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軍前十個集團軍

蘇第一集團軍

全稱紅旗第一集團軍。1938年7月在遠東組建,屬遠東方面軍編成,當時稱濱海第一集團軍。1945年8月以前,駐守遠東。轄步兵第二十二、第三十九、第五十九、第二三一、第三OO和第三六五師,坦克第七十五、第七十七和第二五七旅,獨立坦克第四十八團等。1945年8月,在遠東第一方面軍編成內參加了哈爾濱一吉林戰役。8月11日,即戰役第三天,集團軍攻佔梨樹鎮。爾後,協同第35集團軍圍殲日軍密山集團,於12日攻佔密山築壘地域。在進攻過程中,集團軍強渡穆稜河,翻越老爺嶺,攻佔了林口縣,並派出先遣支隊進至牡丹江附

近。8月20日,先遣支隊攻佔該市,並與遠東第二方面軍的空降兵會師。歷任司令員:瓦西里耶夫;薩武什金;別洛博羅多夫。

蘇軍第三集團軍

1939年在白俄羅斯特別軍區以維捷布斯克集團軍級集群為基礎組建。當年9月參加了蘇軍向西白俄羅斯的進軍。衛國戰爭爆發時,集團軍轄:步兵第四軍、機械化第十一軍、第六十八築壘地域等。先後編入西方方面軍,中央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一、第二和第三方面軍。參加過斯摩稜斯克交戰、莫斯科會戰、庫爾斯克會戰、戈梅利一列奇察戰役、羅加喬夫一日洛賓戰役、白俄羅斯戰役、東普魯士戰役和柏林戰役。歷任司令員:庫茲涅佐夫,克列伊澤爾、普申尼科夫、巴托夫、日馬琴科、科爾尊、戈爾巴托夫。

蘇軍第四集團軍 

1939年在白俄羅斯特別軍區以博布魯伊斯克集團軍級集群為基礎組建。當年9月參加了蘇軍向西白俄羅斯的進軍。衛國戰爭爆發後,集團軍轄:步兵第二十八軍、機械化第十四軍、第六十二築壘地域等,在西方面軍編成內。7月底集團軍撤銷。9月底再次組建,直屬最高統帥部大本營。轄:步兵第二八五、第二九二、第三一一師,騎兵第二十七師等。參加過季赫溫攻、防戰役。先後編入沃爾霍夫方面軍、列寧格勒方面軍。1943年11月再次撤銷。1944年1月第三次組建,編入外高加索方面軍,駐防伊朗。歷任司令員:科羅布科夫、桑達洛夫、雅科夫列夫、梅列茨科夫、伊萬諾夫、利亞平 、古謝夫、索韋特尼科夫。

蘇軍第五集團軍 

1941年1月在基輔特別軍區組建。轄:步兵第十五和第二十七軍,機械化第九和第二十二軍,第二和第九築壘地域等。衛國戰爭開始後,編入西南方面軍。1941年?月11日至9月20日在基輔防禦戰役中遭德軍合圍,遂被撤銷。10月,在莫扎伊斯克築壘地域基礎上重建。轄步兵第三十二、第一三三師,坦克第十八、第十九和第二十旅等、先編入西方面軍,1944年入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先後參加過莫斯科會戰、勒熱夫一維亞濟馬戰役、斯摩稜斯克戰役、白俄羅斯戰役和東普魯士戰役。1944年4月調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後調到遠東編入遠東第一方面軍,轄步兵第十七、第四十五、第六十五和第七十二軍等。參加了哈爾濱一吉林戰役。歷任司令員:波塔波夫、列柳申科、戈沃羅夫、費久寧斯基、切列維琴科、波列諾夫、克雷洛夫。

蘇軍第六集團軍 

1939年8月在基輔特別軍區組建。9月編入烏克蘭方面軍,參加進軍西烏克蘭作戰。衛國戰爭爆發後編入西南方面軍,參加烏曼戰役,因損失嚴重被撤銷。1941年8月底,在步兵第四十八軍基礎上再次組建,先後編入南方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參加了頓巴斯戰役、巴爾文科沃一洛佐瓦亞戰役,1942年5月,在哈爾科夫交戰中遭合圍,遂於6月初再次撤銷。7月初,由後備第六集團軍改建第六集團軍,先後編入沃羅涅日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參加了沃羅涅日一伏羅希洛夫格勒戰役、頓河中游戰役、頓巴斯戰役、尼科波爾一克裡沃羅格戰役、別列茲涅戈瓦託耶一斯尼吉廖夫卡戰役和敖德薩戰役。1944年6月又一次撤銷。12月第四次組建,先後編入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和烏克蘭第三方面軍,參加了桑多梅日一西里西亞戰役、下西里西亞戰役。歷任司令員:穆濟琴科、馬利諾夫斯基、戈羅德尼揚斯基、哈里東諾夫、什列明庫利舍夫、茨韋塔耶夫、格盧茲多夫斯基。

蘇軍第七集團軍 

1939年10月在列寧格勒軍區組建,編成內有9個步兵師、1個坦克軍等。參加過蘇芬戰爭。戰爭結束不久即被撤銷。1940年下半年在列寧格勒軍區再次組建。衛國戰爭爆發後,轄4個師、1個築壘地域。先後編入北方方面軍和卡累利阿方面軍,參加了卡累利阿地峽和拉多湖地區的防禦作戰。1941年9月25日改稱獨立第七集團軍。1944年9月,參加了斯維裡河一彼得羅扎沃茨克戰役。11月調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1945年1月被撤銷。歷任司令員:戈列連科、梅列茨科夫、特羅菲緬科、克魯季科夫、格盧茲多夫斯基。蘇軍第八集團軍 193年10月在列寧格勒軍區組建,隨即參加蘇芬戰爭。衛國戰爭開始時,編有2個步兵軍和個機械化軍。先後編入西北方面軍、北方方面軍、列寧格勒方面軍、沃爾霍夫方面軍。參加過邊境交戰、塔林防禦、錫尼亞維諾戰役、突破對列寧格勒封鎖的戰役、姆加戰役、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戰役、納爾瓦戰役、塔林戰役、蒙海峽群島戰役等。1944年12月後,在愛沙尼亞駐防。衛國戰爭結束後不久即撤銷。歷任司令員:索邊尼科夫、伊萬諾夫、柳博夫採夫、普申尼科夫、謝爾巴科夫、舍瓦爾金、邦達列夫、蘇霍姆林、斯塔里科夫。

蘇軍第九集團軍 

1941年6月在敖德薩軍區組建,最初為獨立第9集團軍。編成內有3個步兵軍、1個騎兵軍,2個機械化軍、5個築壘地域等部隊。衛國戰爭開始後,編入南方方面軍參加邊境交戰,此後又參加頓巴斯防禦戰役、羅斯托夫攻防戰役、巴爾文科沃一洛佐瓦亞戰役。1942年起,先編入西南方面軍、南方方面軍、北高加索方面軍,參加了頓巴斯戰役、高加索會戰。1942年月,所屬部隊調整,集團軍先後轉隸外高加索方面軍、北高加索方面軍。參加了克拉斯諾達爾戰役、新羅西斯克一塔曼戰役。1943年11月,統率機關被撤銷,所屬部隊轉隸其他集團軍。歷任司令員:切列維琴科、哈里東諾夫、科茲洛夫、洛帕京、帕爾霍緬科、科羅捷耶夫、格

拉戈列夫、格列奇金。

蘇軍第十集團軍 

1939年在白俄羅斯特別軍區組建,編入白俄羅斯方面軍。9月參加向白俄羅斯的進軍。衛國戰爭開始後,編有2個步兵軍、2個機械化軍、1個騎兵軍等。在西方面軍編成內參加了比亞韋斯托克方向上的邊境防禦交戰。6月底在明斯克以西被德軍合圍,僅有少量部隊突圍。7月集團軍被撤銷。lo月重建,但未完成組建工作。11月,在伏爾加河沿岸軍區第三次組建。編有7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起初擔任大本營預備隊,後編入西方方面軍參加莫斯科會戰。1943年8月參加斯摩稜斯克戰役。此後又先後編入白俄羅斯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1944年4月在集團軍領率機關基礎上組建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所屬部隊轉交給第四十九集團軍。;歷任司令員:戈盧別夫、葉夫列莫夫、戈利科夫、波波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