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投資中芯國際,一次完全國產的嘗試,也是擺脫臺積電的序幕

前些時候知乎一篇文章——“華為,一個巨無霸的崛起”,引起了廣泛閱讀。文中提到華為自2011年啟動智能手機業務開始,就憑藉著當初跟很多國際巨頭,如愛立信,諾基亞等廝殺的勇氣,幹勁,僅三年時間,手機業務份額問鼎國內冠軍。

華為投資中芯國際,一次完全國產的嘗試,也是擺脫臺積電的序幕

許多華為曾經的對手當看到華時都難免心有餘悸,因為他們太清楚華為這匹狼了。如今華為份額必在今年超過蘋果,據餘承東所說,最快將在2019年份額超過三星,悲觀一點可能是在2020.

華為投資中芯國際,一次完全國產的嘗試,也是擺脫臺積電的序幕

這一切都離不開數十年來瘋狂的研發投入,得益於華為獨特的體制機制——世界500強企業中唯一沒有上市的一家。這樣最大的優勢便是不用對業績負責,可以承受一定的損失,能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研發中,而不是被眾多高管瓜分的惡性循環。

三星業務很廣泛,其吸金能力很強,這是它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太分散的業務難以集中精力突破某一項技術。而屏幕,存儲等國內的企業如京東方,長江存儲可以代替三星供貨,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三星的配件份額將會被逐漸蠶食。

華為投資中芯國際,一次完全國產的嘗試,也是擺脫臺積電的序幕

因此,華為真正的對手,是蘋果。而攻堅的關鍵,就是高端機。蘋果全是高端機,若這塊份額被蠶食,股價勢必大跌,那麼,蘋果離衰落就不遠了。

上半年的P20 Pro把高端機城牆打開了一個缺口,搶到了到目前為止1200萬的銷量。下半年的Mate20系列,通過麒麟980,強大的AI,至目前,顯示是P20系列同時間段的3-4倍。預計壽命週期可達到3000萬以上的銷量。由於高端機使用人群數量浮動不大,因此只能是從蘋果口裡搶食。到時,蘋果是否會連鎖反應式的大潰敗,目前還不得而知。

華為投資中芯國際,一次完全國產的嘗試,也是擺脫臺積電的序幕

華為投資中芯國際,一次完全國產的嘗試,也是擺脫臺積電的序幕

而華為要實現拳打蘋果,腳踢三星的前提,屏幕,存儲等都有國產廠商代替,唯獨重中之重——芯片還需要臺積電代工,不然華為一塊芯片也造不出來。再說目前臺灣政局動盪,難說不會被美國授意想治中興那樣治華為,不讓給華為代工,那對華為來說將是沉痛的打擊。

華為投資中芯國際,一次完全國產的嘗試,也是擺脫臺積電的序幕

華為投資中芯國際,一次完全國產的嘗試,也是擺脫臺積電的序幕

華為投資中芯國際,一次完全國產的嘗試,也是擺脫臺積電的序幕

向來危機感極強的任正非可能早就知曉其中厲害,尤其是中興事件更是加速了健全建強國產產業鏈的催化劑。所以也就不難明白為什麼華為會與中芯國際開展合作,甚至不惜拿錢給中芯國際,爭取在較快的時間內達到根據先進水平,可能只有這樣,華為這個患有“技術不足焦慮症”的公司才會長舒一口氣。

所謂“技術不足焦慮症“即是”不把對手在技術上甩一條街,睡覺都睡不好。治療方法:研發出最好的技術。療效:可緩解,不可治癒。“

或許半年多前的”中興事件“,無意間開啟了中國這個”智能工廠“奔向星辰大海序幕,奪取技術制高點的夢幻引擎!

華為投資中芯國際,一次完全國產的嘗試,也是擺脫臺積電的序幕

華為投資中芯國際,一次完全國產的嘗試,也是擺脫臺積電的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