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血瘀、血热、血寒,今天中医只细讲两种!

对女性来说,血液影响肌肤、毛发、五官,也是美丽之本。一些女性经常说自己,头发越来越没光泽了,皮肤也变得苍白无关了等等,这些都是血液不足导致的。所以,作为女人一大要注意补血。男人要想知道是不是贫血或有血液病,首先是要查血常规,看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才能了解自己的血液情况。

女性就不用,因为女性有经血表露于外,从经血结合其他的症状,就可以了解女性的健康状况,不仅是像西医那样只诊断出贫血,还能诊断出是血热、血瘀、血寒或是血亏等。

血寒、血热、血亏、血瘀都是中医强过西医所特有的诊断,只要对症,寒了温补,热了祛火,亏了进补,瘀了活血,女性身体的健康就不会输在血上。

血虚、血瘀、血热、血寒,今天中医只细讲两种!

今天我们就先认识认识血虚和血瘀!

血虚:

血虚是中医里的常见名词,是说人的体内阴血处于亏损的状况,这是一种病理表现。可能是由于失血过量,或病程太久造成的阴血虚弱,或身体过于劳累,或不良的饮食习惯等等。血虚是血液失常的一种表现,是指血液生成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理状态。血虚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并没有非常明显的症状。

血瘀:

中医所说的血瘀,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停留或血行不畅。血液离开脉道,停留于皮肤经脉和内脏之间,没有排出体外,形成死血者叫淤血。若血液在机体的某部分运行不畅 ,以致形成病理状态而出现淤血症候的,也称为淤血。

血虚、血瘀、血热、血寒,今天中医只细讲两种!

血虚和血瘀的原因:

血虚:血虚通常是由失血过多、因病阴血虚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

1.饮食不节造成血虚。经常暴饮暴食,饥饱不调;或者嗜食偏食,导致营养不良,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脾胃受损,使其化生水谷精微的能力下降,造成体内气血的来源不足,导致血虚。

2.失血过多造成血虚。一些人因外伤失血过多而造成血虚,女性则常因月经过多而引起血虚,还有一些慢性失血也会造成血虚。

3.生活压力造成血虚。现代人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比如工作中的压力,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身体始终处在紧绷的状态,时间一长,身体势必会因劳累过度而消耗体内的精气,造成血虚。

4.脾胃虚弱会导致血虚

中医认为,脾虚必然导致血虚。脾胃主水谷精微的运化,脾胃弱,则影响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进而使脏腑身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血瘀:

1.七情不畅导致血瘀

肝主疏泄喜条达,若情绪长期抑郁,肝失疏泄,气机瘀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或恼怒过度,肝郁化火,血热互结,或血热煎熬成瘀。

2.寒冷侵袭导致血瘀

我们血液运行就像大自然的江河在运行一样的,如果温度很低的时候它就会结冰的,运行就不畅通了人也是这个样子的,人的血液受了寒之后,血得寒则临得热则行,如果人体的血液的运行感受到了寒邪,它的运行就不太通畅了,这就会有形成了淤血。

3.外伤导致血瘀

由于外伤。用力过度,跌打闪挫,必然损伤络脉,络脉因伤而破裂,则血溢于脉外而留止不行,从而形成瘀血。

血虚、血瘀、血热、血寒,今天中医只细讲两种!

血虚和血瘀的症状:

血虚:身体易感到疲劳,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很难集中精神,体力变差,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健忘失眠、女子月经不调等。

1.气色差。面色无华,面色发黄脸上没有血色。

2.容易失眠。血不养心,所以会失眠,现代人里面,这种原因引起的失眠比较多。

3.容易健忘。并且常有注意力很难集中这也是血不养心的缘故。

4.瘙痒症。皮肤干燥,肤色白或萎黄,没有光泽,掉皮屑,经常感到瘙痒,过早发生皱纹。

5.容易疲劳。在疲劳的时候容易心悸,心脏无力地乱跳,而且容易头晕。

血瘀:

血瘀体质的人不宜受风、受寒。血瘀还会引发严重的疾病,比如:脑梗塞、冠心病、肺栓塞,下肢动脉栓塞,这都是和血瘀脱不开干系的。还有一些肝硬化,肝癌,胃癌,女性的乳腺癌都和血瘀有一定的关系!

1.刺痛绞痛。血瘀引起的疼痛多数为刺痛绞痛、闷痛尤其是针扎一样的疼痛,疼痛的位置还总是固定在某一个或者几个地方。

2.身体部位发绀。舌头上有瘀点和瘀斑,翘起舌头,可见舌系两边的小静脉曲张。熊猫眼或者青筋怒张,常见的有肚皮上、下肢上、阴囊处的大青筋像蚯蚓状迂曲成团,严重的地方则呈囊状扩张。

3.身体表面其他部位的皮肤不再光滑滋润,而是粗糙、干燥、瘙痒,甚至出现像蛇皮一样的情况,这也是血瘀的表现。

血虚、血瘀、血热、血寒,今天中医只细讲两种!

中医辨证将血瘀分为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

气血血瘀证:常由病久气虚,渐致瘀血内停而引起。临床表现为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气少懒言,疼痛如刺,常见于胸胁,痛处不移,拒按,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气虚血瘀证虚中夹实,以气虚和血瘀的症候表现为辨证要点。

气滞血瘀证:多由气的运行不畅,然后引起血液的运行瘀滞,先有气滞,由气滞而导致血瘀,也可由离经之血等瘀血阻滞,影响气的运行,这就先有瘀血,由瘀血导致气滞,也可因闪挫等损伤而气滞与血瘀同时形成。

最后为大家讲解血虚和血瘀的调理方法:

血虚:

首先,“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运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

其次,气可以推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如气的功能减退,化生血液的功能也就减退,又因“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虚均伴不同程度的气虚症状,故在补血时不宜单用血药,而应适当配伍补气药,以达到益气生血之效。

再者,血为阴液,易生滋腻,淤阻血脉,而致新血不生,故在补血同时应配伍活血生血之品。

其中阿胶、桑椹滋阴养血;黄芪、莲子、茯苓、红枣健脾益气生血;益母草、当归活血生血,整个配方共凑健脾益气生血,补而不腻之效。

血瘀:

血瘀的养生之法在于活血化瘀,最好能注意调节自身气血,吃一些活血类型的食物或补药,多做一些有利于心脏血脉的运动调节自身心理状态。

中医推荐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