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床剛發現立枯病,噴完藥後,發病面積擴大了,怎麼回事?

田俊超白


水稻立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土傳病害,致病菌為鐮刀菌、腐黴菌和絲核桿菌。

水稻立枯病的表現為葉片捲曲成針狀顏色由綠色變為灰綠色繼而變為黃色,根部有黴層,莖基部有菌絲並伴有酸臭氣味,拔苗時會從莖基部折斷不能連根拔出。

立枯病的病因是

1、土壤殺菌不徹底,床土溼度過大,並遇到低連續溫天氣。

2、土壤PH值過高。水稻苗床最佳PH是4.5-5.5,在酸性環境下,致立枯病的真菌活性最弱。

3、種子抗性差或播種時遇到連續低溫長時間不能萌發消耗種子能量,這樣的種子出苗後變為為弱苗。

發生立枯病要用殺菌劑+生根產品+植物調節劑進行防治,一般來說效果明顯。題主說的立枯病用藥後反倒嚴重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1、題主說的剛發病可能是觀察不夠細,如果能夠仔細觀察可能兩三天前就已經有葉尖不吐水的情況發生了,如果那個時候用藥效果會更好

2、題主用的藥是什麼渠道來的?質量如何?使用方法是否正確?

3、是否對症。很多農戶甚至有些所謂的專家經常會把青枯病當成立枯病,青枯病的表現和立枯病非常相似,他倆最大的區別是立枯病的苗不能連根拔起,青枯病的苗可以;立枯病是真菌侵染而青枯病是生理性病害。青枯病需要從管理上下功夫,加大通風,控溫散溼,同時還不能通風過急,注意培養新根,幾天後生出新根病情就會有所緩解。

4、治病需要過程,沒有藥到病除的神藥。有時候你看的的不見得是真的,你覺得病情嚴重了,其實秧苗內部正在發生好轉。






深呼吸0409


水稻苗床剛現立枯病,噴完藥後,發病靣積擴大了,這麼回事?

水稻秧苗立枯病,是早稻育秧期間碰到低溫多雨年份的氣候性病害。也是旱育秧2/3葉間的常見病,對於立枯病的防治,多年來的實踐證明,一定要在灌水的同時輔以農藥防治,如果不灌水上秧板,光靠農藥防治,病情不定能抑制,如果溫度不見回暖,仍有繼續擴大的的可能。因為秧苗在低扵12攝氏度生長受阻容易遭受病菌入侵,秧苗本身抗病性下降,通過灌水旣能增加土溫,又能防止病菌在土圵中傳播,如果再配以農藥噴灑病情肯定能得到控制。

提問所描述的施用農藥後立桔仍然擴大,那就在有沒有灌水上找原因,和秧床消毒及施用藥劑的真假有無偏差等。

不過再提醒一下,早稻秧苗立枯是局部性的,不會有滅絕的危險,一般損失一二成秧苗,只要加強轉暖後管理,定能挽回損失的。


天天行3


水稻育秧期間出現的立枯病是苗床常見的土傳病害,表現為發病迅速;蔓延速度快;地上莖基部枯黃腐爛用手拽容易斷;並且根系發黃,發病較重是還會出現根部腐爛冒水的情況。基本上出現立枯病,整棟棚的秧苗都不能上插秧機了,而且苗床期間立枯病還是不可逆的,只能控制病情不能好轉。而題主說的這個情況也是正常的,防病不及時,只依靠治,能治好嗎?

立枯病發生的原因很多,苗床溼度大、通風度不夠、秧苗素質差以及床土養分不足等都有可能引發立枯病,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苗床溼度太大,長期的不科學澆水造成水稻根系長期浸泡在溼度大的床土中,而溼度大正是立枯病病菌繁殖和活動比較適宜的條件。


對於題主說的這個情況來說,並不是說藥不好使,而是在您發現立枯病時,立枯病已經開始蔓延並且侵染其它秧苗了。此時噴施殺菌劑,只能是控制土壤中的病菌,不能控制已經被侵染的秧苗發病。而且,立枯病的蔓延和侵染速度是比較快的。

還有一點就是藥劑的使用方式不科學。一般苗床使用的殺菌劑都要求噴施之後洗苗。很多的稻農就趁著洗苗的機會交一次透水。殊不知,這樣做是不利於殺菌劑藥效發揮的。殺菌劑防治立枯病,要求洗苗將藥劑衝施到土壤表面,既秧苗莖基部的位置。但是打水洗苗,藥劑過分稀釋,很難起到應有的作用。

對於立枯病來說,防的作用要大於治。比如通風、“三看澆水”、調酸、補充苗床土養分以及噴施葉面肥等,通過調酸抑制土傳立枯病病菌的活動和繁殖,通過提高秧苗素質來提高對立枯病的抵禦能力,才是最有效的防治立枯病的方式。千萬不要盲目的以治為主。否則,吃虧的最終是您。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