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曾領先一代的空警2000,還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2009年國慶六十週年大閱兵中,空警2000聯合“八一”飛行表演隊作為空中閱兵的第一梯隊參與檢閱,這是中國預警機的首次公開亮相。隨後,空警2000接連參加了2015年慶祝抗戰勝利七十週年閱兵以及2017年建軍九十週年閱兵。空警2000作為中國空軍第一款成功裝備的預警機,其研發道路之坎坷與意義之大,可以說是里程碑級的。

自力更生!曾領先一代的空警2000,還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早在上世紀60年代,為抵禦蘇聯超音速轟炸機的威脅,中國決定發展預警機,代號為“空警1號”。空警1號採用圖-4轟炸機作為平臺,機背裝有一部843型預警雷達,具備典型的預警機特徵。然而受限於當時中國落後的電子工業,843型雷達的抗干擾能力非常差,最終不得不於1971年暫停了空警1號的研發。從此後20年內,中國空軍再也沒有提出過預警機項目。

自力更生!曾領先一代的空警2000,還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海灣戰爭驚醒了中國軍隊,新型預警機的研發工作就此提上日程。空警2000從上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所經歷的風風雨雨早已被廣泛報道,因此筆者並不想在這裡贅述。雖然早期空警2000預警雷達的研製確實參考了以色列的“費爾康”雷達,甚至還準備直接採購。但是,空警2000從研發之初,其航電架構就採用了中國科技人員獨創的思路而不是簡單山寨西方。因此,這就是宣傳中“空警2000總體架構設計比美國E-3、以色列‘費爾康’先進一代”的根本原因。

自力更生!曾領先一代的空警2000,還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美國的E-3、以色列“費爾康”預警機分別於上世紀70以及80年代開始設計。由於此時數字電路剛剛普及而尚未取代模擬電路,因此這兩款西方的典型第三代預警機均採用了專用電路的封閉式架構。專用電路的優點是設計簡單,然而繁多的電纜也極大地增加了飛機的“死重”以及佈設效率。隨著預警雷達性能的不斷進步,採用專用電路的預警機顯然需要更多的功能電器櫃以及更多的電纜重量。這對於機體平臺動力與空間並不充裕的空警2000來說,明顯無法接受。

自力更生!曾領先一代的空警2000,還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因此,空警2000團隊早在預研階段就確立了基於網絡平臺的綜合式航電體系。綜合式航電以網絡為平臺進行數據傳輸,不僅在結構重量上要明顯輕於專用電路,而且升級方便且潛力更大,後者正是空警2000選用綜合式航電的最主要原因。不過軍用網絡不同於民用網絡的最大特點便是對抗干擾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況且空警2000指揮系統的數據傳輸指標為千兆以太網,這對20多年前的中國科技人員還是巨大的挑戰。

自力更生!曾領先一代的空警2000,還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雪上加霜的是,西方在獲得了空警2000有關情報後,隨即暫停了與中國在網絡測試技術上的合作。關鍵時刻,中電科首席專家孫宏提出了“土法上馬”的方案,用測試電話交換機的原理開始對千兆以太網模型進行研究,最終誕生出中國首個千兆以太網的網絡測試儀。有了千里眼(有源相控陣雷達)與智慧大腦(千兆以太網傳輸模式)的空警2000很快獲得了部隊的青睞。空警2000的最大探測距離超過450公里,最多可同時跟蹤60~100個目標並指揮十多個作戰單元。空警2000實現了編隊內基於數據鏈的信息共享能力,堪稱空中作戰的“定海神針”。

自力更生!曾領先一代的空警2000,還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歷經13年的艱辛研發後,最終空警2000於2007年加入中國空軍服役。不過受限於伊爾-76平臺數量的限制,空警2000僅僅製造5架後便停產。廣袤的祖國領空需要更多的先進預警機去守衛,區區5架空警2000毫無疑問在數量上嚴重不足。因此,基於空警2000總設計師王小謨院士“小平臺,大預警”理念的空警500預警機,彌補了空警2000數量不足的缺憾。

自力更生!曾領先一代的空警2000,還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空警500以運9運輸機為平臺,其生產數量顯然不會受制於人。運9作為輕型運輸機,其內部空間與載荷重量明顯要小於伊爾-76,而空警500的設計指標是全部功能不弱於空警2000,這使得空警500航電系統的研製工作絕對是“螺螄殼裡做道場”。這時,空警2000的綜合式航電架構給空警500的研發帶來了巨大的參考價值。空警500實現了光纖傳輸,部分設備間的數據共享甚至採用了加密的無線信號,從而減輕了結構重量。空警500的雷達直徑雖然小於空警2000,但空警500依然具備470公里的最大探測距離。同時,空警500還擁有電子戰功能,這是空警2000所不具備的。空警500相比於空警2000“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空警2000的研發歷史絕對會在中國軍工的功勞簿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