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正的历史中,有谁用过空城计?

涵世伴饭


三国演义里的空城计我们都知道,可是这个故事太过离奇,很多人都不相信。其实在真是的历史里,也是有人用过空城计,并且借此成功的吓跑敌人的,比如伟大的毛主席。

在1948年时候,毛主席还有很多中央要员都驻在西柏坡。西柏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位于河北的石家庄,毛主席就是在这里指挥的三大战役。

而国民党当时驻守北京的是傅作义,他从特务那里得知了毛泽东等人在西柏坡后,就想去突袭西柏坡。

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国民党的意图被地下党得知了,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西柏坡。

当时傅作义发动了10万部队,而我党在西柏坡附近能动用的部队加起来只有几千人。

这么悬殊的实力对比,一时间西柏坡的局势变的非常危急。

这个时候大家都非常着急,而毛主席却一点都不着急,很轻松的想到了破敌之策,这就是利用空城计。

毛主席写了一篇评论发给新华社,让他们用明文向全国广播,内容是什么呢?里面写的就是我党已经知道了傅作义的计划,但是不要紧,我们可以利用这次机会让他们有来无回,动员一切力量,把傅作义的部队全部消灭,号召附近的军民都武装起来,不让一个敌军逃走。

这个评论刚发出去国民党那边就看到了,傅作义看了吓了一跳。他一时间也弄不清共产党这边是是认真地还是吓唬人的。思来想去之下,傅作义觉得还是不能冒险,只好下令收兵,取消了这个计划。

毛主席就这么利用一篇文章,吓跑了傅作义的10万大军。


漂浮菌


历史上的空城计可以说数不胜数,最经典的应该还是1948年10月毛主席那一封电报吓退数万国民党军!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期间,就在东北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的60万人马被东北人民解放军的百万大军打得渐渐招架不住的同时,作为总统的蒋介石为了挽救东北败局,严令相邻的华北战区傅作义派兵救援。从辽沈战役一开始,傅作义就先后调动了11个师走跨越渤海支援东北。却被解放军阻挡在锦西塔山一个小高地上直到战役结束也没能前进一步,眼看着卫立煌集团被解放军大卸八块一口一口吃掉。

现在不仅东北战况不妙,就连傅作义自己正面的解放军华北野战军也积极准备采取行动,而第一步就指向了傅作义起家的地方——绥远,无论如何他是抽不出多少兵再加入那个凶险莫测的东北战场!但是最高统帅的命令又不能违背,这便如何是好?

机会很快来了。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进攻山西,驻守山西的阎锡山部在解放军打击下损失殆尽,困守太原孤城。蒋介石担心一旦太原失守自己在陕北的嫡系部队胡宗南集团将会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就太原的战守问题,蒋介石征询傅作义的意见。傅作义于是马上向蒋介石献计,利用华北野战军主力在远在绥远和山西,中共首脑所在地冀中一带兵力空虚之际,组织一支精干力量先夺石家庄、再取西柏坡。如果能一举成功将彻底摧毁中共指挥中枢,至少可以迫使在山西战场的共军回援,对盘活战局也是极为有利。一旦解放军大举回援,傅作义就可以将自己的主力部队部署在平绥铁路线与解放军对峙,增兵救援东北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果然,蒋介石对这个计划大加赞赏,命令傅作义全权指挥。

傅作义集中了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1个骑兵旅约6万人,组成“援晋兵团”。步兵向滹沱河推进,骑兵则直指西柏坡,企图一剑封喉!

令傅作义没想到的是这一行动计划刚刚开始就泄密了,原因很简单,援晋兵团从涿州出发要到达目的地必须经过一大片解放区。几万人的部队进入解放区,保密工作很难做到家,更何况经过革命教育的解放区人民?更不用说打入傅作义集团内部不计其数的地下党!

对于中共来说,首脑所在地西柏坡一带兵力空虚却是不争的事实,手头可以用来作战的部队仅有少量正规军及地方军民。在得知傅作义部的偷袭行动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以及华北野战军总部临危不乱,迅速制定了应对措施。一面命令手头的正规军部队及地方部队以阻击、袭扰的手段不断迟滞敌军的推进,同时命令距离最近的野战军部队迅速回援。一面又大搞政治攻势,瓦解敌军的斗志。

由毛泽东亲自捉刀,于10月27日和31日连续发表两篇广播稿,用犀利的言辞表达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这一偷袭行动的蔑视,号召华北军民将其诱敌深入、聚而歼之。同时利用地下党提供的情报,将援晋兵团各部队的番号、指挥官姓名及行动日期也一一列举,特别告诉傅作义来偷袭石家庄还要不要北平了。

毛泽东这两封广播稿的效果特别明显,无论是傅作义还是援晋兵团各部均十分紧张,再加上解放军部队的阻击,国民党军推进十分缓慢。傅作义怕有闪失,于31日命令到达唐河河畔的援晋兵团各部掉头返回。

就这样,傅作义精心设计的偷袭计划以失败告终!


大将军威武K


提到空城计,大家下意识想到的肯定是诸葛亮,不少人在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都会赞叹诸葛亮的智慧,实际上在真正的历史之中,诸葛亮压根没有用过空城计,准确的说在《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之中,很多东西都是虚构的,而且在这本小说中,一直是在刻意神话诸葛亮,当然并不是说否定诸葛亮的才华。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谁用过空城计呢?根据《资治通鉴》来看,五代南吴的周本用过,当时他在夜里登上城楼与众将士喝酒,敌人用弓箭试探,他们依然是巍然不动,吴越害怕周本安排有伏兵,再加上又是夜晚,于是对方选择了撤退。

还有一个便是唐朝的张守珪他也用过,此人负责修缮被吐蕃毁去的瓜州城,可是在刚刚修建的时候吐蕃又来攻击,城中能战斗的士兵数量很少,于是张守珪也命人举行宴会,吐蕃人见到这种情况,也是选择了撤退,他们也怕张守珪带了大批士兵埋伏,有趣的是张守珪在见到吐蕃人撤退之后,还派人追击,吐蕃军队更是迅速的撤退。

除了这两个人,还有一位伟人也用过空城计,这位伟人便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毛主席一生用过不少次空城计,第一次是毛主席在塘边村和贺子珍一起开会,结果这个时候有人告诉毛主席外面有七八十人的地主保安队前来捉他,毛主席命人带着村民去山里躲着,自己带人留在了村里,对方来到村里之后,看到主席等人这么淡定,立即选择撤退。

第二次是毛主席在面临追兵的时候,特意将自己的去向写在了一块木板子上面,敌人看到之后反而不敢追击。如果说前两次不算什么的话,第三次那绝对是神了,毛主席在西柏坡驻扎的情况被傅作义知道,傅作义决定带十万士兵来突袭,主席得知之后,立即写了一篇文章《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在这篇文章里写上了傅作义的各种事情,并且把傅作义的作战计划都写了进去,并且还用广播四处传播,傅作义得知后突袭计划作罢,要知道这个时候主席只能动用一万人马而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历史上真正使用过空城计而且用的最好的还是咱们的毛主席!

事情是这样的:

1948年秋天,党中央迁到了河北石家庄附近的西柏坡,毛泽东主席自然也在哪里。当时护卫党中央的主力部队第二三兵团都不在,忙着去前线作战了,此时毛主席身边只有两个步兵排和一个骑兵连,守卫非常空虚。

恰在此时,傅作义接到蒋介石的命令正要率军十万去偷袭石家庄,毛主席和党中央万分危急!

不料毛主席得到消息后,一点也不慌乱,不慌不忙地布置应对措施:一面命令党中央即可撤离,一面自己一挥而就写了一篇400多字的新闻:《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紧急动员一切力量准备迎击匪军进扰不使敢于冒险的匪徒一兵一卒跑回老巢》,并通过《人民日报》发表了出去。

新闻大体上是在说人民解放军已经在石家庄附近部署了大量兵力,准备得十分充分,只待国民党军队“入瓮”。

蒋介石以为计划已经败露,再去强行攻打恐怕没有好果子吃,再加上毛主席的军事能力他也领教了不少,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了,偷袭计划就这样胎死腹中了。

如何评价

毛主席未动一兵一卒,便退蒋介石十万大军,这完完全全地展现了毛主席的杰出军事才能和超人胆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毛主席才能披荆斩棘带领中国共产党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主席临危不惧,智慧超群,真乃神人也!


晓史才能明事


诸葛亮的空城计只存在于三国演义中,而毛主席以笔作兵,用计退去傅作义八万之敌,这才是真正历史中的空城计。

1948年,随着东北战局日益危急,蒋介石要求傅作义出兵增援。而傅作义早已看清东北形势,他要做的就是保存华北的军力。随着国民党在东北的崩溃,蒋介石征求傅作义对死守太原的意见。

于是傅作义就想出了“围魏救赵”的办法,即偷袭石家庄和西柏坡,使围攻太原的徐向前部回师救援,既能解太原之围,又能遏制蒋介石从华北调兵的企图。

傅作义随即下达了作战命令,命第94军军长郑挺锋为总指挥,率骑4师和暂32师共8万人的部队执行偷袭任务。傅作义强调本次任务的重点就是要解决掉西柏坡。为使偷袭计划万无一失,傅作义明令不能使用无线电,所有命令一律由专人传送。

但经过多年抗战,华北军区早已在北平、天津等大城市形成了情报网络。傅作义司令部中负责刻蜡板印电报的人员就是我军的情报人员,他及时将作战计划传送出去。收到情报后,华北军区感到事态严重。

此时的石家庄,实际上是一座没有大部队防守的空城,在其不远处就是中央所在地西柏坡。第1兵团在山西太原,第2兵团在平绥铁路一线,第3兵团在绥远,目前石家庄附近已无部队可调。

为粉碎敌人的阴谋,毛主席一方面指示中央机关做好撤离的装备,同时组织军民积极备战;另一方面决定采取揭露阴谋的战法,以扰乱敌人军心士气,大摆“空城计”。毛主席6天内撰写了3篇通讯稿,通过电台向全国播发,其中一篇新闻稿中详细的披露了敌军的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

毛主席这巧妙的一招,对粉碎敌人偷袭石家庄和西柏坡的阴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毛主席起草的电讯稿把敌人偷袭的计划写的清清楚楚,播出后,果真引起了敌人惶恐。傅作义和各级指挥官大吃一惊,顿时不敢长驱直入。傅作义得知得知解放军主力到达战场的消息后,立即命令部队北撤。

国民党军华北“剿总”的偷袭行动就这样草草收场。毛主席的这场空城计,再一次展示他的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不得不令人赞叹!


野史也是史


诸葛亮空城计是假,毛主席空城计是真,而且毛主席不止一次使用空城计退敌,指挥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第一次空城计,俘虏北洋军阀4000溃军

毛主席还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一支4000多人的北洋军阀溃军向长沙进发,当时驻守长沙的桂军都被调往前线作战,长沙城内只有少量警察部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空城,学校慌作一团,开始组织疏散师生。

毛主席十分镇静,他组织了几百学生,又找到警察,鼓励他们一起御敌,然后设下埋伏,等敌军进入伏击圈时,毛主席一声令下,大家有的把点燃爆竹扔进汽油桶内,有的把汽油桶点燃后推下山去,警察则开枪射击,一时间枪炮隆隆,火光四起,毫无斗志的溃军阵脚大乱,吓得四处逃窜,阵脚全乱。

毛主席带着同学们趁机高声大喊:“傅良佐(敌军指挥官)逃跑了,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 被吓傻的溃军不明就里,乖乖放下了武器,几千人的正规部队竟被俘虏了。


第二次空城计,击败胡宗南20万大军

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派自己的得意门生胡宗南统领20多万大军向革命根据地延安发动进攻,当时毛主席和党中央都在延安,却只有西北野战军的几万人负责保卫,形势危急。

毛主席没有被敌人吓倒,为了牵制敌军,不给其他战场增加压力,他决定自己和党中央撤离延安,让延安成为一座空城,但仍留在陕北活动。胡宗南虽然占领了延安,但找不到毛主席和党中央,被毛主席妙计牵着鼻子走,20多万大军在西北转来转去,一无所获,反而被折磨地精疲力尽,多次被我军伏击,损失惨重。

经过一年的斗智斗勇,胡宗南一无所获。蒋介石只得下令撤退,重点进攻宣告失败。


第三次空城计,吓退傅作义10万大军

解放战争后期,毛主席和党中央为了便于指挥,迁至河北西柏坡,距离石家庄不远,当时解放军的主力部队都在外作战,石家庄一带兵力空虚。恰在此时,傅作义派出10大军向石家庄进攻,他并不知我军虚实,只是想通过此举“围魏救赵”,解除我军对太原的围攻。

大军进逼,我军空虚,很多人惊慌失措,准备撤离,毛主席却不慌不忙,他一方面下令做好撤离准备,另一方面想好了退敌之策,那就是唱一出空城计。

毛主席写了一条450个字的新闻稿,让人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披露了傅作义集结兵力偷袭石家庄的企图,就连傅作义部的进攻路线,有多少兵力、多少汽车甚至多少炸药都点的一清二楚,并号召敌军沿途一切武装力量严阵以待,让敌人有去无回。


傅作义一看傻眼了,自己刚刚出发,人家把自己的底细摸了个一清二楚,还昭示天下,人尽皆知,自己的如意算盘被彻底识破,如果再去进攻岂不是过去送人头?想到这里,傅作义赶紧召回了出发的十万大军,军情就此解除。

胸中自有百万兵,诸葛孔明拜下风。空城退敌谁能比,天下惟有毛泽东!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之一,很多人喜欢把他归入诸葛亮的经典战例中,其实这完全是虚构和夸张。

集中国古代兵书战法谋略之大成者,当属伟大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把声东击西,李代桃僵,瞒天过海,走为上计等计策运用的炉火纯青,空城计作为三十六计第32计,自然也为毛主席所熟悉。

解放战争中,毛主席就有一场精妙绝伦的“空城计”,一纸书吓退六万兵!

当时是1948年,解放军攻克石家庄,毛主席和党中央就在石家庄附近的一个小山村西柏坡办公。国民党军队的“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集结六万全美械装备的精锐军队,如泰山压顶之势向石家庄和西柏坡扑来,我党我军的总指挥系统有可能遭遇敌人的毁灭性打击。

傅作义深知,这次行动最重要的三点就是保密,快速和准确。这三点,缺一不可。

  1. 如果不能保密,党中央在石家庄周边的解放区开展广泛动员,傅作义的偷袭军队就可能陷入解放区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仅零星不断的游击和土地雷都让他吃不消。

  2. 如果不能快速进兵,解放军集结大量队伍在石家庄附近进行决战,6万兵力,不过是两个孟良崮战役而已。


  3. 如果不能准确袭击党中央指挥部,在石家庄附近打转转,早晚会被包围全歼。

但是我党强大的地下情报网络和军事侦察系统,第一时间了解到这次偷袭行动的阴谋,并且呈报给了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

现在面对敌军重兵压境,是战是逃都是凶多吉少,毛主席临危不乱,一口气写下文章《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用一支笔打败了傅作义的六万大军。

这篇文章中,毛主席把傅作义的全部兵力部署和动向公之于众,并且号召石家庄附近党组织和民兵做好准备,坚决消灭来犯之敌。傅作义一看偷袭计划泄露,就打了退堂鼓。至于国民党军的前线将领,听到看到这篇文章,更是畏首畏尾不敢前进,从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国民党大量精锐王牌被全歼,他们毕竟也不是铁打的。

但是蒋介石不服输,越过傅作义直接电告前线国军将领,强令部队继续前进,非但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反而让京津等地的局势继续恶化。

与此同时,我军在沈阳战场全歼了廖耀湘兵团,沈阳很快全境解放。

蒋介石与毛主席玩暗度陈仓擒贼先擒王的诡计,反而误了大局丢了整个东北!


历史知事


对于空城计,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诸葛亮,那个三国演义中号称神机妙算的人,但是真正历史上的诸葛亮不仅没有那么“神”,而且也没有用过什么空城计,那么谁在历史上用过呢?历史上用过空城计的肯定是有很多的,但是要说用的最经典最让人敬佩的应该是毛主席的空城计,一篇新闻稿便吓退了十万大军!



事情发生的背景其实很简单,在解放战争的后期,当时党中央的指挥中心迁移到河北一个叫西柏坡的地方,这个地方离石家庄很近,毛主席当时也在那里。但是因为排兵布阵的原因,华北野战军都在外作战,还有其他几个兵团在太原,绥远,平绥等地,也就是说石家庄一带只有少量的部队护卫,如果有大军来袭是完全挡不住的,别的地方一时半会也是很难支援过来的。



而当时就恰好发生了有大军偷袭的事情,在1948年10月,辽沈战役打的正带劲,当时的蒋介石有点慌怕打不赢,于是就命令当时在华北的傅作义出兵增援,这个傅作义也不是绝对的忠诚,你蒋介石叫我往东我就往西,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傅作义知道如果去增援自己军队八成就是有去无回,但由于蒋介石多次施加压力,同时知道我党重要人物都在西伯坡的傅作义向蒋介石申请进攻石家庄来一个“围魏救赵”,解除我军对太原的围攻,因为知道石家庄有难的我军势必会回援。



蒋介石同意了傅作义的请求,接到指示的傅作义就屁颠屁颠的带着十万大军向石家庄奔袭而去。知道有大军来袭当时西柏坡已经乱成了一团,但是毛主席思索之后,一边叫人准备撤离以防万一,一边拟写那篇后来退敌的新闻稿,斟酌之后就让人刊登在了《人民日报》上面,把傅作义偷袭石家庄的意图,进攻路线,所带兵力都描述的明明白白,还说如果傅作义敢来,那就是有来无回,势必全部歼灭。




傅作义一看不行啊,敌人都做好了准备,连我多少兵力都知道,这还偷什么袭,我冲过去就是送死,傅作义赶快下令召回大军,取消行动,而石家庄的危急也就此解除,这是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事情,也就是真正的空城计,虽然不像司马懿那样已经兵临城下,但是仅凭一篇书文就解决问题也是千古奇谈啊。


史中醉


自然是毛主席一纸喝退六万兵,而且是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手下的六万多美械装备的精锐部队。在解放军华北军区没有太多力量来保卫石家庄和西柏坡的危急时刻,毛主席这一“空城计”运用的炉火纯青,堪称经典。



(华北前线的聂帅)

1948年10月,山海关外辽沈战役大战正酣,蒋介石要求华北傅作义部出兵增援东北,但傅作义不愿意用自己的部队去填东北的“无底洞”,为了应付蒋介石不断的压力,便想出一个偷袭石家庄的“霹雳行动”作战计划,更因为当时党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距离石家庄非常之近,因此傅的计划中还有一举消灭我党首脑机关的企图。

焦头烂额的蒋介石居然同意了,足见其指挥作战的方寸已乱,因为这是两回事情,傅作义坐拥近60万大军,秘密集结用来偷袭石家庄的不过是第94军三个师、第101军一个师、一个骑兵师(新12师)外加一个骑兵旅约六万余人。为掩人耳目起名为“援晋兵团”(徐总正围攻阎锡山的老巢太原),以第四兵团副司令、94军军长郑挺锋为指挥官。

(傅作义、蒋介石、卫立煌)

傅作义的计划是“一石三鸟”,首先可以拖延向东北增援、其次可以快速突击解放军兵力空虚的石家庄、最后还可以吸引太原前线的解放军部队回援,对解放军而言,仍然具备一定的威胁。

傅作义另以第35军和第16军为战役策应,号称12万大军,同时命令,一俟兵团主力进抵石门附近,即以轻装骑兵奔袭西柏坡。

北平地下党及时获悉了这一阴谋,迅速上报了华北军区聂荣臻司令员,当时我方面临的形势确实很严峻,华北野战军主力正在外线作战,三个兵团分别在太原、绥远和平绥前线,一时来不及回防,石家庄实际是没有主力部队防守的“空城”。



(“文昌三郑”之郑挺锋)

尽管中央领导同志可以转移,但石家庄华北军区后方机关和西柏坡中直机关的人员、物资和和家属很多,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撤离,有战斗力的人员又少,必然遭至重大损失。为挫败敌人的阴谋,华北军区立即组织地方部队(冀中军区七纵万余人)、民兵一边进行破路、迟滞敌摩托化部队推进,一边构建阻击阵地。

神来之笔是毛主席亲自为新华社连续撰写的两篇社论,文中直接戳穿了“援晋兵团”的阴谋,甚至公布了来敌所有部队番号,同时号召解放区军民:“此次务希全体动员对敌,不使敢于冒险的敌人有一兵一卒跑回其老巢。。。”;一并隔空喊话:“这里发生一个问题,究竟他们要不要北平,现在北平是这样的空虚,只有一个青年军208师在那里,通州也空了,平绥东段也只稀稀拉拉几个兵了”。



解放区的报纸也全文刊发,郑挺锋的部队因知消息走漏,只怕被围歼在解放区,士气低落行军缓慢,骑兵和摩托化部队三天前进不过130公里,彻底丧失了作战信心和计划突然性。该敌10月24日完成集结,30日才推进到清风店(一年前国民党第3军覆灭地)地区,遭到七纵的顽强阻击。31日闻听兼程南下的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郑维山第3纵队接近战场,又恐北平有失,郑庭锋立刻掉头回溜,偷袭石家庄的计划就此草草收场。

解放军的“空城计”由此大获成功,在东北战场,两天前廖耀湘兵团全军覆灭,两天后沈阳解放。


度度狼gg


双向空城计,叔詹VS公子元。

叔詹……哦,这个人的名字很拗口,不翻翻史料还真不认识他,叔詹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上卿。楚国令伊公子元率大军攻打郑国,叔詹首创空城计。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国家多如牛毛,兼并战争频繁的就像一日三餐一样。楚国为什么要攻打郑国呢?原来啊,楚文王死后,他的弟弟公子元早就对他的嫂子文夫人垂涎三尺了,正所谓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以至于想方设法占有她,奈何嫂子不甩他。为了引起嫂子的注意,证明自己不是花花公子,于是公子元决定攻打郑国,建功立业。

春秋时期,楚国可是正儿八经的一大霸主,而郑国弱小,郑国抵挡不住楚国大军的进犯,虽然已经向盟国齐国求援,但楚军已兵临城下,等援军到达之时恐怕已经城破国亡了。郑国君臣上下急的就像屁股着了火似的,关键时刻上卿叔詹献计:把军队藏起来,避免暴露自己的实力,然后城门大开,市井巷陌向往常一样该干嘛干嘛。

公子元一看懵圈了,这是要干哈呀?攻进去吧怕有埋伏,不攻吧好像又没瞧见对方有军队,还是先按兵不动再观察观察吧。 这一观察就把援军绐观察来了,齐国也是一霸,听说有人要欺负他小弟,就联合鲁国、宋国一起来绐小弟郑国出头。公子元一看对方援军已到,战机已失,四国联合来自己肯定扛不住揍,算了,撤吧。

这就是历史上第一个空城计,但这还没完,要不怎么叫双向空城计呢。公子元也挺贼的,撤退时怕四国联军在后面追击,就选在晚上撤退,而且古代行军转移要拆营拔寨,为了迷惑联军,楚军连营帐都不要了,做饭的灶火照常点着,旗子也照常挂着,趁着夜色悄悄的溜了。

而联军那边呢,看着那边营帐整齐,旌旗飘扬,炊烟缭绕,也不敢贸然进攻,等发现实情时,楚军已经跑远了。好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升级版空城计,李广

空城计说白了就是一种心理战,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它有很多种形式,要灵活运用。空城计不一定在坚守城池时才用的上,比方说飞将军李广在漠北草原上上演的一出升级版空城计。

李广是西汉初年杰出的军事人才,尤其箭法无双,他的名字就是以后神箭手的代名词。李广名震漠北,匈奴对他既敬畏又害怕,称他为飞将军,有李广在的地方匈奴人都绕着走。

有一次李广带了百十来个士兵外出打猎,遇到三个匈奴骑兵,这三个匈奴人恰巧是射雕人,箭法也十分了得,面对李广这百余人小队伍一点也不虚,弯弓搭箭一连射倒好几个汉军士兵。这下可把李广惹恼了,你这叫关公面前耍大刀,李广面前秀箭法!李广大手一挥,压上去绐我灭了他们!于是李广带着队伍包超合围,追了好几十里地,终于追上来,杀了两个,活捉一个,总算出了口恶气。

然而此时他们已经离开汉军大本营很远了,忽然前面出现匈奴大部队,约有数千个骑兵。李广手下的士兵吓尿了,哆哩哆嗦的,而李广沉着冷静的分析到:敌众我寡,又远离大本营,如果逃跑匈奴人必定会来追击;如果按兵不动用疑兵之计,匈奴人怕有埋伏必然不敢贸然追击。于是李广不仅不逃,反而命令队伍朝着匈奴大军的方向继续前进,在离匈奴大军二里地的地方下马卸鞍,饮马休息。

匈奴人也整不明白这是唱哪出,太不把我们匈奴放在眼里了吧,于是便派一个军官前去侦察。李广二话不说,拔箭便射,将这名匈奴军官射杀。匈奴人大惊,之前只是怀疑汉军有埋伏,现在实锤了,不然他们不敢如此嚣张,撤吧!如此李广顺利回营。


三国第一空,孙坚

三国时期第一个摆出空城计的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坚。孙坚是东汉末年的一员猛将,为子孙后代在江东立足打下了基础,相传他是春秋著名兵法家孙武的后代。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废少帝而私立汉献帝,独揽朝权。关东十八路诸侯联合征讨董卓,孙坚作为长沙太守也参与其中。然后讨董之战,关东部队接连失败,唯有孙坚的队伍取得胜利,保持着对董卓西凉军的威慑。董卓惧怕孙坚的勇武威猛,派使者前往劝说,想与孙坚联姻,结为秦晋之好。董卓的威逼利诱被一身正气,卓荦不群的孙坚严辞拒绝,并痛斥董卓大逆不道,使者被骂的灰溜溜的逃走了。

初平元年,孙坚联合袁术进军讨伐董卓,出发前在城门外招集官属,设帐饮酒,为大军送行。董卓听说孙坚要起兵,便派兵赴前去迎战。孙坚正和部下正吃着火锅唱着歌,董卓的先遣骑兵突然袭来。孙坚镇定自若丝毫不畏惧,敌兵越来越多,孙坚才懒洋洋的起身,指挥引导部队秩序井然地入城。董卓官兵见孙坚队伍齐整,若无其事,以为必有大军埋伏,不敢攻城,引兵撤退。孙坚不愧是孙武的后人,笑谈之间,退却数万敌兵。


一提到空城计大家就会就想到诸葛亮,但是跟这些前辈比起来,诸葛亮还是往后稍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