制度雙重驅動下 霸州發展潛力巨大

對於霸州的發展,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城市管理系副教授、系主任,中國城科會城市治理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偉建議,霸州需要梳理自己的空間,讓自己的空間在未來的戰略機遇裡面,可持續發展。要深刻理解中國人的文化價值、生活價值、行為特徵和動機,並圍繞此進行相應的空間規劃設計和區域規劃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