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對岸的光榮與夢想-臺灣特色的半導體之路(一)

昨天我們講了韓國的半導體發家史,和打敗英特爾奪得營收第一寶座的三星。實際上,如果以市值來算,早就有一家公司打敗過英特爾,那就是位於我國寶島臺灣的TSMC — 臺積電。

如果說三星在存儲市場佔據半壁江山,那臺積電在半導體代工方面也是獨步江湖,在先進製程上更是幾乎壟斷:

海峽對岸的光榮與夢想-臺灣特色的半導體之路(一)

上篇我們講韓國憑藉5000萬人口硬槓美國日本,2017拿下全球半導體第二名的位置(產值868億美元),跟韓國人的民族性分不開。臺灣可是憑藉2000萬的人口,長期佔據這個第二名位置,去年也只是因為內存漲價才屈居第二(產值805億美元),這可是我們中國人!豈不是更厲害?自豪的同時也有些羞愧啊,讓我們來追根溯源看看。

臺灣芯片行業也發端於領袖人物的遠見和政府的扶持,1974年,後來被稱為臺灣“集成電路之父”,時任美國無線電公司(RCA—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研究室主任的潘文淵,受臺灣官員邀請回臺,提出發展集成電路技術做為未來臺灣新興工業發展方向,以技術密集的工業定位取代過去加工出口區式的勞力密集工業定位。取得了千萬美元的經費進行技術轉移。怎麼轉移呢,就是去美國RCA學習,全套引進技術,電路設計、光罩製造、晶圓製造、包裝與測試技術,還包括進生產管理,而且協議規定RCA必須回購產品。同時他與臺灣的“科技之父”李國鼎等人發起以海外華人為主要成員的電子技術顧問委員會,任領導人,提供臺灣發展電子工業的技術諮詢。

(下圖為1976年,工研院派員赴美國RCA訓練。與RCA公關主任合影)

海峽對岸的光榮與夢想-臺灣特色的半導體之路(一)

這個事情,你如果細想起來很有意思,咦,你一個海龜,就是牽了個線,幫公司賺好多錢,又拿好多諮詢費,還有個千秋萬代的名聲!世界上哪有這麼好的事情? 確實,這在當時也招致非議,李國鼎利益輸送的指控不絕於耳。蔣經國詢問李,什麼是半導體?李回答,不知道。蔣經國讓李國鼎弄清楚了再說。李國鼎堅持,就是因為不懂才要設立科技顧問委員,最終得到了蔣經國的認可。你再聯想現在臺灣的情況真是十分唏噓!怪不得半導體雙雄之一的曹興誠改了新加坡籍!

忍不住又扯遠了。。。事情來到1980年,臺灣的工研院成立了臺灣第一家集成電路公司,因為原始股東企業的名稱中都帶有一個“華”字,企業被命名聯華電子(UMC)。UMC和TSMC長期並稱為臺灣半導體雙雄,現在雖說差距比較大了,可由它設計部門分出去的聯發科(還有一眾“聯”字輩公司)可是家喻戶曉。UMC的大陸情節很深(其實臺基也一樣!),2001年蘇州成立“和艦科技” (取寓意“鄭和的艦隊“,是不是很像一艘大船?可惜只造了一艘):

海峽對岸的光榮與夢想-臺灣特色的半導體之路(一)

2014年成立廈門聯芯:

海峽對岸的光榮與夢想-臺灣特色的半導體之路(一)

雖經波折,但現在都還不錯,今年六月宣佈打包申請A股上市了!

值得注意的是,UMC是政府佔股70%,民企佔股30%。這開創了臺灣特色的半導體商業模式—公股私人企業。這一模式也在現在的中國半導體屆四處開花。

越扯越遠。。。沒辦法,臺灣芯片業跟大陸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互相嵌入的非常非常之深。今天就到這吧,明天台灣篇當之無愧的主角—臺積電—終於要登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