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的大智慧:他一句話,解答了皇帝如何親賢臣遠小人

儒家經典一直都在教導帝王們要親賢臣遠小人,但是,歷史無情地告訴我們,自古以來,能做到這件事的人,少之又少。

即便是秦皇漢武,身邊也是不乏獻媚之臣。為此,漢武帝劉徹甚至因為奸臣挑撥離間,致使其晚年廢太子,父子相殘。

而大凡能做到親近賢臣的人,都能夠建立起一朝盛世。而其中的佼佼者,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屬了。

宋濂的大智慧:他一句話,解答了皇帝如何親賢臣遠小人

李世民任用賢臣,打造了大唐盛世,四海鹹服,隨便在國內拉出一個外交使節就能蕩平一箇中印度,可謂是人才濟濟。

李世民出身顯貴,能做到親賢遠奸,和他自身的修養有著莫大的關係。

但是,歷史上卻有一位出身布衣的皇帝卻同樣做到了這一點。對的,這個人就是洪武大帝朱元璋。

宋濂的大智慧:他一句話,解答了皇帝如何親賢臣遠小人

朱元璋從乞丐到天子,因為太過傳奇,被一代代地口述紙傳,已經是人盡皆知了。

那麼,朱元璋以一介布衣出生,卻能夠做到李世民那樣,與賢臣打成一片,憑藉的又是什麼呢?

筆者以為,朱元璋能夠做到與宋濂、李善長、劉基等治世能臣打成一片,還是因為朱元璋的出身。

朱元璋出身農家,做過和尚,當過乞丐,其不一樣的人生際遇,使得朱元璋比其它歷代帝王都懂人間疾苦。

宋濂的大智慧:他一句話,解答了皇帝如何親賢臣遠小人

當命運使然,朱元璋登上皇位時,自然也就更願意為百姓謀取福祉。那些奸臣出於獻媚而為之的事情,朱元璋能夠以自身經歷加以辨別,久而久之,身邊大浪淘沙就只剩下了些實幹家。

加上洪武年間,朱元璋對吏治的整治,大刀闊斧,不惜代價,使得官員不敢隨意舉薦那些能力不足的人。

那些只會拍馬屁,耍嘴上功夫的官吏,慢慢地就被排擠出了朱元璋的身邊。

宋濂的大智慧:他一句話,解答了皇帝如何親賢臣遠小人

有《明史》記載,朱元璋曾經召問群臣如何明辨善惡(臧否),宋濂為其舉例說明: “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這句話,在筆者看來可謂是寓意深遠。與善者做了朋友,那些不善的人自然也就不跟你做朋友了。

正所謂,地上種了菜就不會長草,心中有了善也就不會生惡。與善者做了朋友,惡者就不會再出現在你的朋友圈裡了。

朱元璋可以說是深得此中精粹,跟大明的一眾治世能臣打得火熱,還給臣子起綽號,絲毫沒有當皇帝的架子。

然後這些被朱元璋取綽號“老實羅(羅復仁)”、“黑丁(丁德興)”等一眾臣子,那可是各個推心置腹地為大明江山殫精竭慮。

當然了,朱元璋能夠成為為數不多的親賢臣遠小人的皇帝,也是有歷史原因的。

宋濂的大智慧:他一句話,解答了皇帝如何親賢臣遠小人

朱元璋由元末的眾多義軍中脫穎而出,也是經歷了優勝劣汰的,他手下那些只想著溜鬚拍馬,見風使舵的官吏,在朱元璋明顯不見優勢的情況下,大多早早地離開了朱元璋,另投他處了。

如果朱元璋只是一個從老子那裡繼承了皇位的皇子,那即便朱元璋知曉人間疾苦,也是很難做到彙集如此多的忠臣良將的。

畢竟,歷朝以來,奸臣輩出的時候總是各個朝代的中後期。這段時間裡,劣幣驅除良幣,造成了溜鬚拍馬之徒的迅速崛起,而那些本分的人卻被排擠出了權利中心。

於是,皇帝身邊就只有惡人可以做朋友了。自然也就做不到親賢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