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药的现代循证解读: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效果得到证实

传统中药的现代循证解读: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效果得到证实


导语

说到中医药,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传统、经验和安全,还是缺乏理论与不靠谱?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不断经受着考验,同时,它也在接受来自国际医学界的注视。用循证科学阐述中医经验,是中医药得到广泛认同、走向国际化的必要前提。前不久,一项发表在权威期刊《自然》子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便将目光投向了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病治疗的中药——通心络。

撰文 | 苑天琪

制版 | 赵利

能“通心”的通心络

心脑血管病患者们服用的通心络是一种处方药,通常是胶囊或片剂。根据其药品说明,通心络含人参、水蛭、赤芍、冰片等中药成分,依照中医“君臣佐使”理论,各种成分比例不同,相互配合使用。

从功能上看,通心络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证”,能够改善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胸闷、胸痛和由脑中风引起的半身麻木、言语不利等症状。

通心络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代表药物,临床上已使用了二十余年,每年有数十万名心脑血管病患者服用此药物。通心络的临床应用如此广泛,科学家们也从未停止过努力,希望通过现代、严谨的研究方法,从数据而非经验上证明其疗效。此前已有研究证明,通心络具有降低血脂、抗炎、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稳定颈动脉斑块。而这次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研究,则为这一结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靠不靠谱,数据做主

此次对通心络效果的研究由山东大学教授张运领衔,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为组长单位,联合35家综合性三甲医院开展,是我国开展的第一个中药制剂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团队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出1200余名40-75岁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一组加用通心络胶囊,一组给予安慰剂,当然,为了排除干扰因素,两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拿到的是什么。

在用药两年后,研究团队通过颈动脉超声等手段观察了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板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结果十分令人振奋:相比服用安慰剂的患者,服用通心络胶囊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板块面积相对基准有所减少,血管重构指数也有所降低。这意味着服用通心络的患者,血管壁更加完整,颈动脉内斑块也更少,因此更不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颈动脉超声是常见且有效的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手段。通过观察颈动脉的健康程度和斑块形成情况,能准确预测人体血管的健康状况,为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研究者选择统计颈动脉超声结果来判断通心络的疗效,也是由于其稳定、可靠、易操作,能如实反映患者的血管健康程度。而研究结果也证明了通心络胶囊不但可以稳定血管斑块,且能逆转斑块对血管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传统中药的现代循证解读: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效果得到证实

(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变化 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m

借助科学力量,中医药未来可期?

长久以来,人们相信中医的疗效,却也不得不承认,大量中医药方剂和治疗手段缺乏科学的揭示和验证,唯一能够证明其疗效的,只有经验二字。因此,国内有大批患者对中医保持将信将疑的态度,中医的国际化也一直障碍重重。

虽然许多人认为“中医的效果无需通过西方体系验证”,但必须承认,现代医学有着完整严格的循证体系,能最大程度上地排除了各种因素的干扰,确保试验结果真实可信。因此,对通心络疗效的研究展示了另一种证明中医药疗效的可能性。在未来,我们也许会看到越来越多此类研究,通过科学的探究,用现代临床试验解读中医。而眼下,我们不妨先从“经验为先”转向“数据说话”,并拭目以待。

传统中药的现代循证解读: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效果得到证实

(来源:http://www.iheima.com)

参考文献:

[1] 中药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循证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3/424674.shtm

[2] M Zhang, Y Liu, et al. Carotid artery plaque intervention with Tongxinluo capsule (CAPITAL):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arallel-group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Scientific Reports.2019 Mar 14;9(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