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这是真的吗?

赶圩归来6


关注李博士和你谈健康,带给你更多更实用的健康知识!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容易动脉硬化,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早在40-50年前就被科学研究人员注意到了,并且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已经有大量证据证实,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中,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关系最大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让我们看一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也能理解为什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那么重要。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沉积到血管内皮细胞开始,然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白细胞黏附、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这个炎性过程逐渐发展,血管平滑肌重构,最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心脑血管病高风险也关系密切。这也是有大量人口学证据证实了的。

当然,动脉粥样硬化不止高脂血症这一个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不爱活动、精神压力、高龄、家族史等都有关系。

尽管题主说的只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也要引起重视,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加重。建议题主要从饮食、运动、戒烟、调整心态等各个方面开始加以调整和控制。如果还伴随有其他危险因素,也要积极控制。

如果生活习惯改善后,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然偏高,还可以口服他汀类药物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病风险。


李博士和你谈健康


以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都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这类疾病的具体成因主要涉及外界的环境因素与内在的遗传因素参与为主要致病因素。全球公认的重要环境因素中最为主要的是胆固醇的升高、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其中人类探讨血浆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历史就有100余年。事实也证明,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细胞及分子层面的相关研究,以及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都证实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作为这种情况的对应处理,我们可以给予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作为干预基础,比如说限制热量的摄入、控制体重、增加运动量、戒烟和控制血压、血糖等等。


同时积极的较大幅度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也是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有效措施。这也是为什么心脑血管医生一定建议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要做到血脂达标的主要原因。

总之,低密度脂蛋白的确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和病理基础,大家对于这个指标一定提起重视!


张之瀛大夫


胆固醇在血液中一般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是血脂检查的关键指标之一,LDL-C水平升高会导致多余胆固醇在血管堆积,而这是导致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一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主要与内皮细胞受损,以及血管内壁的脂质沉积所致,而其中以LDL-C为主的血脂异常是主要诱因。

血脂过多会导致脂质代谢紊乱,脂质在血管壁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即为“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初期,先是内皮细胞受损,而LDL-C过高,在血管滞留和沉积,可能会参与内皮细胞的损害。

1、LDL-C经过内皮细胞深入细胞间隙,被氧化为Ox-LDL。

2、Ox-LDL与受体结合,形成巨噬源性泡沫细胞,表现为脂纹的形成。

3、血管平滑肌细胞迁入内膜,吞噬脂质形成肌源性泡沫细胞,表现为纤维斑块形成。

4、Ox-LDL使上述两种泡沫细胞坏死崩解,最终表现为粥样斑块的形成。

总之,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LDL-C是以非氧化状态存在的,而其并不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只有氧化了的LDL-C才会在血管内壁沉积,导致粥样硬化,所以说,防止其氧化也是关键。

如何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一般认为,LDL-C正常值青年人约2.7mmol/L;中老年人约3.37mmol/L;大于4.14mmol/L为明显增高,此时需积极进行干预治疗。

1、均衡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热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坚持低脂、低热、低盐的饮食原则,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粗粮等。

2、健康生活:戒烟戒酒;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3、适度运动,保持体重:久坐不动不利于脂质代谢,应养成运动的好习惯,每天运动30min;肥胖者更易伴有血脂异常,减肥有助降低胆固醇。


盐酸索他洛尔


这个话一旦也不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确实使动脉硬化风险升高,进而使冠心病、脑血栓之类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

平时常说的高血脂,其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偏高,都还不一定很危险,最能衡量风险的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是将胆固醇从肝脏送到身体各部位,和从各部位回收回肝脏的车子,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多,说明从肝脏到身体的胆固醇出的多回的少了,必然血液中的胆固醇过多。

要知道细胞膜中是有胆固醇的,简单理解,胆固醇含量越多,细胞膜越硬,所以身体里胆固醇高了,导致的首先就是动脉血管内壁硬化,正常的血管内壁从正常的光滑,逐渐变成泡沫细胞,直至硬化斑块。

如果斑块过大,就会影响供血,要是这个斑块在冠状动脉上,那就得放支架,把血管扩展开。

如果这个斑块掉下来一块,那更要命,会马上形成血栓,堵在脑子里就是脑梗,堵在心脏就是心梗,要是心梗了那就要做心脏搭桥手术。

所以说,高血脂会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平时看着一点事没有,但是偶然的原因,硬化斑块的脱落造成心梗,抢救不及时,可是很容易死人的。

姜丹,注册营养师,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注册营养师姜丹


提起胆固醇,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它是对人体有危害的、不好的物质,这个观念可能就是平时我们见过的胆固醇偏高时对人们健康产品的疾病而深得人心。其实这个观念是有些片面的,因为胆固醇并非都是坏的,它们也有好坏之分的。


我们在体检时,在血脂常规项目的检查中,会有几个常见的指标,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其中里面所指到的低密度脂蛋白就是坏的胆固醇,它能反应血管是否患上了动脉粥样硬化,当它偏高时就要引起的注意了。

健康的成年人,正常的低密度脂蛋白范围是在0-3.1mmol/L之间,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它的数值大于3.1mmol/L,那就是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一种表现,这个时候就要引起重视了,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息息相关,它过高会导致血脂沉积在血管壁上,随着时间的累积会把血管逐渐地堵住,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血管硬化、罹患脑梗、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过高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性,那我们该如何控制低密度脂蛋白呢?饮食还是关键。想要控制低密度脂蛋白,以下的几点在平时的饮食中多注意:

一、合理的膳食结构

这个可以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来建议摄入量,从下到上摄入总量由多到少,比如谷类食物位居底层,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烹调油和食盐是塔顶,摄入量就是由多到少。


二、少吃反式脂肪食物

反式脂肪是植物油经过部份氢化处理产生,食用后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日常中我们常见的很多糕点、奶茶、咖啡伴侣、炸薯条或炸鸡(反复高温烹炸,也可以导致反式脂肪产生)等,这些当中都含有反式脂肪,这样的食物或饮料,虽然很美味诱人,但建议还是少吃或不吃。(在这里也顺便教一下大家识别反式脂肪的方法:看食品的成分表,若成分表中有氢化植物油,植物黄油,植物奶油,植脂末等这些,那就表示这个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


三、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

饱和性脂肪多为动物性脂肪,动物内脏多为动物性脂肪的聚集部分,食用较多会导致血液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的增加,常见食物如猪脑、羊脑、猪肾、猪肝、羊肝等,还有鸡、鸭、鹅的蛋等等。畜肉类动物瘦肉脂肪含量由多到少顺序如下:猪肉>羊肉>牛肉>兔肉。禽类脂肪含量排序:鸭>鹅>鸡,鸽子>火鸡。禽类的皮多脂肪含量较高,不建议过多食用。我们可根据动物脂肪含量调整相应的进食总量。另外,象黄油,肥牛,肥羊,牛腩等食物也是脂肪含量很高的食品,建议控制。


四、注意健康的烹调方式

不同食材可选择的烹调方式不同,对人来讲最营养健康的烹调的优先顺序是这样:生拌>凉拌>蒸>煮>炖>煲>炒>煎>烤>炸;所以,我们在烹调食物时,要尽量遵循这个原则。

最后,还想提醒一点的是:人体胆固醇的来源渠道主要是两种,一是从食物中摄取,约占总胆固醇来源的30%;二是人体自身的合成(主要由肝脏),约占总胆固醇来源的70%。通常情况下,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日所需胆固醇量大约为1000 mg;因此,我们从食物中摄入胆固醇的量最好不要超过300mg,当超过300mg时,胆固醇就可能会偏高了,这样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如果体检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在这里也推荐大家一个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方子,大家也可以做个参考,还是挺管用的:

制作方法:

取芦笋和姬松茸各20克,枸杞子和大豆各10克,将4种食物洗净后放入锅中用文火煎煮大概30分钟,取出汤水每天饮用3次。(如果加入魔芋粉、蜂蜜一起饮用效果更好;还有,水温不要太高,太高会破坏蜂蜜里面酶的活性,所以,最好是等汤水凉一些再加蜂蜜)


这个能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方法叫姬松茸芦笋液,引用于《本草纲目拾遗》中“取姬松茸二分、芦笋一分,水煎服,愈。可清败血,活血化瘀,通络经血”,这是一个用于降脂的方子,姬松茸芦笋液结合现代药理学做了增改而得。如果嫌弃制作麻烦,也可以直接找其制成品来喝,而且现在还有其益生菌发酵的制成品,相比于煎煮,发酵后的制成品作用和效果更好,应用在降血脂上很广泛。


用户101148847830


都知道血脂高和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究竟是哪种血脂成分引起的呢?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唯一不需要其他因子协同而足以诱发 和推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在体内氧化修饰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它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乃至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关键因子,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病理作用 已公认,最主要 的作用是促使 巨噬细胞吞噬大量脂质而成为泡沫细胞,并且由泡沫细胞累积而成的脂质核心认为是粥样斑块的主要成分。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除经清道夫受体途径被巨噬细胞吞噬外 ,还可与其自身抗体结合 ,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 ,诱导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堆积转化为泡沫细胞 ,同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 、破坏血管内皮 、诱导平滑肌细胞增殖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且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堆积转化为泡沫细胞 ,效果强于其他途径,同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 、破坏血管内皮 、诱导平滑肌细胞增殖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