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30多年的庫區路修通了

湖南日報記者 李秉鈞 通訊員 朱孝榮

資興市東江湖庫區清江鎮至滁口鎮的公路通車了,兩地2萬多庫區移民盼了30多年的出行夢,終於實現了。

5月3日,記者驅車去資興市清江、滁口採訪,所過之處多為“S”或“之”字形,這條在崇山峻嶺中新修出來的水泥公路,不是在山頂上就是在半山腰中蜿蜒而去。

清滁公路的通車,意味著東江湖南部庫區的2萬多群眾,正式從“河湖時代”邁入“公路時代”,也結束了他們長途繞道去資興市城區的歷史。

盼了30多年的库区路修通了

30多年前,湖水隔出兩重天

1986年夏,東江大壩關閘蓄水後,形成了160平方公里的水面,東江庫區應運而生,資興南部9個鄉鎮群眾由山下移民到了山腰或山頂,因被水阻隔,交通十分不便。而清江至滁口原有的路,因湖水淹沒及崇山峻嶺的阻隔,與外界形成了“兩重天”。

“清江、滁口兩地相鄰,但兩地群眾相互來往卻要座船繞航大半天才能抵達,出行極不方便。”滁口鎮黨委書記李金衛告訴記者,滁口的群眾想坐車去資興城區的話,也只能向南繞道宜章瑤崗仙,經3個縣區、轉個大彎才能到達目的地。

路一直是當地群眾心中最深的“痛”。

盼了30多年的库区路修通了

“我們一直想,能修一條到清江鎮區的路那該多好,這樣就能經清江到資興城區。”滁口鎮禾坳村黨支部原書記陳德斌告訴記者,2006年3月,他和4位村民自發帶著柴刀、乾糧和皮尺,丈量他們村至清江鎮上堡瑤族村之間的距離,在懸崖峭壁上,他們邊砍柴開路、邊丈量著尺寸,並一筆一筆記下數據,共計1.74萬餘米……

當這最原始的記錄本及修路報告送到資興市移民局時,移民局領導當即表態將庫區移民的訴求向上級反映和爭取。

經多方爭取,2012年資興市交通局啟動該市清江至滁口公路工程準備工作,其建設方案應時而生:清滁公路全長32.9公里,起點為清江鄉清江大橋,終點為滁口鎮衛生院。其中清江鎮境內17公里多,滁口鎮境內15公里多,沿線經過清江鎮黃嘉村、玭珠村、上堡瑤族村、滁口鎮高浦村、荷坳村。全線按雙車道三級公路標準建設,是郴州市和資興市首個交通PPP項目,被湖南省列入省級3P示範項目。

30多公里,懸崖之路鑿壁出

盼了30多年的库区路修通了

清滁公路項目路線長,地形險峻,穿過多個地質災害點。勘探設計時,因吃不了在原始次森林環境工作的苦,先後有2支測量隊伍主動退出測量,不得已項目方請了第三支測量隊,才算完成了任務。

“勘探測量最艱難的地方,是有16公里的懸崖峭壁段,測量人員要揹著幾十公斤的儀器,用繩子捆住腰部,從山頂上往山腰處下放150米左右位置,進行測量。”清滁公路項目副指揮長張愛社說,下去後因森林覆蓋密,GPS等沒信號,還必須得砍出一條路後,才有較好的信號和光線,其艱辛可想而知。

勘探測量難,施工就更難。2016年3月,清滁公路正式開工建設,該PPP項目投資方天工方圓公司董事長張能文介紹,該項目就是一塊硬骨頭,為啃下它,他們分了清江、浦溪江大橋和清滁3個工區,兩頭對進,中間架橋,全面推進。但受東江湖溼地公園等政策保護及地質災害影響,施工要求極高,常規的爆破禁止使用,只能用炮機“一錘錘”敲,施工更是難上加難。

記者驅車趕到浦溪江大橋,180多米長的橋面架在峽谷兩邊的半山腰間,從橋面往橋下望去,100米高度中,疾風呼呼作響,橋下浦溪江旁一棟板房,就是施工人員的居住場所。“這座橋兩邊都是70多度的懸崖,中間一條浦溪江,所有設備和建築材料要經兩三次車船轉運,才能進來。”天工方圓公司項目工程師熊立波介紹,修橋打樁基時,有的樁因出現溶洞漏水泥漿,只有填埋後再打,反覆10多次。他感慨地說:“我做了很多工程,這輩子再也忘不了浦溪江大橋的施工,因為它實在太苦了。”

像浦溪江的施工難度一樣,100多立方米石灰岩打壞3臺炮機、項目K12段幾十米的懸崖鑿了兩年才鑿通等“硬骨頭”,最後都被一一啃下。施工人員戰天鬥地的無畏精神,最終在懸崖上鑿壁開路、踏平坎坷成大道。

路修通了,脫貧致富有奔頭

盼了30多年的库区路修通了

清滁公路全線建成通車,讓當地群眾告別了“繞山路、過輪渡”的歷史,越來越多的水泥路從這條主幹道延伸到村組,延伸到老百姓的家門口。特別是庫區原始次森林等迷人風景,正成為東江湖景區遊客的新去處,旅遊業及特色農產品成為庫區群眾增收致富的新產業。

清江到滁口經過的第一個村是黃嘉村,村裡以清江蜜桔種植為主,正在桔園除草的村民黃社文開心地告訴記者:“我們村的蜜桔原來交通不便,賣的蜜桔比其他有水泥公路的村便宜5至8毛錢。去年水泥路鋪好後,大卡車開進村來收蜜桔,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了。”玭珠村、上堡瑤族村的村民也是喜出望外,再也不用擔心桔子爛在樹上了。

“我們鎮現有蜜桔2.5萬畝,去年產量達6萬多噸,產值3億餘元。”清江鎮黨委書記熊雲兵說,清滁公路通車貫穿了該鎮幾個村,蜜桔產業將進一步促進這些村民的增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也更有了奔頭。

從清江鎮進入滁口鎮高浦、荷坳村時,能看到不少路邊新建的房子,與原來老舊房形成鮮明對比。荷坳村村民黃士亮、黃士召親兄弟的新房並排建在清滁公路旁,分別為3層樓高,像雙拼別墅一般。“過去交通條件不好,村民都往外面搬。”黃士亮說,路修通了,他和弟弟各建了一棟樓,運費及材料成本比以前少了一半。

盼了30多年的库区路修通了

荷坳村能人黃士華以前在外做生意,他瞅準修路的商機,在老家投資200多萬元建了世華農莊,路在修時他的農莊就開始接待遊客。李天保也在東江湖中的白希嶺島建起了民宿。短短一年多時間,滁口鎮興建的農莊、民宿等有好幾家,當地有更多的能人陸續返鄉創業。

資興市交通局總工程師王波介紹,滁口鎮根據資興市全域旅遊佈局,已和交通等部門聯合規劃距離廈蓉高速20公里左右的連接線,以此打開東江湖南大門旅遊發展,和汝城縣熱水溫泉、沙洲村等形成一個新的“旅遊經濟圈”。讓清江、滁口兩鎮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