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紅院士:腫瘤腎臟病學——推動醫學的交叉融合發展

刘志红院士:肿瘤肾脏病学——推动医学的交叉融合发展

劉志紅院士

撰寫者丨劉志紅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 國家腎臟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 ● ●

腫瘤患者常合併腎臟損傷,其可由腫瘤本身所致,更多是腫瘤治療過程中導致的急性和慢性損傷。腫瘤導致的腎臟疾病有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相關腎病、多發性骨髓瘤腎損傷、實體腫瘤導致的腎臟損傷等。腫瘤治療如手術、化療、免疫治療、細胞治療、放療、造血幹細胞移植等均可導致腎臟損傷。目前,腫瘤患者合併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功能評估、藥物劑量調整、藥物透析清除等缺乏專業的指導和管理。改變現狀不僅需要腫瘤專家的努力,更離不開腎臟病專家的參與,對多學科匯聚和融合的現實需求催生了腫瘤腎臟病學的誕生。

01

腫瘤腎臟病學拓展了對腎臟疾病的認識

以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相關腎損傷為例,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是指以漿細胞克隆性增殖併產生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為特徵的一組疾病。M蛋白的多樣性使由其導致的腎臟損傷形式多樣、重疊交叉,構成了一個特殊的疾病譜。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相關腎損傷可表現為腎小球病變、腎小管病變、腎組織瀰漫病變和血管病變。其中,“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免疫管狀病”“纖維絲樣腎小球腎炎”曾被認為是獨立的疾病,但由於病因尚未闡明,在治療上多為一些經驗性探索。將這類疾病置於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這個框架下重新認識,讓我們撥雲見日,顛覆了很多以往對腎臟病的認知。腫瘤腎臟病學的提出,對於促進臨床醫學的交叉融合發展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推動。

02

腫瘤腎臟病學凸顯了腫瘤治療中腎臟保護的重要性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臨床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腫瘤患者的生存期,但由於該類製劑在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也解除了免疫系統的抑制狀態,導致發生全身系統性的不良反應,並以自身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多見。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 cell)治療利用慢病毒載體進行基因改造,使T細胞表達腫瘤相關抗原受體,進而精準地攻擊和消滅腫瘤細胞。CAR-T治療過程中可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及組織損傷反應,如急性腎小管間質損傷、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徵、腫瘤溶解綜合徵。腫瘤治療採用的一些分子靶向藥物及多種化療藥物,均可導致腎組織病變、蛋白尿及腎功能損傷。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血液系統腫瘤的有效治療方法,但治療過程中的腎臟損傷問題非常突出。其中急性腎損傷在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中發生率約10%,非清髓異基因移植者約50%,清髓異基因移植則可高達76%,成為影響這類患者療效及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導致的腎臟損傷也需要高度關注。

總之,腫瘤患者在其病程及治療過程中合併腎臟損傷很常見,及時診斷、正確評估對於指導治療、保證療效及患者的遠期預後非常重要。在腫瘤患者的治療中,腎臟病醫師不應只是提供會診意見,而要參與到患者治療決策的制定、療效觀察和不良反應防治過程中,這也是腫瘤腎臟病學發展的重要內涵之一。

03

腫瘤腎臟病學強調重視腎臟病患者的腫瘤問題

腎移植術後腫瘤的發病率顯著增加,據文獻報道,我國腎移植受者腫瘤發生率為0.60%~5.17%,且隨著移植時間的延長不斷增高,成為患者帶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腎移植術後發生的腫瘤以泌尿系統腫瘤最為常見,其次為消化系統腫瘤。

腫瘤腎臟病學涉及範圍很廣,從腫瘤學角度來看,它包括從血液系統腫瘤到各類實體腫瘤,從免疫/細胞治療、幹細胞移植到化療、放療及手術治療。從腎臟病學角度看,它覆蓋了幾乎所有類型的腎臟損傷類型及病理表現形式,從蛋白尿、腎功能損傷的處理,到透析和腎移植。因此,無論是腫瘤專業,還是腎臟病專業都需要有一個整體的治療觀、協作體系和專業的團隊來推進這一領域的發展。

我們有理由相信,腫瘤腎臟病學不僅僅是代表了腎臟病學一個新的亞專業,更重要的是它的提出和踐行將推進臨床醫學的交叉融合發展。

刘志红院士:肿瘤肾脏病学——推动医学的交叉融合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