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戏荟戏曲讲堂——豫剧代表剧目

《大祭桩》

百戏荟戏曲讲堂——豫剧代表剧目

《大祭桩》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的经典之作。李授在朝为官,长子李彦荣带兵把守边关。李家世代忠良,怎奈遭奸臣陷害,全家被驱逐出府,勒令离开京城。无奈之下二儿子李彦桂只得带领家人投奔苏州尚未成亲的岳父家中。岳父太势利,看见李家落魄,唯恐自己被连带,于是毁约退亲。还好小姐黄桂英贤良淑德,深明大义,准备给他们些钱让他们先安身下来。怎知其父借刀杀人,非说李彦桂是强盜,将他送入监狱,准备三日后问斩。黄桂英得知此事后愧疚不已,不顾一切前往祭桩。幸好把守边关的李彦荣得知此事很快返京昭雪冤案,于是全家得救。

《朝阳沟》

百戏荟戏曲讲堂——豫剧代表剧目

《朝阳沟》是豫剧现代戏的杰岀作品。该剧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于郑州,同年6月进京演出。其间,常香玉曾经扮演过栓保娘这一角色。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全剧共八场,写城市姑娘银环和未婚夫栓保相约,在高中毕业后同赴栓保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栓保先行,银环因母亲反对,左右为难,后经栓保鼓励来到了农村,但因不适应体力劳动,思想又产生了动摇。银环得到母亲病重、催她返城的信后,便不顾栓保母子的劝告,离开朝阳沟,途中与党支部书记相遇,受到了教育。归家以后,她发现母亲竟是装病诳她回城,当即对母亲提出批评,毅然重返朝阳沟。她母亲也随后来会亲家,也决定在朝阳沟落户。京剧、评剧、吕剧、眉户、滑稽戏等都移植、演出过此剧。

《穆桂英挂帅》

百戏荟戏曲讲堂——豫剧代表剧目

原名《老征东》或《杨文广夺印》。1954年,经宋词改编,更名为《穆桂英挂帅》,由河南省洛阳市豫剧团首演。剧本描写北宋时,西夏侵犯中原边境。辞朝隐居的佘太君闻讯,派遣曾孙杨文广、曾孙女杨金花去汴京探听消息。杨文广在校场比武,刀劈兵部尚书王强之子王伦,夺得帅印归来。穆桂英深感朝廷刻薄寡恩,不愿再为它效力。佘太君劝她以抵御西夏侵扰为重,穆桂英才挂帅出征。剧中《辞印》《挂帅》两场戏,抒发了穆桂英由感慨杨家历代忠贞而不获朝廷信任,到决定挂帅出征的自豪心情和为国为民的责任感。剧中经典唱词:“老太君她还有当年的勇,穆桂英我就无有了当年的威风?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充满了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

《七品芝麻官》

百戏荟戏曲讲堂——豫剧代表剧目

明嘉靖年间,定国公副将杜士卿前往保定,只为查访奸臣严蒿之妹、一品诰命夫人严氏的罪恶行径。途中遇到严氏的儿子程西牛要强抢民女林秀英,并杀死了秀英的哥哥林秀生。杜士卿拔刀相助,交战中,程西牛的管家程虎误杀了自己的主子。杜士卿救了林秀英,并帮她写下一张状书,要她去县衙告状。杜士卿离开保定回京,严氏率领众家丁来到林家威胁逞凶,还打死了林秀英的父亲。清苑县知县唐成为官清廉,他一上任,就下乡查看民情,恰遇林秀英拦路告状。因正逢巡按在此地视察,唐成去按院秉报。诰命夫人严氏接踵而至,颠倒黑白,大闹公堂。这时,林秀英也赶来告状,呈上杜士卿的状书。按院的官员们见双方各有后台,不敢审问,顺手把案子推给了唐成。唐成决心为民做主,他在县衙内升堂审问,以确凿的人证物证,驳得诰命夫人理屈词穷。蛮橫不可一世的诰命夫人终被唐成扣押,解压回京城听候判决。

《对花枪》

百戏荟戏曲讲堂——豫剧代表剧目

《对花枪》一剧取材于瓦岗寨传说。故事说的是隋朝末年,一个叫罗艺的少年进京赴考,途经姜家集时,不幸病倒,被姜桂芝的父亲回家中,并让女儿姜桂芝向罗艺传授姜家花枪二人一同练习花枪,日久生情,彼此爱幕。由姜父做主,两人结为夫妻。一年后,罗艺再次赴京应试,这时姜桂芝已身怀有孕。离别后,路途遥远,音讯难通。后来姜桂芝父母相继亡故,桂芝只得带着儿子离开家乡,后流落在龙口村。隋朝战乱四起,罗艺投奔了瓦岗寨,又娶了个妻子秦氏,生了儿子罗成。四十年后,瓦岗寨史大奈、尤俊达到龙口村借粮,姜桂芝因而得知罗艺在瓦岗寨,于是带了儿子罗松、孙子罗焕投奔瓦岗,以求一家人团圆。罗艺害怕现在的妻子秦氏和儿子罗成怪罪自己,又怕在众人面前有失自己的长者尊严,矢口否认和姜桂芝的夫妻关系。姜桂芝见罗艺忘却旧情,气愤至极,披甲上马,要在瓦岗寨众将面前和罗艺对花枪比武。罗艺无奈只好应战,结果被姜桂芝打下马来。罗艺羞愧万分,只有认妻谢罪。最后在众人的劝解之下两人重归于好,一对老夫妻终得团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