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葬禮上,披麻戴孝,這披麻是啥講究?有何出處?

豆腐皮秦培高


披麻戴孝不光是在農村流傳,在全國各地都有流傳,覆蓋城市和農村。只是有繁有簡而已。披麻戴孝的“麻”字,指的是“桑麻”編織的粗糙麻片,然後經過縫製成孝服了,專門用於喪葬禮服,也就是“孝服"。它是五服之一,是承孝人的孝服,它和斬衰服、齊衰服只是輩分上有區別,但和大功服、小功服友較大的區別,因為大功服和小功服多用於女眷們披戴,






人們常常以觀五種孝服來判斷和死者的親疏關係,

不過,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只一般地白布孝服了,沒有那麼多講究了。至於披麻戴孝的出處,可以說只有一個,別的網友已經百度出來了,我就不再贅述了。


170937601劉捕頭


農村葬禮上,披麻戴孝,這批麻是啥講究?有何出處?

農村老人百年之後,兒女們披麻戴孝,這是大部分地區的葬禮風俗。至於為什麼要披麻戴孝,相信大多數人不清楚。下面,筆者就來分享一下當地的說法:



源於一個傳說

據說很早以前,一位老婦人有三個兒子,因為老婦人年事已高,已經到了商量著做棺材、辦後事的時候了,而每次三個兒子都是爭執不斷,甚至還大打出手。

老婦人聽了之後非常傷心。第二天就將三個兒子叫到自己床前,告訴他們自己死了不用棺材、不舉辦葬禮、也不用土葬,只需要用身下鋪的席捲住找個沒人的地方扔了就好。但是,需要答應她一個條件,就是從今天開始每天看看門前大樹上的烏鴉和貓頭鷹。三個兒子“喜出望外”,想著終於不用花錢了,就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通過長期的觀察,他們發現:烏鴉很小的時候都是老烏鴉外出尋找食物,來了餵給小烏鴉吃;等小烏鴉長大了,老烏鴉老了不能再外出尋找食物的時候,就變成小烏鴉尋找食物來給老烏鴉喂。而隔壁樹上的貓頭鷹則不同,小的時候也是老貓頭鷹找食物餵給他們,但到了老貓頭鷹不能外出尋找食物的時候,小貓頭鷹不是去找食物餵給老貓頭鷹,而是吃掉了老烏鴉。

看到這裡,三個兒子算是明白了,痛哭流涕非常後悔,都說從現在開始一定要好好孝順老母親。可說來也怪,等他們回去之後,老婦人已經走了,再也沒有留給他們盡孝的機會,正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

所以,在為老婦人舉行葬禮的時候,他們選擇像烏鴉一樣身穿素色衣服;並在身上批麻,顏色看起來跟貓頭鷹一樣,目的是為了告訴已經百年的老母親——“老婦人要他們明白的道理,他們明白了、也記住了”。

之所以這個習俗流傳下來,一來是為了表達對逝去人們的思念、不捨和懷念;二來,也是為了提醒後人,要善待自己的父母,尊敬他們、孝順他們。



披麻戴孝的出處

《儀禮》。儀禮中規定喪服要使用麻衣,並且分為斬衰(cuī)、齊衰(齊zī)、大功、小功、緦麻(緦sī)五個等級,稱為五服。五服分別適用於與死者親疏遠近不等的各種親屬,每一種服制都有特定的居喪服飾、居喪時間和行為限制。

您那裡關於披麻戴孝,又有怎樣不同的說法呢?

歡迎電擊右上方紅色【關注】,【農策分析】帶您瞭解更多三農資訊、幫您解讀更多涉農政策!

農策分析


葬禮文化,是有喪葬經濟造出來的。死了人,會有或多或少的像蒼蠅一樣的賺錢人會來賺錢,他們自編自演了一整套的節目。這種喪葬文化,在中國,從孔老二開始就有了。孔老二就是帶喪葬的演藝班子成名成家的。後來才從帶徒弟發展到了教學生。由師傅變成了老師。孔子人持聰明,也很上進。搞喪葬是他的職業,。這種文化二千五百年來一直有,屬三百六十行中的一個行業,一種職業。現在還有,而且做得越來越大了。據我所知,現在死一個人,沒有五萬人民幣是不能入土為安的。我把它稱作死人經濟。也就是活人要賺自己的錢,搞出一整套的葬禮來騙人錢財。當然,市場也是有買才有賣。我所發現的是買賣還可以不自願,就可以做成功的。尤其是死人經濟,最好做了。人死會發臭的,必須處理掉。買賣也就利用了必須處理,就可以無節制地加價。就好像進韓國的飯館吃飯,沒有一萬元,你是吃不飽飯的,就利用你必須吃飯了,十萬元你也得吃。你必須睡覺吧,房價一百萬一個平方米,也是好賣的。不賣你就得租吧?人活久了,人應懂人最最害怕的是人的必須。你也必須去排除人最害怕的必須,人才有丁點的安全感。這很重要的。人發財都是利用人的必須,你不從也不行。這叫控制,也叫統治。


用戶63611340705


披麻戴孝是生者出於對逝者(主要是晚輩對長輩)的尊敬而穿戴的葬禮服。中國的葬禮服叫孝服,都是白色,孫輩則再加上一點紅色以區別於子輩。白色象徵著純潔,但主要還是追求原色,不加印染,以達到一種我因悲傷而穿戴很素不再打扮的感覺。麻,是一種服裝材質,現在是很自然很高級的東西,但在化纖材質誕生之前只有麻、布、絲綢三種,麻最差,絲綢最高級,布普通。老百姓一般都穿布,所以也叫“布衣”,有錢人穿絲綢(叫綾羅綢緞),窮人穿麻衣。不知哪朝哪代出了一個算命的,很窮,穿麻衣,但算得很準,據說留下了一本書,叫《麻衣神相》,我是沒見過……言歸正傳,家裡親人去世,家屬們都很難過,平時無論是穿絲綢的還是穿布衣的,都要告訴大家我因為悲傷無心打扮,穿麻了,已經考慮不到審美了!而這種思維以及行為在我看來已經是“審醜”(怎麼醜怎麼來)了!這和西方人包括日本人的穿著莊重的黑色葬禮服,節制、隱忍完全不一樣。孔子說過人的所有的行為都應該有節制,理想境界是“哀而不怨,樂而不淫”,可惜中華民族從來就沒有按照孔子說的殯葬禮節去做,反而是西方人包括日本人做到了。當然日本的葬禮服也是明治維新時由白變黑的。中國正處在由農耕文明向城市文明的轉型期,新舊交替,葬禮服也是黑白啥都有。將來我估計都會像日本人一樣學西方了。下面是江西農村披麻戴孝的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