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相比较,谁的思想境界更高?理由是什么?

醉墨客林世伟


十多年前我曾经在阿里巴巴论坛写过《孔子和老子告诉我们地道理都是一样的》,这是2006年的时候看《百家讲坛》孟宪实副教授讲《玄武门之变》写的感言。现在想来,也挺有意思的,因为十多年前写了很多这样的文字。

在这篇有感的文字中,我从李世民的寒武门之变中想到了齐国的小白(齐桓公),我记得看书看到他死的时候,他的儿子们闹的那个凶,直接把他爹凉那了。从这看来,统治者是没有亲情的。

我因此也说“难怪孔子要说仁!他所立的君子标准是给谁立的,最主要的还是给那些为了权利为了利益不顾骨肉亲情的上层统治者立的啊!”

以此,写了我的感言:

孔子不也是看到了这些,才大声的批判春秋无义战吗!他们上层统治者在那抹杀亲情,血腥争斗,可是最倒霉的却不是他们啊,而是老百姓啊!也难怪孔子的再传学生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不也正是看到了老百姓的苦难了吗!而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也正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闪光的伟大思想之一!

你再看看孔子教的学生,哪一个不是当时各国的显赫人物!子贡,一个人可以改变当时春秋各国之间的格局!可以说,他可是现在外交界的老祖宗,他的外交能力在当时可是没人能比的!这也是孔子为保鲁国,为什么不派莽撞的,一撸袖子就干的子路去,而是派了子贡去!而子贡不光是一个外交家,还是一个商人,他的财富要是搁到现在,可是和比尔·盖茨有一拼!想想,那是2500多年前啊!而孔子教导仁,告诉他怎样作一个君子,不是很具有巨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吗!而孔子身边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象子路,还有孟子的师爷——曾子,不都是这样的人物吗!象子路,虽然莽撞,但也是诚心正意,为了国家,作出了君子之死,这不也是孔子教育的结果吗!不要看,庄子为了调侃孔子,而编出的盗拓和孔子之间的虚构的对话!还有曾子和孔子的其他学生,主要以曾子为代表,继承了孔子的事业,传道人间,让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老百姓也能接受教育,这不也是孔子教育的结果吗!要知道,中国至古以来在世界上都是文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还有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是看到了当时的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而提出的,也是他为了要重建社会秩序而提出的!你再看看这句话是对谁说的,不是别人啊!正是当时的统治者啊!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孔老夫子的用心良苦啊!也可以看出他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是多么的煞费苦心!由此我也想到他的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正是为了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而作出的巨大努力,我想后世给他这个大成至圣先师的称号是名至实归!

然后,我又想到了老子:

老子也是看到了春秋时期的社会乱象,才说出了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慈孝;国家昏乱,有忠臣的啊!他不也是看到了当时的社会臣弑君,子弑父,亲乱情迷,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以致民不聊生而说出的话吗!虽然话是狠了点,可是爱之深,责之切啊!从老子的字里行间里都能看出他对百姓的爱护还有对导致社会乱象的统治者的深刻批判和对他们能作出正确的举止所抱有的期盼和对社会安定的美好愿望!你象他提出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正是他对当时上层统治阶级所说的吗!这样的话还有很多!这样的话,对我们现在也还是有很大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我们不要光看到,他和孔子老是唱反调,其实你可以从老子中看到他和孔子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当时动乱的社会回归到正常的轨道!象他在十九章里说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不就是和孔子的观点是一样的吗!他也希望统治阶级带领老百姓把社会重新回归到正常的轨道!而他说的这些还有很多,不都是他美好的愿望吗!从这也可以看出,他反对的是假仁假义,他反对的是上层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私欲而置百姓于不顾,这不都可以看出他和孔子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吗!

只是统治阶级不照他们的教诲,在那里争来斗去,其导致的历史后遗症就是,上层统治阶级都犯有违背亲情伦理的毛病,象今天百家讲坛讲的唐朝的那些事,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其实哪个朝代又不是这样呢,从秦到清,这样的事还少吗!想想前几年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不正是上层统治阶级违背亲情,违背伦理的结束性展现吗!

在文章里我又想到了亲情还有老子和孔子的智慧:

这不都是因为亲情,使我们有了血缘,才让我们手拉手昂首走到了今天吗!而孔子和老子也正是要维护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亲情,才大声疾呼的!我想他们的大声疾呼,对于我们今天还是震聋发聩的!虽然已经过去了2500多年,但我总觉得他们的声音还在我的耳边回响!情同此心,我想他们的声音也会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耳边回响的!因为我们由亲情连结的血缘,由血缘构成的我们中华民族理想的家园,是我们的根,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吸收着根系给我们营养,这是无私的,我想每一个感恩的中华儿女都会给提供给我们营养的根脉,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来滋养我们的根脉,来保护我们根脉,让她更加的有活力,更加的壮大!

孔子和老子两位伟大的先贤给予了他们当时的人们和后世的人们很多,也给予里今天的我们更多!其实老子和孔子的理念是一样的,都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而且老子比孔子追述的更远,这也是我们今天也要注重老子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他的智慧和孔子是齐量的,犹如我们中华文明的两个车轮,在伟大中华文化地无穷动力的驱动下,带领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也犹如我们地两条腿,在伟大中华文明智慧的引导下,大踏步的奋勇向前!也正是由于两位伟大的先贤传承祖先伟大的文明,才会让我们今天所要进行伟大的民族复兴有了源源不断的智慧源泉!激励着我们向前进!就象《易经》里在乾卦和坤卦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中你也可以看到,孔子所说的君子是他继承祖先的智慧,以让文化得以继续一贯的传承!从中我们更可以看到孔子和老子的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伟大!你也可以在老子的《道德经》里看到《易经》对他的影响!象他书中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其中就可以看出《易经》对他的影响!他们的继承祖先的文化精神也正是我们今天需要学习的,我想我们也要继承他们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精神,以让我们的国家,我们民族更加健康的向前发展,更加自信的让世界看到我们对世界的爱!

让我们努力的继承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让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早日到来!


挂在明堂射古今


老子和孔子都是站在中华文化的源头的两位巨人,无法简单分辨他们的境界孰高孰低。

老子乃贵族出身,世代为官,均为执掌文化礼仪的官员。按《史记·老子传》。老子,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又载:“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中年以后,入洛阳城担任了“周守藏室之史”之职位。类似于后代掌管中央的奏章、档案、图书以及地方上报的材料的官员。

按后代学者研究,根据老子世代所持的职业推断,老子其实也是一名儒士,一名原始儒,一名非常博学的原始儒者。

孔子乃平民出身,最多算是一个没落贵族“从大夫”出身。从小受尽磨难,于磨难中历练出的至刚至强的性格与老子所提倡的“虚其心”、“弱其志”等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孔子还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希望建立的天下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据史料记载,孔子曾问道于老子,但孔子对老子的思想不完全认同。

学者何新曰:

老子主张,一切顺应天道,以天道为本。而孔子主张却是以人道为本,利用天道谋乎人事。

老子要求顺应自然与时势,而孔子则主张以人性的需要来为自然立法,以王道为国家立法。所有这些主张,老、孔之间是截然相反的。

而我本人以为,我们入世须用孔子之道,要有孔子努力进取的精神,如孔门高足曾子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 气冲霄汉之志气。要有“知其不可而为之者”的决绝与勇气。但是,当我们在人海中拼累了,拼不下去的时候,我们可以抬起头仰望那个可以令我们自由翱翔的老子。我们可以暂时放下所谓的责任、义务、名利、富贵,虚荣那些身外之物,于心中默念:“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默念:“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让自己那颗疲惫的心得以有喘息的机会。缓过来了,想明白了,接着江湖再战!

所以,我们既需要孔子,也需要老子。二老的境界都是光耀千古的大境界,难分伯仲,也不必要分出伯仲,对于我们华夏子孙来说,两种思想就是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





华年1979


中国儒释道三位创始人,论境界应如下分析和定位:

①释迦牟尼佛是精神大师

释迦牟尼佛本是锦衣玉食的太子,却抛弃一切,为救众生而选择修行道路,终于在普提树下顿悟,创建佛教,成为世界连锁的最大慈善组织,功莫大焉,堪为精神大师。

②老子是战略大师

老子是春秋周朝图书馆馆长,博览群书,视野前瞻,实为战略大师。他为社会统治者提供社会治理的无为而治方法,是当今国家乃至企业战略管理的鼻祖。

③孔子是人力大师

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显然是理想派和复古派,但抱有对社会秩序的期待,并且提供了一套可行解决方案,孔子显然是跨时代的人力资源大师。和老子比起来,境界当然不如。


全息领导力


问这个问题的人即没有读通儒家的著作,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修过佛与道…… 事实上,每当看到儒佛道这三个字排列组合一起我就不想说什么了! 太不要脸了中国的所谓文人们!!!

应该是佛、释、道!这是三类不同的修行法门,有人会说,佛与释不是一家吆? 当然是一家!只不过释是禅法是佛祖的核心、是最上根器之人才能修的, 那么下根器的人就只能先老老实实地一步步走下去……念佛号、拜佛……法门无量……道修似乎都是以《道德经》为这个地球上的经典奉上……事实上,实修上还真不只是读读写写《道德经》或者练练太极等武功秘笈就是修道的。这些都暂不说,单说儒:人物、著作。它们都是围绕着人类的为人处事、道德文章、礼仪等等,一句话,它们是入世的。是外在的加入一些思想意识的范畴,它们还未能达到精气神的领域。它们永远都只是在外围兜圈子。而禅,或释迦牟尼本身是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净土念佛法门是先熏众生的个性、渐渐引导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然后是专心专注念佛……感应到念佛三昧再继续坚持下去,精进用功……修清净心不如说是除㾀妄念……拜佛也不只是拜佛:是要人们放弃虚妄的自我、放弃自以为是的心态、放空头脑中的杂念……于其说是拜佛,不如说是拜自己,自己做功!念力强大了功力深厚了又能帮助众生,这是功德!利人利己的功德,真心诚意地想修的人都会非常喜欢又虔诚的祈祷顶礼感恩回馈……又计较什么外在的得失呢?人有分别的,又不是修木头修呆子!但是功夫深的就会知道:是也罢非也罢、进也罢退也罢……都是因为在一楼外围兜圈子!一个强烈想上顶峰的人会一鼓作气地攀登着,不然洪水猛涨上来了……一个在无数次轮回受苦受累又无聊的人会勇敢抛下一切名利地位……清修苦修都会心甘如饴……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 只要回头、只要实修、只要坚定净信!都有机会的,佛不打诳语的!否则也成不了佛!

如果你觉得做什么事让你心安就去做……总有一天会回头的,急不来的。这就是说佛不渡无缘之人。你求了开口了,上帝、佛、菩萨、道都会显示出途径来的。因为它就围绕着你充满着你,光明正大的隐藏在你自己的内在……就等着你发现哩!是不是很好玩很好笑?是不是会让你又哭又笑的?是不是让你觉得自己曾经那么的愚蠢至极、荒唐可笑…… 真的,开悟成道真的是很好玩的哦……


15872376568


当然是老子!有真人不露相的说法,老子是在不得己的情况下才写出五千文,他的作品是伪装者很难利用的,这就是老子的高度,而且常人也难做到的,这也是上层境界的难度,老子的思想是高层次的。也可以说差不多是古今中外的顶端学问,怪不得人们常说老子为大!

人怕出名猪怕壮,老子的思想几千年以来为什么没有受到世人的大力推广呢?老子本身就不主张张扬炫耀,他的思想和文章早就控制了骗子们的利用心,所以那些帝王将相和欺世盗名的骗子们都用不上他的作品,只有真诚做人的人才能领悟到老子的伟大之处,老子主张真者无需名,一个真心干事的人,他是为了干好这件事情为主,不是为了求名。名者无真,一个以名誉为重的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求名而为的,这就是老子那穿梭时空的伟大眼光!我在这里只说了一点点老子的高明之处,因为他不愿出名,他只想干实事,所以,自古以来都没有得到当权者的推荐。

孔子曾经去拜访过老子为师的,孔子听过老子的教导之后,回家对学生说,今曰闻道,夕死可矣,崇拜得五体投地。孔子的学说是中层次的学问,实用性广,只要一个正常人都可以学到一点,就连盗贼也可利用仁义礼智信来骗人,当然,我们也不可能说孔子的学问是错的,只能说是中等级的,因为好使,历代的权利者们常常用它来骗取民众的信任,自己做的全是偷鸡摸狗之事。实在人用了孔子的思想就会成为君子,虚伪人用了就会求取功名,孔子的学说真的好做面具!所以很受欢迎,又实用。



莫要人夸好颜色


如果你看过了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的《论语》,读过了老子自己撰写的《道德经》,谁高谁低,高下立现。

再看各种文献记载,包括孔子弟子的记述,孔子几次问道于老子,你就知道到底是谁的思想境界更高!老子讲道可,道非,道常,……众妙之门,玄之又玄,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为天道;孔子讲性善,性忍,中庸,是为人治,也就是人道(人治之道)。

再看历史,孔子是周游列国而四处碰壁,终生不得其志。是其弟子与再传弟子整理而成《论语》,而老子是被拦于函谷关,留下千古绝唱《道德经》,而后西出函谷。再看没有儒学的大秦帝国是纵横驰骋打的匈奴屁滚尿流闻风丧胆。汉朝是以道家立国,讲求无为而治,到武帝一举击溃匈奴,永绝后患。而后,启用董仲舒独尊儒术,再后来,再有游牧民族(号称蛮族)来犯,朝廷懵逼,大臣愚忠,亡国叛国,亡种灭种,再也没有了大汉族的血性与霸气!楚虽十户,可以灭秦的传奇历史被永久的尘封于记忆之中。

道法自然,中国思想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科技水品是蒸蒸日上一路领先。道法人治,中国是思想禁锢,中庸而圆滑,面善而心恶,科技水品是一路下滑,再无长进,百姓是血性尽失再无抵抗外族入侵之拔刀相向的勇气!

所以,道有道不足,儒有儒弊端,道为上,儒为下。然,其儒道只差,差之千里,不是一星半点。现如今都在提回归国学,而国学千万不敢囚困于儒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国学,法墨儒释道,兵家带杂家,一个不能少,兼容并蓄,去其糟粕存其精华,才是回归正道。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唯此,中华可兴,未来可期。


行云流水


孔子半部《论语》治天下,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

孔子与老子都是顶尖级的大神,他们的思想影响了我们炎黄子孙两千多年,都是伟大的人物。谁的思想更高,这个很难定论,只能是相对而言的各自的思想侧重点不同。

孔子的思想言论,是有生活的具体细节,因材施教的就地发挥观点,这样的言论是比较生动的令人印象深刻。

老子的思想言论基本集中在《道德经》,儒家的一些经典中偶尔也有对老子在当时的观点的零星记载。他的思想言论不是像孔子般具体付诸于生活,而是抽象化的剥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以治国为例,《论语》中就有非常多的治国态度、策略、方案等等的具体,而老子对治国,就抛出一句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是非常抽象化的总结。

孔子注重现实生活,老子注重精神层次。

孔子教人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如何做到仁义礼智信,如何做学问,如何为人处世。老子注重人在精神层次的解脱,如何看到世间本来面目,如何发现宇宙规律,如何看待生死。

当然,孔子在精神层次也有论述,只是比较少,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所以孔子在精神层次的生死探讨与老子对宇宙规律的道可道非常道相比,他的思想言论多放在“事人”上。

以南怀瑾先生的一句话来总结吧: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醉墨客林世伟


老子是道家人物,长于宗教管理事务。

孔子是儒家人物,长于世俗管理事务。

老子是孔子之师。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实就是对老子等道家人物说的,这句话就是反映中国人🇨🇳人上三个如何实现团结的奥秘。

《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中国人,三个以上,就要形成一个首领,这叫道生一,这个首领要选帮手,就要选一个道家代表,就是一生二,首领在道家代表协助下产生一个儒家代表,这就叫二生三,儒家代表对这个人群进行管理,就叫三生万物。

中国社会是儒为中心的社会,正是道家学说提倡的,因为他们是儒家的领导,是首领和儒家代表存在的灵魂,而首领,是整个体系存在的意义,儒家代表,则是整个体系存在的基础。


河东来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又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孔子没闻到道,老子可以道却非常道。

名,孔子非常重视名,老子可以名却非常名。

据《史记》,孔子适周,问礼老子。老子毫不客气:子所言者,其人及骨皆已朽矣,,。

挨了老子一顿批评,孔子回去之后,对学生曰: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由此可见,孔子还是很谦虚的。

司马迁曰: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司马迁引的是孔子曰。

由此可见,尽管孔子赞老子如龙,却对老子不以为然。

老子与孔子,谁的思想境界更高呢?

彼此彼此,半斤八两。


赵日金141


从思考的时间轴看,孔子只看到了周,而老子看到了人类早期、至少在氏族社会。

从天地人的空间看,孔子只关注人,而老子先研究天道、然后以天道规范人道,即德。

从思想的深刻性和逻辑的严密性看,孔子远不及老子。

那为啥老子的知名度远不及孔子呢?

一是老子思想太大太理想化,与老子格局差太多的人不会认同。事实上,历史上的盛世都是奉老子思想的。说明还是有皇帝达到和认同老子的思想境界。

二是人为宣传上,几乎没有一个朝代明确宣传老子,而明确宣传孔子的为常态。

说的不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