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硬碰硬”的战役呢?如何评价这些战役?

咚咚每日心理学


硬碰硬”战役,通常指的是双方在兵力、武器差不多对等下的一场、谁也不退缩的血拼。结果大多是伤敌一千,自伤八百。俗话说就是“磨盘碰碾子”。这样的战役在中华历史长河中,不胜枚举。

还有一种升级版的“硬碰硬”,更加令人击节赞叹。那就是一方在兵力上或是武器上,明显人少或落后,结果一番硬碰硬下来,击溃对方。全凭的是什么?是一股不服的血勇,一股必胜的气势。

以少胜多,誓死一搏的“硬碰硬”,历史上有不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秦末,项羽破釜沉舟,巨鹿大破秦军。

汉末,曹操放手一搏,官渡击败袁绍。

东晋,谢玄北府精兵,淝水力胜前秦。

南宋,岳飞精忠报国, 郾城永挫金兵。

————————————————

 

但真论起最可歌可泣的,彰显中华儿女不畏强敌,荡气回肠的“硬碰硬”,散发弄舟认为应该当属近代战争史上的雄赳赳、气昂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一是古代战争毕竟久远些,在战术细节上不好考究。抗美援朝资料详多,较好查阅认证。

二是此番“硬碰硬”,打的是外敌侵略者,在意义上更加令人敬佩。

下面敬重推出: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攻势,于1952年10月一11月,在朝鲜金化东北上甘岭地区进行的坚守防御作战。

此役历时43天。 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上甘岭一战,打出了国威军威。

简介虽短,但它承重的血与火,相信了解此役的喜欢历史的同友门,深深知道!!如果娓娓道来,相信性情的你,也会心潮不平,甚或鼻翼酸动。

限于篇幅,此战细处在这就不多絮了。网络上解读此战的篇幅很多很多。大家可以自查了解下或重温下。这里只粗略列出几个关键词、断句吧。

 

一方机枪、手榴弹,给养不力;一方飞机、坦克,炮弹充足。

 

惊天动地,惨烈空前。“绞肉机”式血腥战场。

 

克拉克说:“这是朝鲜战场的凡尔登”;林彪说:“上甘岭是肉磨子!”

 

世界有名望的权威军事院校都把它做为战例写进教材。

 

向——我——开炮!”

一面战旗,布满281个焦糊的弹洞。一把浮土,吹去尘沙,摊在手里数一数,有数十块弹片。

双方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

上甘岭战役的结果:美国人被彻底打服了,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无法攻克上甘岭。美军从此止步三八线。

中华儿女,国威军威。

硬碰硬,升级版的硬碰硬,在上甘岭战役面前已不足描述。因为它是————

超级版的!!!

谨以此短文,向上世纪50年代最可爱的人致敬!

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致敬!!

 





跨越时空—散发弄舟


1950年11月29日凌晨,一个浑身是血的土耳其士兵跑进了美军第2步兵师师部,报告说隶属于“联合国军”总司令部的土耳其旅刚刚遭受灭顶之灾,5000多人的一个旅只剩下不到两个连的建制。美军师长凯泽少将半信半疑,因为就在昨天,这个土耳其旅还兴高采烈的报捷,声称消灭了大批“敌军”并英勇守住了阵地,后经美2师情报官核查,原来被打死打伤的全都是溃逃中的南韩军队。



重创土耳其旅的正是志愿军第38军114师,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发起总攻之前,第38军主力奉命穿插敌后三所里和龙源里地区,彻底封闭当面美军退路以便围歼之。而土耳其旅驻防的戛日岭正挡在114师的穿插路线上,38军军长梁兴初决心夜袭解决该敌,以尽快到达指定穿插位置,我军仅用两小时战斗就拿下戛日岭主峰,随即猛扑三所里。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首批入朝部队是第四野战军的精锐,连“志司”都是以四野第十三兵团部为基础组建的,然而他们迎来的军事主帅却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老总,性格和作风都确实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在第一次战役中,作为曾经的四野王牌第一纵队,38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打好,彭总是骂了娘的,全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气准备打场翻身仗。



(38军军长梁兴初)

第38军113师338团山地强行军145华里,先敌五分钟抢占三所里高地,不仅美军第2师师长凯泽呆若木鸡,也震动了“联合国军”的整条战线,如此大后方关键部位的丢失,意味着清川江北岸地区的美军第2师、第24师、第25师、英军第27旅、南韩第1师和土耳其旅残部、全部陷于志愿军的包围圈之中,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紧急下令所有部队南逃,目标是半岛蜂腰部最狭窄的顺川及肃川地区,连远在日本的麦克阿瑟也停止了记者“吹牛会”。

美军的重型机械化部队必须依赖公路,因此由价川经三所里再到顺川的公路成为生死交通线,为了逃出合围圈,美军集中所有的陆空火力倾泻在三所里高地上,试图不顾一切冲破38军阻击线,于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打响了。在北方,志愿军第40军、第39军、第50军和第66军等20万大军正全力压缩正面之敌,彭总也给第38军发来一道严厉的命令:“给我像钢钉一样钉在那里!”



(松骨峰战斗)

于是,第38军所属的第112、113、114共三个师的干部战士,与南逃美军展开了殊死搏杀,尤其是位于龙源里东北的“松骨峰高地”,成为两军争夺的焦点,这就是我们小时候读过的课本《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史原型。到11月30下午1时,美军已经连续组织了五次冲锋,坦克、重炮和空中火力已经将山头削下去一层,志愿军战士仍然死战不退,在逃跑和救援之敌的南北夹击下,伤亡几乎殆尽但阵地却岿然不动。

黄昏时分,追杀的志愿军主力部队到达战场,从各个方向开始围歼敌人,被切成一个个小股的美军开始四下逃命,并拼命向天空中企图解救他们的飞机摇晃着白毛巾,聪明的志愿军战士也如法炮制,陷于懵圈状态下的美军飞行员只能向司令部报告:完了,他们完了。

(第二次战役要图)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我军取得超出预定计划的胜利,共毙伤俘敌36000余人,其中美军24000余人,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翻车身亡,缴获与击毁各种炮1000余门、汽车3000余辆、坦克与装甲车200余辆,并成功将战线推至“三八线”两侧地区,也成为美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最大的一次失败。是役,四野王牌第38军与装备和火力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军强强碰撞,打出了赫赫军威!

1950年11月30日夜,已经连续六昼夜没合眼的彭总给38军发来电报:“此战发挥了三十八军优良的战斗作风,尤以113师行动迅速。。。战果辉煌,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彭总意犹未尽,亲自在电报结尾添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万岁军”一战封神,从此名震天下。

(电报原稿)


度度狼gg


黑山阻击战:廖耀湘拼命想南逃,梁兴初奉命死守三天!

一方是斗志昂扬的解放军,一方是仰仗武器优势逃命的国军。

死守黑山的是梁兴初的东野第十纵队,下辖:28师,29师,30师,共计2万人。梁兴初是我军老将,参加过长征。手下的第十纵队虽然只组建一年,士兵大都是日制装备,重火力只有三个山炮营。但是,战斗意志顽强。而且,第十纵队在辽沈战役开始之后,一直没有实际参战,而是到处挖阵地,盯梢,早就憋坏了。这下好了,要大干一场了,梁兴初这次接到的任务是死守黑山三天!

拼命想冲过黑山的是廖耀湘的“西进兵团”10万余人。廖耀湘毕业于黄埔军校,后又被蒋介石送到法国圣西尔军校学习。回国后,曾出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编第六军军长。廖耀湘这次率领的“西进兵团”下辖新一军,新六军,新三军,71军,49军,青年军第207师,三个骑兵旅以及战车重炮等部队,共计12个全美式装备师,11万人。“西进兵团”于10月8日开始,从沈阳向锦州攻击前进,妄图配合“东进兵团”支援锦州(锦州被解放后,廖耀湘的作战计划改为从锦州突破南下),打通辽西走廊。

10月15日,解放军攻占锦州,五天后,东野下令包围廖耀湘兵团。于是,东野下令梁兴初的第10纵队在黑山和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的“西进兵团”,不让廖耀湘南下和“东进兵团”汇合。等主力到达后,配合主力围歼廖耀湘。

10月22日,廖耀湘兵团先头部队到达黑山和大虎山一线,次日早上开战。廖耀湘这次对于突破解放军黑山防线不仅是“志在必得”,也是“救命”的“必经之路”。而对于梁兴初也收到了林彪“决死一战”的命令,只要坚守三天,就能全歼廖耀湘。所以,这场战役将是一场惨烈的阻击战。

战斗开始后,廖耀湘部为了夺取黑山阵地,对解放军阵地展开疯狂炮击。我军为了守住阵地,多次和国军展开白刃战。而廖耀湘不仅组建了“尉官敢死队”,甚至命令炮兵向正在白刃战的阵地开炮。也是因此,前方阵地多次易主,包括在101高地在内的高家屯一线在第二天就被廖耀湘攻破。

梁兴初说:部队打剩一个团,我当团长。打剩一个营,我当营长。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

在坚守的第三天,深知101阵地重要性的纵队司令梁兴初打电话给28师师长贺庆积:老贺!马上就反(攻),你反我反?!你不行,我就上!

贺庆积:“用不到你!”贺庆积亲自上阵,组织两个连进行反击。

(梁兴初)

战役结束后,101高地变成了99高地,被炮弹削低两米!上面的弹坑数量多达6000余个!第十纵队70%的人都牺牲在101高地。

廖耀湘打了三昼夜以后,开始撤退,向营口逃窜。梁兴初根据东野命令,配合主力部队,对廖耀湘展开追击。激战至28日早上,廖耀湘部被围歼在辽西走廊,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等多名高级将领被俘。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粟裕将军和张灵甫打的孟良崮之战,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硬碰硬的一场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张灵甫所带的国民党74师,是蒋介石王牌中的王牌军队。

这支属于蒋介石的嫡系中的嫡系军队,可以说注入了蒋介石的大量的心血,是被蒋介石最给予厚望的一支军队。

那时候蒋介石最好,最先进的武器,都用在了这支部队里。

当然了张灵甫也是一个战功赫赫的战场名将,蒋介石能把他放在自己核心部队里当师长。

可见,张灵甫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当时张灵甫所带的74师,是想一举歼灭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

在华东这片土地上,国民党的军队,聚集着几十万的兵力。

当时,粟裕也明白国民党的想法,所以,粟裕尽量不选择和国民党正规部队发生直接的冲突。

这一时期,粟裕主要是以打运动战,游击战为主。慢慢的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当然了有合适的机会,他也会集中我军优势兵力,给敌军以猛烈的进攻的。

粟裕将军采用的这种灵活作战的方式,让国民党的军队大为脑疼。

因为他们带着大军团,等于是被粟裕牵着鼻子走,想打又打不着,不打蒋介石催促的又很厉害。

不过更让他们头疼的是,一旦他们放松了警惕,很可能就会被粟裕所带领的华东野战军,给予猛烈的一击。

面对这种局势,七十四师的张灵甫想做先头部队,进攻我军在中原地区的指挥总部。

粟裕得知这一情况后,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以往中原野战军的作战方式,基本上都是以集中我军优势兵力,打国民党最弱的军队。但是,粟裕决定这一次,改变一下打仗的方式。

要打就打国民党最厉害的一支军队,因此,粟裕把目标锁定在了张灵甫所带领的七十四师。

粟裕正好把歼灭张灵甫的地点,定在了孟良崮这一带,正好张灵甫的大军,向这里挺近呢。

张灵甫之所以敢孤军前进,他考虑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绝对不敢向他这个精锐部队下手的。

第二,即使粟裕敢向他下手,周围的国民党军队肯定会来增援的,这样也不会让自己陷入孤军无援的地步。

第三,若是粟裕不敢打他,华东野战军的指挥部,就被张灵甫给吃掉了。但是,粟裕若是打他,他也不怕,说不定他会把所有的华东野战军给吸引过来。

只要他能牵制住华东野战军的大部队,附近的国民党军队来救援的时候,就会把华东野战军给包围住,然后把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一举歼灭。

不得不说张灵甫想的确实很周到,似乎粟裕怎么打,都是一个败。

但是,实际上战争一打想,所有的问题,都不想张灵甫想的那样了。

战场上充满着很多确定性,有的时候计划很完美,但是不一定能实现。

粟裕调动了全部华东野战军来围攻张灵甫,但是,令张灵甫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国民党内部出现了问题。

张灵甫是把华东野战军给牵制住了,但是,距离张灵甫最近的国民党军队,并没有来救援他。因为国民党内部党派分争很严重,正可谓是矛盾重重。

蒋介石的王牌军队被围了,其它边缘军队,都等着看这支王牌军队的热闹了。

直到张灵甫所带领的七十四师,全部被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给歼灭了,国民党的军队也没有来到。

尽管蒋介石在得知七十四师被围之后,心急如焚。

他调集了周围很多军队火速来援,但是,等他们来到孟良崮之后,华东野战军已经打了胜仗,撤离孟良崮三个小时了。

也就是说,他们的救援晚来了三个小时,蒋介石的嫡系中的嫡系七十四师,就这样被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给消灭了。

不过后来想想,若是张灵甫在能多坚持三个小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呀。


史学达人


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高达100万,日本方面投入了8个师团和两个旅团20万人,死伤达到4万余人。中国军队则是倾尽全部精锐投入战斗,德械师,中央教导总队,机械旅全都投入了淞沪战场。此战,中国军队当年死伤达到了30多万,不亚于一场南京屠杀。淞沪会战,战略层面上来说没有花招,没有阴谋,双方都是不停的增兵,不停地进攻。


罗店绞肉机。罗店是上海西北郊的战略要地,它的得失直接影响到整个上海的战局。奉命保卫罗店的国军11师师长彭善开战之前就决定以鲜血护卫罗店,开战以后,中国士兵在敌人的强大炮火之下和日军展开冲锋,罗店的一街一巷都洒满了11师士兵的鲜血,罗店成为了“绞肉机”。

松江保卫战。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以后,蒋介石为了防止日军对上海守军侧面形成威胁,急令东北军吴克仁67军增援松江。东北军本来和日本人就有深仇大恨,这次抗敌早就抱着必死的决心。67军苦战三天三夜,无奈日军火力太猛,最终突破67军防线,进入松江城。67军军长吴克仁战死,67军全体壮烈殉国,魂归白山黑水间。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校尉级以上军官阵亡上千名,少将以上军官10多名,包括黄梅兴,蔡炳炎,杨杰等等,他们大多数人还很年轻,而在国家大难面前选择了英勇捐躯,实为我华夏千百年之英魂。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枪对枪,刀对刀的战斗实在是“硬碰硬”的典范,否则上海守军也坚持不了三个月之久。

我是头条作者历史十二郎,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围知历史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华野主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消灭了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全国为之震动。陈老总以大无畏的气势写下了“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处逃”的壮烈诗句。然而,也正是因为这场战役,国军一改以前骄横冒进的战略,开始变得谨小慎微,导致华野主力很难再像以前那样捕捉到类似孟良崮这样的战机,一时之间,双方都很难打破平衡。

由于孟良崮的大胜,让中央一度认为应该集中主力,继续打这样的歼灭战。因此,中央军委于5月22日来电指出:

“歼灭七十四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证明在现地区作战只要不性急、不分兵,是能够用各个歼击方法,打破国民党军队进攻,取得决定胜利。而在现地区作战,是于我最为有利,于敌最为不利。现在全国各战场除山东外,均已采取攻势,但这一攻势的意义,均是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国民党军队进攻,蒋管区日益扩大的人民斗争其作用也是如此,刘邓下月出击作用也是如此。而山东方面的作战方法,是集中全部主力于济南、临沂、海州之线以北地区,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五月起)六、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该线击破之日,即是全面大胜之时,尔后一切作战均将较为顺利。”

不过,国民党军因为整编第74师的被消灭,改变了冒进的战略,步步紧逼,层层推进。日本战犯冈村宁次作为顾问,在多次军事会议提出“并进不如重叠,分进不如合进”,以三四个师(整编师重叠交互前进的战法,摆成了方阵。华野再想寻找以前那样的战机,变得异常困难。

鉴于这种局面,中央军委于6月底再次给华野去电,指出:因为敌正面既然绝对集中兵力,我军便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方针,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远后方之方针。其外出两路兵力,或以两个纵队出鲁南,以三个纵队出鲁西亦可。

按照中央这个指示精神,华野高层召开会议落实这个命令,具体部署为:1.由叶飞、陶勇率领第一、第四纵队越过临蒙公路向鲁南挺进;2.由陈士榘、唐亮率领第三、第八、第十纵队组成陈唐兵团,向鲁西的泰安、大汶口方向挺进;3.正面部队第二、第六、第七、第九纵队和特种兵纵队集结在沂水、悦庄公路两侧,依然由陈、粟指挥,各以少部兵力与东犯之敌接触,主力待机出击。该部署与于6月30日上报中央军委,次日正式执行,史称“七月分兵”。这次分兵,从6月29日接到中央指示,到6月30日华野遵令分兵,到7月1日正式执行,一共才2天不到的时间,略显仓促,这也为后来的一系列不顺利打下了伏笔。

当时,国军兵力部署如下:胡琏的整编第11师驻南麻,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在东里店,王凌云的整编第9师在沂水,黄国梁的整编第64师在东里店以西的大张庄等地。此外,王耀武属下李弥的整编第8师驻临朐,配合此次行动。

陈、粟手里握有4个纵队,兵力充足,建制完整,面对国军任何一个整编师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粟裕的意见,本是先打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但一来黄百韬嗅觉灵敏,发现我军有攻击他的意图后,直接向黄国梁的整编第64师靠拢,形成两个整编师的兵力;二来,天降暴雨,山洪暴发,我军无法发挥穿插优势。因此,粟裕考虑再三,放弃了围攻黄百韬整编第25师的计划。

既然打不了黄百韬,那打谁呢?

陈、粟的目光投向了位置相对突出,驻扎在南麻的胡琏整编第11师。整编第11师可不是一般的部队,和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一样,也是国军的五大主力之一,更是陈诚的嫡系部队,土木系的王牌武装。抗战中,该部队血战石牌,立下过赫赫战功,师长胡琏更是国军有名的悍将,被毛主席誉为“狡如狐,猛如虎”。粟裕选择攻击整编第11师这张王牌,确实有胆有识,是一次硬碰硬的对抗。

南麻地处鲁中山区,是一个小盆地,三面是山,东面是小丘陵,北面高地有一个隘口通向博山,沂河从南麻以南流过。这个地方利于防守而不利于大部队行动。胡琏之所以驻扎在这里,是因为清楚意识到自己的位置相对比较突出。他建议过撤防,但被上峰否决了。所以,他能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加强工事,部署防御,以防止我军的进攻。胡琏亲率整编第11师的4个团驻扎在南麻,其他部队分别驻守周边的北麻,高庄、北刘家庄、吴家官庄等地,相互之间间隔很短。由于守备的地方不算多,兵力相对集中,阵地非常稳固。

粟裕的部署相对简单,以二、六、九纵包围南麻,攻击整编第11师,七纵在南边负责阻援。

7月18日凌晨,华野9纵第26师向上下豆腐峪以南高地攻击,攻占荆山泉;6纵控制九顶山、凤凰山阵地,主力进至重喜官庄、埠下庄之线;2纵进达埠村南北一线。

南麻攻击战正式打响了。

胡琏除了自己积极防御以外,还向徐州方面求援。徐州绥靖公署派出黄百韬和黄国梁指挥整编第25师和整编第64师,迅速驰援南麻,给胡琏解围。19日,敌25师和64师行进到南麻以南的于家崮、牛心崮一线,和我阻援的7纵展开激战,双方伤亡都不小。

南麻的整编第11师虽然总兵力远不如我军,但该师毕竟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战斗力顽强,加上胡琏的工事修筑那是出了名的强,因此我军几次攻击都不顺,每每眼看要打下阵地了,但敌军一次冲锋又把我军打了下来。双方在这巴掌大的阵地上激战几天,不分胜负。关键时刻,双方的指挥官都上了一线,鼓舞士气。我军进攻收效甚微,攻击屡屡受挫。

在这个关键时刻,负责阻援的7纵有点扛不住了。7纵本来就不是华野的头牌主力,面对国军两个整编师的进攻,能扛住几天已经不容易了。打到21日上午,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突破7纵60团的750高地,7纵不得不转入二线阵地防御。

此时,又一个噩耗传到了粟裕的指挥部。东面李弥指挥的整编第8师由昌乐、潍县地区进犯临朐,严重威胁到华野的大后方。南麻的整编第11师在知道两路援军都进展顺利后,更加顽强。此时,华野的4个纵队面对国民党4个整编师(整编第8师、11师、25师、64师),已经完全失去了兵力上的优势,处处接敌,处处受挫,面对这种情况,粟裕不得不下令放弃继续进攻南麻,撤出战斗。

本来,经历了这么一场失利,部队应该好好休整再战,可因为临朐的失守,阻断我军向胶济线以北的后方通路,对后方造成巨大造成威胁。粟裕不得不下令四个纵队掉头,再去打临朐的整编第8师。不料再次遭遇重大损失,攻击临朐也以失利告终。

南麻和临朐两场失利,给了华野当头一棒。粟裕总结了经验和教训,认为“七月分兵”以后,其实我军已经丧失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能力。这个时候,再和敌军展开这种硬碰硬的战斗,是要吃大亏的,今后当避免这种错误,还是要以打巧仗为主。当时,用四个纵队的兵力,既要打援,又要一口吞掉敌人一个整编师(相当于军),是相当困难的。结果,打援堵不住,攻坚攻不下,出现了两头被动的局面。

胡兆才、罗英才、柳江南:《第三野战军征战纪实》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党卫军第二装甲军集团军军长保罗.豪塞尔

虎式坦克王牌米歇尔.魏特曼

进攻发起前的髑髅师装甲掷弹兵

警卫旗队师第一装甲团二营六连连长小里宾特洛甫

进军中的警卫旗队师装甲掷弹兵

进攻中的苏军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

画家笔下的普罗霍洛夫卡之战

警卫旗队师第二装甲掷弹兵团第三营营长约亨.派普

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军长罗特米斯特罗夫

众所周知,库尔斯克之战德军苦心筹划的南北夹击攻势,由于苏军富于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在推进一周后就宣布失败,北线莫德尔麾下第九集团军的攻势已经停滞,只有南线曼施坦因麾下霍特将军的第四装甲集团军(下辖第52步兵军,配备有“东线消防队”之称的特编师“大德意志”( Grossdeutschland)装甲掷弹兵师的第48装甲军)以及精锐的武装党卫军第二装甲军(包括武装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第2“帝国”装甲掷弹兵师以及第3“骷髅”装甲掷弹兵师)的攻势还比较顺利。

从7月8日到7月11日,战斗形势可以说各有胜负,由第48装甲军组成的霍特兵团左翼依旧被苏军顽强阻击于瑟尔采沃至新谢洛夫卡一带,无力再向正北方面的突击目标奥博扬再进一步,“大德意志”师更是损失了将近一半的兵力与装甲战斗车辆,但右翼武装党卫军第二装甲军亦成功地在科切托夫卡一带与左翼取得了连接,使得苏军试图将南线德军两翼切割的企图落空。在得知苏军大量增援部队正从东北方向向普罗霍洛夫卡集结后(增援来的,是草原方面军罗特米斯特罗夫中将指挥的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共有593辆坦克与37门自行火炮),霍特将军下达了新的命令:党卫军第二装甲集团军应向普罗洛霍夫卡前进,利用当地的平原地势歼灭前来增援的苏军后,向库尔斯克以东迂回,配合左翼48装甲集团军继续北上,由此拉开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大决战的序幕。

7月12日清晨,殷红如血的朝阳在初升后就被浓云遮蔽,普罗霍洛夫卡周围大平原上,一望无际的成熟谷物在田地中如大海的波涛连绵起伏,空气中逐渐传来了双方坦克与装甲车辆引擎和轰鸣和金属履带摩擦的噪声,在一轮苏军伊尔2“黑死神”对地攻击机的扫射与“喀秋莎”火箭炮进行的火力准备后,罗特米斯特罗夫中将在位于普罗霍洛夫卡西南的总指挥部中命令无线电操作员康斯坦丁诺夫向麾下各单位发出了进攻讯号“钢铁!钢铁!钢铁!”

此时,苏军的部署为,左路坦克第29军,在十月国营农场一线发动进攻,右路坦克第18军在普肖尔河一线发动进攻,而近卫空降第9师和近卫步兵42师负责扫清252.2高地附近的德军。

而在头一天晚上,豪塞尔军长给德军下达的作战命令为,集中粉碎普罗霍洛夫卡南面的苏军,其中髑髅师前出至普罗霍洛夫卡-卡尔塔谢夫卡的公路,肃清普肖尔河河谷沿线村庄的敌人,保卫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左翼的安全。警卫旗队师的任务则是,右翼占领十月国营农场,向东推进至252.2高地,待髑髅师肃清敌人后,一起占据普罗霍洛夫卡。帝国师则在全军的最右翼,拿下维诺格拉福卡和伊万诺夫卡。此时,三个武装党卫军装甲师可动战车数量为294辆。

苏军的攻势首先在位于普罗霍洛夫卡西南的瓦西里耶夫卡和斯托罗热沃耶村之间展开,上午9点15分,隶属苏军第181战车旅和32机械化旅的80辆T34/76中型坦克首先出击,苏军突击步兵抓住坦克炮塔上金属把手,紧紧依附在颠簸起伏的坦克上,呼吸着汽油尾气和炮弹硝烟混合的刺鼻空气,忍受着敌方轻重火力的扫射,一停车就跳到地面上展开投入战斗…”在他们面前,首当其冲的是位于瓦西里耶夫卡正南共青团国营农场附近,仅剩下7辆可用IV号长炮管坦克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第一装甲团二营六连。

连长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之子)立即命令从侧面开火,袭击苏军坦克薄弱的侧面装甲。稍后,前来增援的苏军第29坦克军第31坦克旅的40辆坦克继续向西突破,扩大战果。

此时,在苏军坦T34面前突然出现了一道反坦克壕沟,不少T34来不及刹车,一头撞了进去,成了德军反坦克火力的活靶子。

缺乏足够反坦克重火力的警卫旗队师第2装甲掷弹兵团被迫以近身肉搏方式试图阻止苏军无情的突击,第二装甲掷弹兵团第三营营长约亨.派普(Jochen Piper)亲手用集束手榴弹炸毁了一辆T34;而他的副官维尔纳.沃尔夫也亲自端起MG42重机枪,扫射那些坐在T34炮塔后部的苏军步兵。

苏军装甲部队的弊端凸显无疑,除了营连级指挥员,苏军坦克内依旧没有装备无线电通讯设备,因此在战斗中很难根据战局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只能僵硬地执行出击时刻的原始命令。

同时,苏军坦克第32旅也对驻扎在国营农场附近的警卫旗队师第二装甲掷弹兵团2营发动进攻,但被德军的16门牵引式75毫米反战车炮钉死,迫使苏军加注,将坦克第31旅投入战斗。

同时,在斯托罗热沃耶村附近的树林中,苏军发动攻击的第25坦克旅也遭遇了警卫旗队是第一坦克歼击营的阻击,三连连长库尔特.修梅特莱特(Kurt Smetreiter)士官指挥麾下的5辆“黄鼠狼”III型坦克歼击车击毁了超过20辆苏军坦克与4门反坦克炮,双方的士气均十分高涨,隶属25坦克旅的坦克连长米什琴科在座车中弹起火后,一面扑火,一面继续向德军阵地射击,炮弹打光后继而用机枪扫射暴露在外的德军步兵与车辆,库巴耶夫斯基中尉驾驶的SU76自行火炮在起火后,全员驾车奋力撞向一辆德国坦克,双方同归于尽。苏军第25旅的32辆T34有26辆被毁在此,还损失了全部Su76和SU122自行后炮。

将近十点钟时,德国空军也投入战斗了,150架Me110和Ju87俯冲轰炸机出现在天空中,对苏军装甲纵队进行俯冲扫射和轰炸,而此时苏军庞大的空军力量居然不知去向,任凭地面上的友军被宰割,这也反映出了苏军此时空地协同作战指挥与部署的短板。

此时,守卫在国营农场附近的里宾特洛甫连居然奇迹般地,依旧屹立在阵地上,如同潮水中的礁石,战车已经伤痕累累,弹药即将用尽,终于等来了第2营其他两个IV号战车连第五,第七连的增援,此时,苏军战车开始后撤,而里宾特洛甫也无心追击,他将战车小心地藏匿在一辆被击毁的T34后面,将车上最后几发穿甲弹全部射出,又为自己增加了几个战绩,因为此时苏军战车求退心切,乱糟糟地原地转弯,后撤,将脆弱而宽大的侧面完全暴露出来。最后,根据统计,6连以自身被毁4辆的代价,摧毁了26辆苏军坦克,其中里宾特洛甫个人单车即击毁14辆,前来支援的第五,第七连也各自击毁了11与12辆苏军坦克,稍后,小里宾特洛甫获颁骑士铁十字勋章。

另外,在农场正面发动进攻的,是苏军坦克第18军,军长巴哈洛夫投入了170,171两个坦克旅,但由于侦查不利,陷入了德军的反坦克火力网,60%的坦克被击毁,旅长塔拉索夫上校战死,第一营营长以撒索夫大尉重伤。巴哈洛夫急忙向上级请示,是否能后撤,或者呼叫空军,但罗特米斯特罗夫中将的回答是,不行,继续进攻!

到了午时,位于警卫旗队师北侧左翼的党卫军第三装甲掷弹兵师“骷髅”师装甲群在波列扎耶夫附近突破了近卫步兵地95师的防线,重创了苏军坦克第110旅。

下午14点30分,由于受到各战线捷报的鼓舞,豪塞尔军长命令警卫旗队师开始前进,但苏军坦克170旅的部分战车已经突破了警卫旗队师属侦察营脆弱的防线,然而占据兵力优势的苏军并未对自己侧翼的威胁而停止前进。下午两时许,坦克第18军终于突进了德军防线五公里,苏军坦克第32,31旅搭载苏军摩托化步兵32旅,得以从德军防线的疏漏中成功渗透,从侧后包抄位于共青团农场以南的241.6高地,遭遇了警卫旗队师装甲第13连“虎”式重型坦克的阻击,“坦克杀手”米歇尔.魏特曼通过自己的无线电耳机发出指令“注意,距离1800米时开火!”苏军的T34与KV I坦克无法与“虎”式的88毫米炮抗衡,而在行进中射击又缺乏准星,181旅第二营营长斯克利普金大尉座车在第一轮齐射时就被击中起火,身负重伤,另一辆T34的驾驶员尼古拉耶夫为了鼓舞士气,驾驶自车直接撞向了德军13连格奥尔格.勒奇的座车,尼古拉耶夫与车组殉爆牺牲,勒奇的座车也告损坏,被迫退出战斗。至此,米歇尔.魏特曼个人在“堡垒”行动中的战绩已经累计至30辆坦克。

苏军虽然成功渗透入警卫旗队师和帝国师的结合部,但此时损失过大,已经无法扩大战果,坦克170,171旅残部和摩托化步兵第53旅被迫后撤,在瓦西里耶夫卡一带构筑环形防御工事。苏军坦克第18军在战报中承认,自己损失重大,已经无法完成预定任务,就地转入防御。根据统计,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下属18,29两个坦克军在当天投入坦克368辆,损失了256辆,只推进了将近7公里,

在警卫旗队师东北,苏军第二坦克军也在与扼守斯托罗热沃耶村的党卫军第二“帝国”装甲掷弹兵师展开战斗,但依旧没有获得任何预期中的突破,近卫坦克第四旅和搭载的近卫摩托化第四旅遭遇了帝国师第二装甲团第二营的攻击。第二装甲团下属反坦克排指挥官库尔特.阿姆拉赫尔在自己炮手和炮长都战死的情况下,单人干掉了苏军六个机枪巢,一门反坦克炮和一辆坦克,击毙苏军三十余人,获颁一级铁十字勋章。

同时,苏军近卫坦克第四旅和近卫摩托化步兵第四旅也从侧后突入,直扑奥泽洛夫斯基,但帝国师第二装甲团第二营在营长克里斯蒂安.泰克森领导下,对苏军战车设置了埋伏圈,击毁了21辆苏军战车,其中党卫队三级突击中队长门内尔驾驶自己的IV号战车,单骑击毁了6辆。随后,帝国师决定发动反击,下属“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在Ju87斯图卡的掩护下向斯托罗热沃椰小镇发动攻击,基本歼灭了在这里防守的苏军坦克169旅,缺口一开,苏军第二坦克军的后方炮兵阵地和司令部都收到了威胁,第二坦克军指挥官布尔杰伊内只能命令全线后撤,在7月12日的战斗中,第二坦克军损失战车54辆,部队伤亡633人。

从清晨到傍晚,,整个普罗霍洛夫卡西南地区如同一口沸腾的大锅,浓厚的烟雾笼罩了正片天空,在焦黑的土地上,面目全非的双方被击毁战车如同火炬一般熊熊燃烧,苏军喀秋莎火箭炮与德军“奈比尔威菲尔”六官火箭炮发出的火箭弹在天空中发出凄厉的呼啸,

晚上九点30分,一场突入而来的瓢泼大雨宣告了双方行动的终结,苏德双方宛如两只在搏斗中都身负重伤的巨兽,抓紧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舐舔身上的累累伤口。对于苏军来说,这一天的反击无疑不算成功,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在报告中承认“许多兵团和指挥员对协同结合缺乏关注,导致敌人可以利用我军缺乏协调的弱点,成功突入我军防线或抑制我军进攻部队”,在整整一天的战斗中,德军投入的498辆坦克与突击炮损失了163辆,苏军投入的67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则累计损失了450辆左右,而人员伤亡比则高达惊人的3908比42000。为了鼓舞士气准备后续作战,曼施泰因元帅特意向霍特发电嘉奖,鼓舞士气,仅仅警卫旗队师装甲掷弹兵团就获颁了150枚二级铁十字与100枚一级铁十字勋章。

7月13日,正当普罗霍洛夫卡的硝烟还未散尽时,中央集团军总司令克鲁格元帅和曼施泰因元帅就被紧急从东线前线召回了位于东普鲁士的狼穴,希特勒免去了一切寒暄,直接了当地告诉两人,由于盟军已经发动了在西西里岛登陆的“爱斯基摩人”作战计划,所以“堡垒”作战必须停止,将库尔斯克前线的精锐装甲部队紧急调往意大利前线,与因北线第九集团军进攻收效不大而垂头丧气的克鲁格元帅相反,曼施泰因力主继续在库尔斯克南线完成既定作战方案,第48装甲军参谋长冯.梅林津在回忆录里说,曼施泰因提出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将德军比喻为已经费劲千辛万苦抓住野狼双耳的猎人,断无匆忙放手之理,丝毫不顾他面前还有苏联草原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巨大的有生力量,以及距离会师莫德尔还有60英里遥远路程的事实。对此,希特勒只得作出部分让步,允许南方集团军在普罗霍洛夫卡周围继续“有限的攻势”只调走党卫军第二装甲集团军中的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前往意大利,但目的只是尽量摧毁苏军战略预备队,以防止其在随后的夏季发起大规模攻势作战


晴天有时下猪


历史上“硬碰硬”的战役,应该以朝鲜战场上的上甘岭战役为最。

这场战役中,美军的军事装备足够硬!

这场战役中,中方的战斗意志足够硬!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爆发,此战,美军调集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要知道,当时的志愿军,守卫上甘岭高地的只有两个连,200多人!如果你计算一下,就会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每人头上都有近一万发炮弹,可想而知,上甘岭上的志愿军战士有多么艰苦。

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的轰炸中,为了躲避美军炮弹,志愿军纷纷躲进坑道之中,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战士被强大的冲击波震得磕破牙齿磕破舌头,有一位17岁的小战士被活活震死。

炮兵轰炸过后,我军开始和美军交火,一开始班长让全班全部压上去,打退了美军4次冲锋,但全班就剩一个人了。后来为了减少伤亡,我军在与美军正面交锋的战士改成了一个三人小队,伤亡一个补充一个,这种战术下,大大减少了美军炮火造成的伤亡。仅仅一个上午,美军攻击部队七师三十一团的二营、三营损失均超过了70%,损失极为惨重。

在这惨烈的战场上,守卫上甘岭的1连和9连,不仅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武器消耗也很大。发射了近四十万发子弹,投掷手榴弹、手雷近万枚,打坏10挺苏式转盘机枪、62支冲锋枪、90支步枪,占全部武器的80%以上!

直到地面阵地几乎全丢,我军仅剩数十人转入坑道,我军后方才知道上甘岭危急,于是15军的45师,44师才发起反攻。

即使是主攻的45师,也根本谈不上优势兵力,到10月20日,崔建功师长汇报部队伤亡已超过3500人,一三四团和一三五团总共只剩下二三百人,一三四团团长张占元表示还能组织机关和勤杂人员继续战斗。

45师有一位战士,就是我们熟知的黄继光,这一战,他和两位战友一起爆破敌人机枪堡,战友牺牲了,他也受伤,最后他用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壮烈牺牲。

因为兵力不占优势,我军决定放弃表面阵地的不断争夺,而是与美军进行坑道作战。战役进入第二阶段。补充部队进入坑道,全部听从八连连长李宝成指挥。

坑道作战中,我军白天要承受敌人猛烈的炮火,晚上则是主动和出击,每天都要承受一个班的伤亡,到后来45师的师团两级机关几乎连勤杂人员都用光了。坑道中的补给也是大问题,当时我军是谁能送一个苹果进入坑道,就是二等功。

坚守坑道的八连,成了我军的特功八连,永远的英雄部队。

在战役第三阶段,我军开始反击,九十一团八连王万成和朱友光抱着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其中的王万成,就是《英雄儿女》中主人公王成“向我开炮”的原型。

20日,高守余一个人守在6号阵地,用手榴弹、爆破筒独自裹伤而战,击退了韩军六次冲锋,没有任何支援,从天亮到黄昏连续作战,只吃了三颗糖果。

还有一位新战士胡修道,全班牺牲后他一人坚持阵地战斗,英勇机智地击退敌军40余次冲锋,毙伤敌人280余名。

上甘岭战役,美军伤亡15000人,而我军伤亡11500人,在巨大的伤亡和志愿军顽强的意志之下,美军选择放弃继续进攻。

永远铭记共和国英雄们!!


历史知事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将军带领的中原野战军,对阵国民党黄维带领的整编12军。这一战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硬碰硬的一场战役。

当然了这场战役,也属于是淮海战役,开战以来所打的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无论对共产党来说,还是对国民党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

为什么说黄维带领的整编12军厉害呢?

因为这是蒋介石新编的一支军队,他把所有能打的,属于他的嫡系的军队,都放在了这个12军之中。

整个12军有12万人,他们全部都是美式装备,飞机,大炮应有尽有。

这支军队整编好之后,为了防止派系分争,蒋介石特意任命威望比较高的黄维,来担任总司令,胡琏做副手。

蒋介石把这样的一支军队,交给黄维来领导,可见,蒋介石对淮海战役的重视。也足以见得黄维在蒋介石心理的地位。

不过,黄维自从带领着整编12军出发开始,沿途就受到了解放军的侵扰,但是,都不是大规模的,而且解放军打完就跑,并不恋战,这让黄维心理没了底。不过还好,他们人多武器精良,所以,他们也不怕。

解放军和黄维对阵的,正是他的老对手刘伯承。

刘伯承在得知黄维这支部队,前往中原来的时候,他就瞄准了,这个庞然大物。

若是想要让中原野战军,名扬于天下, 对于刘伯承来说,就必须要啃下这个硬骨头来。

为此,刘伯承还给远在中央的毛泽东写了一封请示信。

黄维带领的整编12军,毛泽东当然是知道的了,毛泽东告诉刘伯承,可以拖着这支军队的进军速度,为粟裕带领的华东解放军,争取时间。

此刻粟裕正在北面碾庄的战场上,和黄百韬的兵团作战呢?

但是,毛泽东也没有说,不让刘伯承打黄维,只不过敌我力量太悬殊了。打黄维肯定不好打赢的。

不过刘伯承一直在秘密监视着黄维的部队,再加上黄百韬兵团告急,蒋介石命令黄维去救援被围碾庄的黄百韬兵团。

这一情况被刘伯承知晓了,刘伯承将计就计,派陈赓带领386旅,把黄维引诱到双堆集这个地方。

刘伯承就打算把黄维歼灭在双堆集。

陈赓这个旅,是当时最能打的一支部队,他们和黄维的12军作战,采用且战且退的战术,黄维果然中计,被陈赓引诱到了,刘伯承早就扎好的口袋阵中。

说实话当时的黄维也太狂傲了,他就没看好过中原野战军,因为他带领的士兵又多,武器装备又先进,在他看来这样的一支军队,怎么可能打败仗呢?

中原野战军的武器装备,根本就没办法和他们比。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黄维被围困在双堆集后,他所没有料想到的东西都发生了。他们在被围困之后,即使用飞机,大炮不断的轰炸,也突围不出来。

此刻,黄维还不知道黄百韬军队,早就被粟裕的华东野战军给灭掉了。

而且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也前来支援刘伯承所的中原野战军了。

也就是说黄维所带领的整编12军,是在和解放军的中原野战军以及华东野战军在作战。

合两大军之力,黄维想要突破重围,简直是如同天方夜谭一般。

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火力十分的勇猛,解放军只能深挖战壕,一点一点的向双堆集靠近,这一时期蒋介石也有派自己的二儿子带兵来救援,但是,他们打了几枪就跑了。

因为整编12军被围了一个水泄不通,已经救不出来了。

蒋介石这时候,也不敢派军队来救援了,所以,他先是让黄维就地待命,等他的消息。

黄维以为自己被蒋介石放弃了,所以,他就选择了夜袭,想要突围出来。

为什么黄维要这么急着突围出来呢?

因为没有吃的粮食了,能打的子弹也不多了。最终黄维没有突围成功,只好投降,黄维被俘虏。

这就样刘伯承打赢了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奠定淮海战役的胜利。


汉史趣闻


历史上有很多“硬碰硬”的战役,但今天,在这里,我只想提一个,一个了解之后能让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澎湃,潸然泪下的战役—石牌保卫战。



1943年5月湖北宜昌,一个位于长江南岸的小村落—石牌注定要被载入中国史册和世界战争史册,石牌是湖北进入四川的长江航道要塞,在那个时候想从湖北进入四川陆路是不行的,只能走水路,而想要走水路,就必须要拿下石牌要塞,打通航道,只有如此日军才能趁机攻陷重庆,彻底消灭中国军民的抗日之决心!所以中日双方均知道石牌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国军在此构筑防线,而日军则摩拳擦掌,准备一举拿下石牌。


于是石牌保卫战爆发了,进攻石牌的日军主力是在中国未尝一败的第三,第十三师团,防守石牌的主力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第18军,而防守石牌最中心地带的就是胡琏率领的第18军第11师,请大家记住这支部队,记住这位将军,因为在不久后这支部队将会感动我们每一个人。

决战前夜,胡琏将军写下遗言及多封诀别信。他在信中盼望父亲保重身体,对自己结发爱妻,则直截了当地交待后事:等儿子们长大,都要去当兵报国。然后带着11师全体将士对天起誓:“决心至坚,誓死不渝。生为军人,死为军魂。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并把指挥部迁移至前线,以表决心!后来陈诚问他守住石牌有无信心,胡琏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胡琏和11师全体将士就是带着这种必死之心走上石牌前线的。


石牌保卫战打响后,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和数倍于己的日军的疯狂进攻,11师将士们没有一个退缩,双方士兵你攻我守,战事持续两天后,双方均死伤惨重,然日军凭借装备和人数上的优势,连续突破11师防线,而11师将士还是没有退缩,所以战役打到后期,双方士兵已经相隔越来越近,甚至已经近到双方士兵能彼此看到对方脸庞,近到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近到仗已经打到无法再开枪的程度了。

于是11师将士们在胡琏将军的指挥下全体上刺刀,与日军陷入肉搏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白刃战就此爆发……

于是,这场决定中日战争胜利的战役,抗战重大军事转折点,被西方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战役在进入到最关键,最激烈的时候,战场上的枪炮声突然戛然而止了!

是战役结束了吗?是日军胜利要进军重庆还是国军艰难守住石牌呢?都不是,相反的,这安静的三小时将决定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

整整三个小时,石牌战场没有一丝的枪炮声,整整三个小时,11师的将士们在和日军进行硬碰硬的肉搏战!

整整三个小时,两军在一个小小的小山岭上刀对刀的对刺,敌军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同等血肉之代价!中日双方反复拼杀,日月星空都为之黯然失色!

据曾经参战的老兵回忆:“当时日本人一群一群地冲上来,中国人迎头扑上去,搅在一起,用刺刀拼。两军在反复互相冲杀,阵地前沿两军的尸体好像金字塔那样堆着。”

《中国国家地理》曾这样描写在这场白刃战中战死的少年:“那时候,中国农民家的孩子营养普遍不好,十六七岁的小兵,大多还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他们就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枪上阵拼命。如果他们活着,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也会在自家的橘园里吸着小口的香茶,悠闲地看着儿孙,温暖地颐养天年。可他们为了别的中国人能有这一切,死掉了。”

就这样,三个小时后,战场彻底安静下来,1500名中国士兵静静地躺在中国最美的山河之中。他们三小时前还曾英勇地战斗,此时却安静、腼腆的躺在那里,像睡着了一般,只不过他们永远不会再醒来。


中国军队的阵地没有丢失,败退的是日本人!

石桥保卫战我们赢了,而包括11师在内的一万余将士将长眠在此,他们的英魂将继续守护着这个地方。

一寸山河一寸血,向国军英烈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