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书时,妈妈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给你带来了压力还是动力?

天黑请碎觉


别人家的孩子于我来说绝对是一个噩梦。

小时候妈妈老是说看谁谁怎样怎样,你又怎样怎样,似乎我就没有好的方面,搞的我是没一点自信,感觉自己在妈妈的眼里一无事处,以至于我甚至怀疑妈妈到底爱不爱我,并且对我的性格影响极大。

现在我有了孩子,我绝对不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儿,我会明确地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己的短处,有做的好的地方,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无论他什么样都是我独一无二的孩子,我都是爱他的。

我觉得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对比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弊大于利。


超人三娃妈


那年儿子读初一。有一天晚餐的时候,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一个朋友的儿子,学习优秀,多才多艺,还非常有礼貌,待人接物非常得体……

突然间,儿子撂下没吃完的饭疾步离开,留下一句“他好,就认他做儿子呗!”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我们这才醒悟过来。对“别人家的孩子”,孩子原来是那么敏感,就算我们并没有拿别人来跟他做对比!从那以后,我们说话特别小心,在儿子面前闭口不谈别人家孩子的事。

其实仔细想想,每个孩子本来都不一样,实在没有可比性。他能站在自己的条件上,做好自己就够了。或者说,非要对比的话,自己比自己更有价值。



世界那么大,永远有人把他比下去

我曾经在作文班做过一个调查,问他们最反感父母常挂在嘴边的哪一句话,结果“别人家的孩子”名列其中。

不是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吗?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对比,确实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世界那么大,比他强的人那么多,永远有很多人把他比下去。你说这样没完没了的对比,能不让孩子难过吗?

有的家长觉得对比才有动力,鼓励孩子嘛。想法是好的,可是我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自尊。有孩子和我沟通过,说妈妈怎么从来不拿成绩差的和我比呀?这样的对比,家长估计真的很少想过。不妨试试哦。



你想过比家长吗?

话说回来,如果你真的不觉得对比会给孩子造成心里阴影的话,那不妨让孩子拿家长也来个对比吧——小明家的爸爸开豪车,爸爸你开的电驴还三天两头罢工呢;人家小丽的妈妈会做披萨,妈妈你连包子都做得跟石头似的……你什么感受呢?

教育急不来,欲速则不达啊。别人家的孩子固然出色,自己家的孩子也有可爱的地方,何必非要拿孩子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记住,如果要让一棵树健康成长,绿色无公害养护才是最好的办法,否则整天恨铁不成钢,让树干伤痕累累的,能长得好吗?


大梦说作文


说说我小时候读书的真实经历,不管我们姐妹三个考一百分还是零分,拿第一名还是倒数第一名,父母都是不管不问的,因为我爸爸是读书无用论的拥有者,不管男女,他都觉得读书无用,他看到一个大学生读书出来做服务员,就以为千千万万的大学生读书出来做服务员的那种,他觉得读书害人害己,浪费家里的钱,还把年龄读老了,其实我小时候读书一向成绩挺好的,我弟弟他们小学的时候也不错,那个时候我小学写的文章和日记都是十几个农村小学的范本,还没上初中那些老师都认识我了,算是学校的名人了吧,不过我们拿回家的奖状都是无人过问的,我们是留守儿童,没人关心你成绩好坏,父母就希望赶紧初中毕业然后出去打工挣钱,我上高中是我妈偷偷用私房钱供我的,不敢让我爸知道,我爸说他把钱丢给乞丐也不让我上学,没人知道我以前哭了多少眼泪,埋怨世界不公,怎么会有如此的父母,时光荏苒,我已经快30岁了,现在想起过去读书的事情一笑而过,现在的我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对任何人都没有感情,有点冷血和残酷吧,反正都是逢场作戏的礼尚往来,不过我爸现在后悔他的老思想害了我们了,我两个弟弟初一没读完就出去打工了,现在都是社会最底层,我也只上了个高中而已,其实能力并不差,但因为学历的门槛在那里也只能去小公司混混,唯一的翻盘机会除了创业好像想不到其他的了。呵呵,那些读书无用论害死了多少人,不读书社会科技根本没有办法进步,哪里来的高铁飞机,希望大家擦亮眼睛吧,知识改变命运。


我是毛毛毛小姐


从我角度来说,给了我动力。小时候家里穷,真的穷,别人家有的我们家没有,别的小朋友有的我没有。妈妈从小就灌输:我们这样的家庭,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村里那个谁谁谁读书好厉害,最后去了哪里工作,收入怎么样?

从那时候起,心里就埋下了好好念书,寻找出路的种子。每次看到“邻家小孩”考得比自己好,享受夸奖和崇拜的时候,自己就把他当做追赶的对象,就暗下决心,努力吧,总有一天,自己也能享受那些东西。或许,这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吧。贫穷,有时候是压力,也是动力吧!


风掠过留痕


压力或动力的产生,从源头分析应当是外界和自身双方造成的。孩子自身可能会形成和同学、周围朋友的比较,家长亲戚或老师也可能会给给孩子下意识强调成绩的重要。

首先说说我自身吧,我的家庭范围相对叫小,父母和家族里的亲人走动也不是很频繁,所以我的信息接收还是比较集中。父母二人都是工作后才自考的大学,年代也不同,所以对我的要求就是我能考上本科学校就可以了。在这样的“轻氛围”下我很难有什么压力。没有压力也确实会丧失一部分争强好胜的动力,我爸比较聪明,他重视孩子的学习能力,所以从小就给我树立了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标杆作用,以至于我的想法也很简单——“我总不至于拼不过上一代吧”。就这样,还是考进了省示范高中。

“省示范”三个字的价值,除了体现在高毕业率上,还体现在名校录取率。这两个除了依托良好的师资条件,还依托较端正的学习氛围。“氛围”也是影响压力和动力的外界成因之一。试想一下,如果你身边的人都在努力考学,不说让你一样拼命,至少足以让你明白考学的重要性吧?

那压力和动力有没有效?当然有效!但万事讲究“过犹不及”。压力过大易导致焦虑,容易心理负荷过大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动力过大则易导致用力过猛忽视全局意识,反而拖慢自身发展。


有寝研究所


带来的是动力,不断地向比自己好的榜样学习,值到现在还在一个劲向优秀的人学习,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走着走着,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是不断拼博,不断奋斗,不断追求,不断实现了自己的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把自己培养得更加自信,更加独立,更加自强。然而当有了娃,把妈妈这种教育方法教自己的娃,突然间感悟到,拿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娃比,最伤娃心的事,也会让她的成功都得不到肯定,挫伤了她的自尊,失去了自信,变得自悲,总不相信自己会做,能做好!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她自己的优点,不要一味羡慕别人家孩子,自己的娃很棒,让她从小能从妈妈那获得安全心,这样会更出色。


阿英287183731


算是给了我动力吧,因为爸妈在农村,势力眼看不起爸妈,所以读书是唯一出路,只有考上了大学才有人看的起,那时不懂这些,只知道爸妈说的都听着,要不然初中毕业出来就打工了,虽然现在也是打工,但是意义不一样了!大学出来也算是给自己的心里安慰吧


蘑菇头的蘑菇


小时候读书!妈妈口中的孩子!在我们镇或者村中特别优秀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成绩特别好!可是我那时候学习已经比较好了!平时考试在班上第一名!可是妈妈好像觉得这第一名很容易一样!还是老是唠叨着要向其它孩子一样!科科靠满分!我觉得压力山大!毕竟我当时的条件不够好!自己已经够努力了!可是还是没有他们优秀!所以我觉得还是不要与别人比较!


xiaoligege123


如果只是说小时候,那么我就是别人家妈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也不一定很有出息。

所以压力没有必要,但要有做自己的动力。


父母研修班


压力,因为妈妈一直表扬别人家的孩子,我觉得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好像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是好的,自己家的什么都不好。搞得自己也认为自己是最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