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怎么样?

手机用户51671207476


能造小涵道比大推力军用发动机的国家全世界也就只有五个,就是五大常任理事国,如果再加上民用领域的大涵道比发动机,那么乌克兰、加拿大等国家也可以算进去,所以,题目中问到的“中国的航发怎么样”主要还是看你是怎么比较的,毕竟航空发动机技术号称是人类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集人类科技之大成的产物,就算不分军、民领域,全世界有资格玩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也不会超过双手之数!


而我们国家的航发水平主要体现在小涵道比大推力军用航发上,大涵道比民用发动机领域就没啥好说的了,不是说在民用方面我们完全没有自主研发能力,而是凡是跟“民用”扯上关系的东西,最终都会扯到商业问题上面,而在商业上最重要的并不是什么技术,而是成本和利益,有时候为了尽可能的压缩商业成本,在技术上做一定的妥协是很正常的,毕竟商业不是国防,航空发动机也不是大白菜,短时间内自主研发一台商用航空发动机的资金绝对是海量的,但是考虑到仅仅是商业用途以及经济性的问题,还不如直接引进来得方便,目前我们的重点还是要放到军工方面,军用领域的航发实现技术突破远远比民用领域重要,因为,在五常中,我们的军用航发技术确实不咋样!

第一梯队是美国和英国,美国的通用电气(GE)、普拉特·惠特尼(PW)和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即劳斯莱斯,RR)这三家公司是世界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三巨头,不过英国的罗罗目前主要偏向于民用方面,军用领域也有涉及,“鹞”式战斗机、“狂风”战斗机等以及直升机上的涡轴发动机,罗罗都是能造的;至于美国的普惠和通用电气就不用说了,F15和F-16的部分型号、F-22、F35等飞机的发动机都是普惠的,通用电气的F110系列发动机在后期的F15E系列中有装,总之,目前世界上最大三个航空发动机联合体就是通用电气、普惠和罗罗!

然后还有俄罗斯,人家的礼炮公司(即莫斯科礼炮航空发动机联合体公司)和留里卡-土星航空发动机联合体公司(是土星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和留里卡设计局的结合体)还是可以的,礼炮公司有AL31F系列和99M系列发动机,留里卡-土星联合体则有117S以及AL-37FU发动机。虽然一直在说俄罗斯啃老本,发动机也没啥创新,所谓的下一代发动机就是在前级型的基础上大改,但是不管是不是老本,我们目前还比不上人家是真的,起码现在我们还要跟俄罗斯买发动机不是么?

▲M88发动机

至于法国,也是一个工业大国,造飞机、造航母啥的都还行,发动机也同样可以造,阵风战机上的M88系列发动机就是法国最新一代的航空发动机,当然,由于斯奈克玛和GE公司之间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M88的技术基础跟GE的F101发动机核心机GE9以及演化型E88脱不了关系,当然,这个没影响,反正自己不用靠外界帮助能改能修那就是“自主研发”,至于我们国家,涡扇-15没出来之前,撑门面的还是涡扇-10系列,涡扇-10比不得美英俄,法鸡的M88还是可以比一比的,而且M88是中推,涡扇-10是大推,不过在技术成熟度上面,可能M88要有优势!总之,我国的航发水平虽然在五常里面不咋样,但是碾压五常之外的国家还是绰绰有余的!


哨兵ZH


中国的航空发动机还算是很先进的。中国的航空工业通过长期的奋斗建设,到现在为止已经能够生产出基本全系列的航空发动机了,不过在先进性上,虽然已经很先进,但是距离最高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

图为我国的太行WS10系列发动机。


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比较艰难的一大原因是,西方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甚至是航空发动机的加工设备领域都对我国进行了严格的禁售,长期以来,我国获取不到世界上一流航空发动机的设计思想、设计结构、子系统创新等新事物,更接触不到航空发动机加工领域新的手段和方法。

图为我国的太行发动机。


我国没有办法,只能是在本来就比较薄弱的基础上,自己摸索发展,这样免不了要多走一些弯路。但是令人敬佩的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已经拿出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推力战斗机涡扇发动机,太行WS10系列,并且已经生产了300多台,广泛装备在歼11B和歼16、歼15、歼20、歼10等战斗机上,早先研发出来的WS9发动机则早已经装备飞豹战斗机多年。

图为正在伊尔76运输机上测试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更不容易的是,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已经研发成功了WS18和WS20,一个中等涵道比一个大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实现了大型军用运输机和大型战略轰炸机动力的国产化,正在研发的CJ1000发动机,可以作为大型客机的动力,中等推力的战斗机涡扇发动机WS13也已经在枭龙战斗机上装机测试,可以说,我国目前已经是仅次于美俄的世界第三的航空发动机研发大国,产品系列非常全面,在WS15研发成功后,就将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了。


海事先锋


关于我兔的航发水平,最大问题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有的航发都没有与自主设计有关的核心知识产权,也就是说核心机的原型机全部都是仿制或者参考国外成熟航发的。因此我一直认为祖国航发技术水平在世界上也就是二流垫底(个人观点,航发第一梯队:美国鬼子的普惠,通用电气,英国佬的罗尔斯罗伊斯,也就是造豪车的劳斯莱斯;第二梯队:老毛子俄罗斯,寿命太低,大修时间只有800多小时,美帝则有5000-6000小时,据说f119和f135正在往1.2万小时大修时间狂奔。毛子发动机还有油耗高,冒黑烟,燃烧不充分的毛病;法国佬,法国佬的发动机可靠性能确实还可以,但是推力一直上不去,主要是缺乏相应的增加推力的技术和材料;处于这一梯队垫底的我兔,材料技术和生产工艺这几年有长足进步,但是毫无自主设计元素,祖国的航发核心机都是参考国外成熟航发搞出来的,像涡扇9秦岭是英国的斯贝mk202,中推涡扇19原型是美国鬼子的F404,处于研制中的涡扇15核心机的原型则是毛子雅克141上的R179等等,但是据说太行的寿命通过不断改进有大幅增长,大修时间近2000小时了,超过了毛子的原版三姨夫),但是技术层面却不差,单晶涡轮叶片技术,叶片打孔中空散热技术等都是实打实的成绩,至于鬼子刚研发出来的xf91走的则是和法国佬一样的“技术不够材料来凑”的野路子,石川岛播磨在制造xf91时不计成本,不要命的往涡轮叶片里添加了昂贵的金属铼,从而达到了涡轮前温度1800°,使得推力达到设计指标,这种路子你在试做原型机上玩玩还行,量产机是要考虑生产工艺成本问题的,你让鬼子去量产一台试试看,它石川岛播磨不很快破产那才是怪事!而祖国则和美国鬼子一样,走的是涡轮叶片低铼甚至是无铼而用替代材料的路子,所以,从长远角度来看,鬼子的技术不够材料来凑的做法没有发展性,而这也是法国佬发动机推力一直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紫冥河


长期以来,因为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材料和技术封锁,航空发动机的性能问题一直都是我国航空工业中的短板。不过,最近成都航宇超合金技术有限公司方面传来好消息,宣布成功提取耐高温的金属“铼”,并攻克了航空发动机所需要的单晶叶片,今后国产航天发动机将不用再看欧美脸色。

国人不必再心痛,我们要拥有自己的大飞机了。

单晶叶片是航空发动机中温度最高、应力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部位,也是第一关键零件,它的铸造工艺直接决定了航空发动机的性能,而单晶叶片生产中最为关键的是金属铼的提取。金属铼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所有的稀土元素都小,比钻石更难获取。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全球探明的铼储量仅为2500吨左右,铼的价格跟白金的价格相仿,一克大概需要两三百块钱。早在7年前,成都航宇超合金技术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就曾在其下属的陕西省洛南县黄龙铺钼矿区矿山中斟探到铼,储量达到176吨,约占全球储量的7%,仅次于智利、美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  铼在技术上提取难度非常大,成都航宇超合金技术有限公司通过与湖南有色研究院的合作,花了一年多才攻克了技术难题,实现铼的提纯。

在突破外国企业的重重技术封锁后,2015年7月22日成都航宇成功出炉第一批产品,而且合格率一鸣惊人。之后,一直在不断改进中,如今见诸报端,想是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锋潮评测室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军事客机体系,但是还难以开发出世界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以至于中国战机无法在战斗中与西方最先进战机比美。

中国航空发动机产品,确实落后于美国发动机巨头普惠、通用电气和英国劳斯莱斯股份有限公司等的最新产品,也落后于俄罗斯最先进发动机。

西方国家对于向中国出口武器的限制规定,禁止西方公司向中国出售军用航空发动机,迫使中国依赖国产设计或直接购买俄罗斯同意出售的航空发动机,这确实是无奈的现状。

直接的影响包括,中国的J-20和J-31隐形战斗机,如果不使用加力,就无法像它们的主要对手F-22和F-35隐形战斗机那样进行超巡航。但是加力装置会令战斗机的隐形功能严重削弱,在战斗中容易暴露自身。此外,即使是中国最好的战斗机航空发动机,与美国最新发动机相比也存在可靠性问题。

因为航空发动机技术卡脖子,中国战斗机的性能目前还赶不上美国战斗机。因此如果中国战斗机跟美国或日本的战斗机在战斗中相遇,中国战斗机将会处于劣势。在可能的冲突当中,中国可能将依赖战斗机的绝对数量、先进的空空导弹来弥补航空发动机落后的劣势。

中国近年已经把战斗机航空发动机开发作为当务之急。西方智库估计未来二十年,北京将花费3000亿美元开发民用和军事飞机航空发动机。一些消息来源说,中国已经聘用一些外国工程师和前空军人员参与航空发动机开发。

一些西方专家估计,在未来20~30年里,中国可能能够开发出世界一流的军用航空发动机。中国最好的战斗机航空发动机WS-10A太行是由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制造,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超过250台WS-10A太行航空发动机,被安装到第四代的J-10和J-11战斗机上。但是这些航空发动机与美国先进发动机相比,仍然缺乏足够的动力。

在大型飞机方面,轰-6和运-20目前依赖俄罗斯发动机。

但假以时日,相信中国航空发动机将追赶上世界最前列水平。


加特林


迷彩虎军事为您回答。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可以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但是与传统的航空大国相比,我们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能够建造出性能优异且大批量生产的航发,无疑对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原材料、技术加工等方面有着很大的考验。

我国在研制航发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因为我们的原材料、高端技术加工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都严重不足。我国在舰艇、坦克方面都可以实现跨代生产的。唯独航发是不可以跨代生产的,只能一代一代的逐级研发。之前我国因为贪大求全,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航发还没有重大突破。

美国的航发能够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无非是他们重视,不计成本的投入资金、加强引进航发领域的相关人才、高端技术加工等方面。

我国在初期研发航发时,所投入的资金极为有限,资金量少乃至断流带来的,就是项目进程变慢或者停止不前,不能快速的出现成果。我国在航发领域相关人才极为缺乏,没有人才,谈和追赶和超越欧美航发呢?

我国在1975年,和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签订了生产斯贝MK-202发动机的合同。英国人是出了名的狡猾,并没有提供斯贝的全部资料,对我国留了一手。直到1999年,斯贝发动机的全面国产化版本涡扇-9才启动,2003年才完成全部研制工作。我国用了28年的时间才完全吃透斯贝这款第二代涡扇发动机的相关技术。

新一代的涡扇-18和涡扇-20与欧美先进航发相比差距有所缩小,希望我国科研人员再接再厉,早日研发出性能优异的航发。


迷彩虎军事


提起航空发动机,军迷朋友心里都会有种莫名的“痛”。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皇冠上的名珠”,尤其是军用航空发动机,也被人称为:战机的心脏。二战结束后,我国正处于最困难时期,国内:人民吃不饱,百废待兴;国际:美帝仍对共产党执政充满敌意,各种限制、制裁,且两强大搞军备竞赛、争霸等。无论国内、国际的形势,对我国来说,都需要从零开始。这里仅从军用航空发动机角度来谈谈:我国的航空发动机的现状。

航空发动机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晩。在我国从苏联/俄罗斯引进的战机中,航空发动机技术一直未随战机的进口而引进——各国把航空发动机技术都视作自己的“掌上明珠”,绝不肯轻易卖给第二个国家。唯一的例外,就是已经过时的发动机技术,才会出售。没有外来技术,仅能靠自己,这就是我国航空发动机科研人员最初的境况。在对引进战机的发动机的维修、保养等过程中,一点点积累发动机的相关知识。

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生产方面,我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设计水平、材料加工、生产工艺、资金投入等方面。这几个原因中,对我航空发动机工业限制最大的是:设计水平,而不是网上疯传的所谓:材料、工艺、资金等问题拖了后腿。这种说法流传最广,以致于一有×××材料获得突破,网上就是一片欢呼:发动机有望获得重大突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至少这类材料获得突破的新闻就有十几条,到了发动机上,就没动静了(涡扇10B例外)。


涡扇10

我国航科委主任尹泽勇称:我国航空发动机最大的短板就是——设计问题,设计能力落后是制约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主要问题。只有提高了设计能力,才能缩短反复实验、摸索的过程。也就是说,设计水平存在不足。

航展上的太行

以前我国发动机多走“仿制”之路,主要仿制苏联/俄罗斯产发动机,对基础研究不够,创新研究少,缺乏整套研制流程的经验。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航空发动机终于开始迈上了自研之路,如:太行、昆仑等。太行核心机还参考了美国CFM56发动机(民用、涵道比大)的技术,在工艺上参考了俄罗斯AL—31F发动机的技术。虽然是有所参考,然而设计到生产却完全是自主完成,算得上是我国自研。



涡扇10

而太行B型发动机,也已定型、量产,并已装备在我国三代半战机、四代机上,如:歼10C、歼20等。央视已多次作过相关报道,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查一下,这里不提。再有,央视还报道过:歼10C已试装一款具有矢量喷口的发动机,正处于试飞状态。可见,在矢量技术上,我国也已经有了突破。


航展上的太行发动机

涡扇10B,已经达到西方三代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水平,使用寿命、可靠性上也不弱于西方(我国航空发动机计算寿命方法与西方不同,尹卓将军介绍过相关信息),要略优于俄罗斯的99M1发动机(推力等性能),在使用寿命、可靠性上更长于99M1。这一点成就倒是值得祝贺,却不值得骄傲——这是美国等西方发动机强国二、三十年前就已拥有的技术,也就是说我们还差的远。至于有的人说,我们的航空发动机只达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六、七十年代的水平,这一点实在不敢苟同,估计是思想还停留在上个世纪——近十年是我国各个行业飞速发展的十年,在许多领域,不仅达到了西方水平,更在许多方面上超越了西方:量子技术、高铁技术等。


这是前几年国外媒体作的涡扇15的推测图,性能数据也是推测,与现在已知情况大有出入

涡扇15是歼20的配套发动机,具有矢量技术,已研制成功。央视也曾经报道过,歼20换装涡扇15试飞,结果没了下文。网上有消息称:涡扇15已定型量产,歼20已换装涡扇15;还说央视报道了。我是不相信,涡扇15如量产,歼20就不会是小批量生产了。且央视新闻等,我是每日必看,从未见此报道。应该是涡扇10B型发动机,网友误传而已。

涡扇15成功入役,才是我们该值得骄傲的事:大大缩短了与美国在航发领域的差距。补齐了我国最大的一块短板!


儒道之主


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到底怎么样呢?下面,我来解答这个问题。

航空发动机属于高精尖产品,技术垄断相当严重,而且难以在短时间内有较大进步,因为航空发动机牵涉的学科太多,包括材料学、流体力学、电子设备等等数不胜数的学科,而且因为水桶效应,任何一个学科存在短板,都会导致航空发动机水平受限,可以说航空发动机的水平就是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的水平。

除了学科水平,还和经济实力有关,因为航空发动机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某航空发动机著名设计师说过,航空发动机是试出来的,这个实验不是一般的烧钱,基本上这东西烧钱速度比你直接烧钱速度还快,上试车架24小时不停跑那都小儿科,飞鸟撞击试验撞一台废一台。再一个是制造工艺,尤其是大批量生产时的制造工艺。例如,涡轮叶片焊接采用的都是线性摩擦焊,通过高频率摩擦使材料局部融化融合再冷却,牢固程度最高,但是对精确度的要求也是最高,这个技术连美国都是引进的!这些东西都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这还是涡喷和涡扇发动机。涡喷和涡扇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成熟,短期内中国都难以赶上和超越西方。目前来说,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水平相当于西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水平。而如今的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研制下一代的爆震发动机,但中国仍然还在研发涡喷和涡扇。下一代的爆震发动机是最有潜力的全新革命性发动机,利用燃料爆轰产生的爆轰波达到压缩作用,每秒点火爆震100次以上,推重比可达20,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适用范围广、成本低等优点,传闻说“曙光女神”上装的就是这种发动机。

美军F-22A隐身战机所采用的F-119涡扇发动机为例,它的6级压气机、2级涡轮全部采用带空心单晶叶片的整体叶盘,3级风扇则全部采用宽弦叶片,所以它的推重比达到10,在迎风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最大加力推力超过15吨。所以,美军F-22A隐身战机能以1.7倍音速进行超音速巡航;而中俄的四代机歼-20、T-50只能暂时采用第三代涡扇发动机,要等待第四代发动机研制成功,飞机才能真正完成研制。

航空发动机对整个航空工业起到决定性作用,是保证国家安全、彰显强国地位的航空武器装备的“心脏”。目前,全世界能造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就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国虽然位列其中,但整体制造水平相对落后。

据统计,全新研制一型跨代航空发动机,需要二十几年的时间,比全新研制同一代飞机时间要长一倍,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多学科集成的工程机械系统,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顶上的明珠”。极大的技术难度也带来了巨额的投入资金需求。一台大中型先进发动机研制经费为20亿—30亿美元,更先进的高达50亿美元。

人们常说航空发动机研制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是因为航空发动机不仅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也是试验和试飞出来的。但是只有加强设计,才能减少“试验—修改设计—再制造—再试验”的反复摸索过程,设计能力落后是制约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主要因素,因而也拉长了研发周期。另外,缺标准、缺积累,也是一大短板。世界上先进的发动机制造商最核心的机密就是数百套的设计制造准则,他们凭借多年研发制造经验,积累出了一套标准体系。在这方面,我们还有不小差距。

目前,中国致力于开发国产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用于装备国产军用飞机的战略方向已经明晰,这一战略选择包含着重大的航空技术挑战,世界上仅有少数几家大公司真正掌握着这项技术。自2017年起,中国航发在全集团实施“铸心”工程,发奋要制造出航空动力“中国心”。


怀疑探索者


其实这次珠海航展,给我们最大的感触还是新航发的积极上进,队伍年轻而专业,大家也踏实肯干,而随着国家航发专项资金的逐步到位,相信我们的航发能够跟现在的中国无人机一样全面开花,蓬勃发展,2018年的珠海,中国航发人肯定能拿出来更多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想着到时候涡扇15有可能展出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1080, "neardup_id": 712433268798688414, "vname": "\\u4e2d\\u56fd\\u822a\\u7a7a\\u53d1\\u52a8\\u673a\\u884c\\u4e0d\\u884c\\uff1f\\u51e0\\u4e2a\\u7ec6\\u8282\\u6697\\u793a\\u4e2d\\u56fd\\u7b2c\\u4e94\\u4ee3\\u53d1\\u52a8\\u673a\\u5df2\\u7ecf\\u6210\\u719f.mp4\

革斤春风


中国航空发动机,究竟研发到什么地步了?主要受制于这个地方!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name": "\\u6700\\u7ec8.mp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