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如何有效銜接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側重於從頂層設計角度為農村發展指明方向, 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意在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全面發展和整體提升。精準扶貧從致貧的因素出發, 針對不同原因, 採取不同的扶貧措施, 幫助每一個貧困戶脫貧, 側重於微觀政策。因此, 在實踐中需要將鄉村振興頂層設計與精準扶貧微觀政策有效銜接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國精準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是, 城鄉二元體制仍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障礙,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最薄弱環節仍在農村, 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明顯短板仍是“三農”。鑑於此,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而鄉村振興戰略對精準扶貧提出了更高要求, 強調精準扶貧的高質量。在脫貧攻堅的決勝階段, 實現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 對於打破城鄉二元體制、構建科學鄉村治理體系、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正確認識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邏輯關係

從任務邏輯上看, 精準扶貧是首要任務, 鄉村振興是深化和保障。自2013年精準扶貧戰略思想提出以來, 各項政策相繼實施。農村人口貧困狀況得到巨大改善, 農業現代化取得長足發展。但是, 農村民生領域歷史欠賬較多,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較大, 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需加強。過去資金、技術、人才等核心資源要素從農村到城市的單向流動, 造成農村“空心化”和“貧血症”, 成為新時代精準扶貧工作的“硬骨頭”和“深水區”。精準脫貧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前提, 鄉村振興又是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的有效手段。

從範疇邏輯上看, 精準扶貧解決絕對貧困, 實現全面小康;鄉村振興解決相對貧困, 實現共同富裕。精準扶貧強調通過公正透明的標準, 做到貧困的精準識別和精準退出, 從根源上消除絕對貧困;鄉村振興戰略在對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係變化的深刻把握上, 消除城鄉發展之間的鴻溝, 實現農村與城市的共富共贏。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 到2020年, 中國將實現現行標準 (2010年不變價2300元) 下農村人口的全部脫貧, 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人民溫飽有了充分保障。然而, 只要社會存在收入差距, 就會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低於當地平均數。近幾年, 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現擴大趨勢, 在絕對貧困現象消除後, 相對貧困問題將更加凸顯, 農村人口成為相對貧困的主要群體。

從時間邏輯上看, 要立足2020年和2050年這兩個時間節點, 在全面脫貧基礎上實現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都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確定的國家戰略。前者立足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後者著眼於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按照時間節點, 在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奔小康的基礎上, 到2035年, 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 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 鄉村全面振興,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全面實現。

準確把握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實施路徑

加強鄉村振興頂層設計與精準扶貧微觀政策的有效對接。鄉村振興戰略側重於從頂層設計角度為農村發展指明方向, 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意在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全面發展和整體提升。精準扶貧從致貧的因素出發, 針對不同原因, 採取不同的扶貧措施, 幫助每一個貧困戶脫貧, 側重於微觀政策。因此, 在實踐中需要將鄉村振興頂層設計與精準扶貧微觀政策有效銜接起來。

首先, 出臺由特惠向普惠逐步轉型的惠農支農政策體系。當前, 圍繞精準扶貧, 我們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戶的扶持政策, 保障了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和生產;在鄉村振興階段, 應在此基礎上擴大扶貧範圍, 實現扶貧資金逐步向非貧困戶開放, 激發農村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其次, 強化鄉村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健全精準扶貧政策的民主監督制度和考核制度, 提高精準扶貧的科學性, 實現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再次, 要堅持鄉村振興建設總目標與鄉村自身的特色結合, 制定差別化的扶持政策。精準扶貧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具體方向和工作重點, 在精準扶貧地區, 可以利用已有的鄉村資源, 結合當地特色, 發揮鄉村貧困人口主觀能動性。例如, 通過發展旅遊經濟, 實現經濟增長。

推進鄉村振興主體與精準扶貧主體的有效銜接。精準扶貧政策主要是針對農村中的貧困農戶, 採取特定的幫扶措施, 帶領其逐步脫貧, 而鄉村振興戰略是面向市場和各社會主體, 鼓勵社會各界發揮集體智慧, 發揚奉獻精神, 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都要求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 實現可持續的脫貧和發展。因此, 推進鄉村振興主體與精準扶貧主體的有效銜接, 不僅需要充分利用行政力量, 實現政府和農村貧困人口的對接, 還需要廣泛吸收社會力量, 併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一方面, 應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鼓勵更多的專家學者、技能人才企業、社會組織機構等, 通過下鄉擔任志願者、投資興業、捐資捐物等方式參與到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的工作中來, 引導激勵社會各界更加關注、支持和參與脫貧攻堅, 構建以政府為主導、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脫貧攻堅與鄉村建設模式;另一方面, 要藉助市場力量實現各類生產要素的高效率結合, 持續增加農村貧困人口的經濟收入, 為鄉村振興建設提供不竭動力。

實現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在技術層面的相互補充。當前, 大數據在推動農業現代化生產、完善建檔立卡的信息化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鄉村振興戰略與精準扶貧政策的有效銜接需要技術的相互補充, 應將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的技術發展納入國家農業信息化發展計劃, 形成縱向相連、橫向相通的技術體系。在鄉村振興方面, 要加快鄉村地區的網絡建設, 引進信息技術人才, 通過大數據分析農業發展市場需求, 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並鼓勵互聯網企業建立產銷銜接的農業服務平臺, 提升農業綜合信息服務水平, 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走質量興農道路。在精準扶貧方面, 通過建檔立卡和扶貧開發信息化建設, 推進信息進村入戶, 完善精準扶貧數據庫, 實時記錄扶貧成果, 為建檔立卡戶精準退出提供數據支持和技術保障。在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的實際工作中, 開展技術的相互補充, 有利於實現工作的精準化與科學化, 提高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各類資源的使用效率。

全面建立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保障機制

加快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 持續改善鄉村相對貧困人口的發展條件, 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例如, 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以生態宜居工程鞏固易地扶貧搬遷成果。關注消除經濟貧困與精神貧困, 堅持扶貧和扶智、扶志相結合, 培育鄉村貧困人口的生產能力。要激發農村創新創業活力, 加強宣傳與引導, 總結精準扶貧與鄉村建設的經驗, 確保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和防範返貧, 探索統籌解決鄉村貧困的政策措施。

努力夯實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的基層組織建設, 健全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組織體系, 加強鄉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 強化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工作的責任與保障, 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建設情況作為基層幹部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 加強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制度的建設, 強化對農村基層幹部和黨員的日常教育監督, 引導基層組織始終堅持為農村和農民服務的正確方向。

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如何有效銜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