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至少1億人領取電子社保卡,人社部:2021年形成“一卡通”

覆蓋全國超過12億人的社保卡將形成線上線下綜合應用模式。人社部日前明確,今年要實現至少1億人領取電子社保卡,到2021年形成線上線下“一卡通”服務管理模式。

據人社部網站消息,人社部辦公廳日前按照《“互聯網+人社”2020行動計劃》的有關部署印發了《關於全面開展電子社會保障卡應用工作的通知》。人社部信息中心有關負責人就全面開展電子社保卡應用工作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計劃用2-3年時間逐步實現電子社保卡的廣泛應用,形成社保卡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綜合應用模式。

據人社部數據,我國社保卡持卡人數已達12.5億人,覆蓋89.6%人口,目前社保卡在就業服務、社保繳費與待遇領取、就醫購藥以及其他民生服務方面已被廣泛應用。

電子社保卡是社保卡的線上形態,與實體社保卡一樣,是持卡人線上享受人社服務及其他民生服務的電子憑證和結算工具。電子社保卡遵循全國統一標準,由全國社保卡線上身份認證與支付結算服務平臺統一簽發、統一管理、統一驗證,與實體社保卡一一對應、唯一映射、狀態相同、功能相通。

2018年4月,人社部將福州、青島等地列入首批電子社保卡試點城市。在2019年4月23日舉行的人社部新聞發佈會上,人社部信息中心主任翟燕立介紹,一年來全國已經簽發了1000多萬張電子社保卡,覆蓋了350多個地市。

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電子社保卡作為線上身份認證憑證,可以代替實體社保卡在互聯網上實現身份認證。電子社保卡可通過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實現持卡人的線上待遇資格認證,參保人不用再跑腿做認證。電子社保卡還可用於政務門戶網站的快速註冊和登錄,例如在國家或省的政務服務平臺、人社部門公共服務網站等登錄頁,可以用電子社保卡掃二維碼實現快速註冊和登錄。

在便利性方面,群眾申領了電子社保卡,能夠在互聯網上查詢社保參保信息、就業人才服務信息、個人就業信息、職業培訓信息、職業資格信息、職業技能等級信息、創業擔保貸款扶持信息等等。

電子社保卡還能申辦線上業務,包括就業創業服務、社保服務、勞動用工服務、人才服務、調解仲裁服務等多類業務,可以在網上完成申辦。

電子社保卡同時具有移動支付功能,可用於線上參保繳費、考試繳費、培訓繳費、醫療費結算等等。許多城市已通過電子社保卡開通了就醫購藥服務功能,在就醫時出示手機端電子社保卡,看病後不用排隊就可直接線上結算,或者在購藥時完成掃碼支付。

人社部相關負責人稱,以上各項服務將結合各地的工作進度逐步開通。社保類功能也將在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門戶上線。“未來,持卡人可根據自己的用卡習慣,在不同的用卡場景下,自由選擇使用實體社保卡或電子社保卡。忘帶實體社保卡時,手機裡的電子社保卡也能同樣使用。如果掛失了實體社保卡,電子社保卡也不能再使用。”這位負責人表示。

在信息時代,如何保證電子社保卡的安全?對此,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電子社保卡基於實體社保卡安全體系,建立了電子社保卡線上使用的安全機制,由全國社保卡服務平臺統一簽發和管理,信息安全可溯。對第三方渠道APP採取授權管理,渠道接入前需通過功能測試和安全測試。涉及個人基礎信息、個人業務信息的數據,需經過個人授權、部門授權、渠道授權,確保數據安全和應用安全。全國社保卡服務平臺將建立線上業務訪問動態風險防控機制,對存在風險隱患的業務及渠道組織整改,必要時暫停或終止相關服務。

人社部表示,公眾可以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APP、政務服務APP、合作髮卡銀行APP、規範的社會民生服務APP等多渠道申領電子社保卡。目前全國已有138個APP或網站開通了電子社保卡服務,已開通的APP或網站列表可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網站查詢,持卡人自願選擇APP完成申領。

按照人社部的安排,2019年要在所有地市實現簽發應用全國統一標準的電子社保卡,不於10%的持卡人(即至少1億人)領取電子社保卡,所有地市均開通移動支付服務。2020年,不低於25%的持卡人領取電子社保卡,普遍應用於線上身份認證、就業人才服務、社保信息查詢、人社業務繳費、就醫購藥結算等業務場景,完成地方模式向全國社保卡服務平臺統一支付結算模式的切換。

最後到2021年,形成實體社保卡與電子社保卡廣泛協同並用的線上線下“一卡通”服務管理模式,為其他政務服務、金融服務、智慧城市服務領域深入應用電子社保卡提供全面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