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银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圆点53


不少人看过民国剧就会发现,那个时候流行的货币便是大洋,而且很明显大家能够发现,他们的一块大洋很顶用。因为在贿赂人的时候,就给一两块大洋,这些被贿赂的人都会觉得很高兴。那么,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如果换算成了现在的人民币,究竟能值多少钱呢?

中国最有名的大洋,应该就要算是袁大头。这个称呼是在民国北洋政府统治期间,银行发行的银元货币的别称,因为这是袁世凯政府统治时所定下的统一货币。当时他们是为了筹集军费,在1914年的时候发行了这第一套银元。后来,到1951年的时候,袁世凯早已去世了35年,但是这套银元却依然在被发行,最后,袁大头的总量发行超过了七亿多枚。在中国整个近代史中,这套银元算是最有名的,也算是影响力最大的通行货币。

我们来看看,在民国时期这一元袁大头能够买多少东西?1912年至1919年期间,一枚袁大头可以买到大约30斤的大米,10尺棉布,8斤猪肉,以现在的物价来换算,等于90到100元间。在1914年的时候,学校专职老师的月薪是70到100银元,兼职老师每小时按照3到8银元来算,教务主任,校长的工资会更高,差不多在150银元左右。这样一换算,和现在的工资再进行一下对比,一枚袁大头应该就等于100人民币。

当然了,现在的袁大头的都差不多可以相当于是古董了,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因此现如今的一枚袁大头,可就不是100人民币能买到的了。


风云历史


21世纪的人对银元的概念都比较模糊,不过从清朝晚期到抗战爆发前,中国的首要流通货币就是银元。清朝垮台后,时局出现了一些相对的失调,市面上开始出现各种规格纷歧的货币流通。这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钱银之间折算繁琐,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日子。 为了处理这种失调局势。在1914年间,袁世凯在我国的首都北京,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了《国币规律》及《国币规律施行细则》两本有关于当时货币(也就是银元)的书;由天津造币厂开始铸造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也就是老百姓们俗称的“袁大头”。



那么民国时期的银元到底等于现在的多少钱呢?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不过因年代相隔、以及时代发展变化太快,可能不太好做比较。

一、从最基本的说起,生活日常用品。1912年至1919年,米价恒定为每斤米3.4分钱,1银元大约能够买到30斤大米左右;


猪肉的每斤大约平均在1毛2分至1毛3分钱,1银元大概能够买8斤猪肉左右;棉布每市尺1毛钱,1银元大概能够买10尺棉布,还有很多物品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来对比一下当时的物件和现在的物价。30年代在北平(北京),一块大洋(银元)可以吃一顿涮羊肉;在上海(当时上海的物件似乎普遍比北平高出%10左右),一块银圆可以请两人吃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银圆大概可以买20张门票左右,也就是请十几到二十人去公园玩都没有问题。至于精神食粮报纸,一份报纸零售3分钱,一块银圆就可以订阅一个月的报纸。在民国前期,5块银元就能买一头大水牛。

三、从工资方面来了解。例如鲁迅先生


在民国初期做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时月薪是300银元,大概相当于现在至少3万元人民币左右;一般的工人工资当时是5到10个大洋;云南总督(当时是蔡锷将军)月薪65个大洋左右。还有很多各个行业的资薪情况,不好一一列举。

按民国中后期当时物价以及现在的物件来折算:一银元大概约等于现在人民币的90多到100元左右,民国前期较高,1银元可以大概相当于现在200人民币左右。



注:因当时各个城市的物件以及情况等均有不同,所以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黑白HK


民国的银元目前普通的袁大头在500元一枚左右。

民国银元品种非常多,尤以开国币孙小头(孙中山头像)、帆船、袁大头(袁世凯头像)较有市场,而其中袁大头最为普遍。而银元又分壹圆,中圆(伍角),贰角,壹角四种常见币

银币并不是足银,其中壹圆含银量89%重26.6克;中圆(伍角)84.5%,重13.3克;贰角80.4%,重5.3克;壹角82.5%,重2.6克。

以袁大头为例,其中民国三年最为普遍,目前普版价格约值500元左右。稀有银元有的价格相当高,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一枚的都有。

除中央政府铸造银元外,其它多个省份都有铸造,比如广东,云南,四川,黑龙江等等……


宁静的大海10189517


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所以算法也不一样。不光要看当时的购买力水平更要结合民国时期的生产力水平这样算起来才科学,所以民国时期的银元一圆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800到1000元的购买力。如果有出入请大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