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億營收之後,新希望劉暢:豬價上漲走勢明顯,2022年目標2500萬頭生豬出欄量

記者 | 趙陽戈

當新希望(000876SZ)在2018年年度報告中立下2022年突破飼料2500萬噸銷量、衝擊家禽10億隻屠宰量、衝擊2500萬頭生豬出欄量的目標時,惹來市場一片目光。近日,新希望召開2018年度股東大會以及社會責任報告發佈會,執掌新希望六年的劉暢攜公司管理層與界面新聞等十餘家媒體進行了現場交流。

690亿营收之后,新希望刘畅:猪价上涨走势明显,2022年目标2500万头生猪出栏量

從2018年年報來看,新希望實現營業收入690.63億元,同比增幅10.38%,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7.05億元,同比下滑了25.23%。新希望稱,近兩年農牧行業行情劇烈震盪、環保嚴管,疊加2018年以來的資金面收緊及宏觀不利影響,給公司常規經營活動之外造成損失,不過新希望認為,隨著國內環保嚴管形勢逐步趨緩、落後產能清退完成、上述影響因素在2019年將大幅好轉,其給自己設定的2022年目標或正是信心的體現。

從年報數據看,經過長期發展新希望中禽料全國第一,豬料、水產料及反芻料能位列全國三甲,2018年的銷售量在1700萬噸左右,面對2022年突破2500萬噸的目標,新希望方面似乎胸有成竹。據新希望高管稱,“飼料方面還是希望我們自身內延性增長,通過優化產品、精細化管理等使我們飼料自身競爭能力增強,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

禽屠宰環節,新希望目前憑藉每年約7億隻的禽屠宰量,約200萬噸的禽肉產銷量,多年來一直高居行業第一位,而更進一步的10億隻目標,似乎也並不遙遠。新希望陶玉嶺稱,“以我們的能力,包括隊伍能力、運作能力、管理能力,做10億隻是很容易的事,因為我們最近幾年的規模現在就是7-8億隻“,陶雲嶺認為,達到10億隻的目標需要做精,需要從兩方面入手,第一是重塑模式,第二是成為中高端渠道的第一供應商,“問題不在於數量,而是供應鏈管理,供應鏈可控、協同的問題。10億隻不是問題,關鍵還是看規模上去之後我們能做到多強,這需要從供應鏈中間找價值”。

690亿营收之后,新希望刘畅:猪价上涨走势明显,2022年目标2500万头生猪出栏量

另外豬養殖方面,新希望起步較晚,2018年共銷售種豬、仔豬、肥豬255.37萬頭,不過新希望的目光顯然聚焦在更遠方的2500萬頭生豬出欄量。

“2500萬頭的目標很堅定,目前各個要素齊備”,據新希望描述,土地要素方面,在2018年末已投入運營項目產能約400萬頭,新竣工項目產能達120萬頭,在建項目產能達440萬頭,另有已完成土地簽約或儲備的項目產能超1800萬頭,合計已超過2700萬頭產能。人才要素上,新希望目前已經完成了約1000萬頭生產規模的人才儲備,通過後續培訓已可滿足2019年度養殖生產的需求。資金要素方面,新希望公司擁有全球範圍內多家金融機構合計超過490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目前用信比例約為25%,儘管今年國內資金形勢日趨收緊,但公司全年平均融資成本仍然控制在3.99%以下,在行業內擁有絕對競爭力。

關於價格走勢,劉暢認為,經歷過去年的低迷和多方面的問題,豬肉價格上漲走勢肯定是比較明顯的,今年到明年大概率保持上漲的趨勢。至於是否會依靠併購的手段來實現2022年的目標,劉暢表示,兼併收購只是手段,可遇不可求,更多的精力還在於專注打造自身的能力,希望通過內生增長實現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