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年轻人为何不爱看戏

浅谈年轻人为何不爱看戏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戏曲,由于受到流行歌曲、摇滚音乐、电影、电视等诸多现代文化艺术形式的强烈冲击,一度处于不景气的状态,其表现之一就是失去了大批的戏曲观众,尤其是年轻的观众。作为一名酷爱戏曲的年轻人,我对戏曲的这种现状很是担忧:难道正如某报所载“戏曲要在本世纪逐渐衰亡”吗?同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年轻人为什么不爱看戏?当然,前面所提及的“现代文化艺术的强烈冲击”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但是,作为有几百年甚或上千年历史的中华戏曲为什么就不能与之抗衡呢?显然问题出在戏曲自己身上,也就是说,年轻人不爱看戏的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我们的戏曲本身。

浅谈年轻人为何不爱看戏

第一,适合年轻观众的新剧目太少。时代在前进,戏曲观众的年龄结构层次也在发生着变化。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戏曲的观众将是现在的年轻人。但是,一直以来,戏曲舞台上经常演出的还是像《五典坡》、《四贤册》、《打金枝》、《孙安动本》等传统戏或者所谓的新编历史剧。我不敢说,也不能说这些剧目没有它的价值,但是,我想至少在当今这个时刻变化的年代,对于新一代的年轻观众来说,它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已经微乎其微了,或者说,它们已经不再适合现在年轻观众的口味了,已经不再被年轻观众所接受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的大型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为什么能连演百余场?又为什么能受到广大高校学生的热烈欢迎呢?因为它离我们,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很近!西安易俗社排演的秦腔现代戏《郭秀明》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成功演出120余场(截止目前已超过160场)?又为什么能得到中央电视台的关注,连续播放13次呢?因为它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的舞台艺术的体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年轻人所青睐的是贴近社会生活、适合自己口味、“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好戏。然而,这样的好戏又有几何呢?

浅谈年轻人为何不爱看戏

第二,高度程式化的表演。程式化尤以京剧最为明显。谢艳春老师曾经说过:“戏曲的板式化、程式化是它走向成熟、走向高峰的标志,同时也是走向衰亡的标志。”我很同意她的观点。高度的程式化,影响了演员在舞台上的发挥性表演,似乎是在“做”戏,而不是演人物,给年轻人的感觉就是“假”。过于呆板、毫无生机的表演程式又怎能吸引当代的年轻观众?

浅谈年轻人为何不爱看戏

第三,唱腔陈旧,节奏缓慢。一句话能咿咿呀呀几分钟的唱腔,陈旧的唱词,现代快节奏、追求新潮的年轻人又怎么能接受呢?单一的“梆子加板胡”的伴奏音乐,听惯流行音乐的年轻人又怎么能够喜欢?还以眉户剧《迟开的玫瑰》为例,让人听起来就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唱腔已不在是咿咿呀呀的老腔,而是人物情感的倾诉;伴奏也已不再是单一的“梆子加板胡”的老调,似乎有一种交响乐的味道。您能不喜欢吗?京剧的交响乐伴奏演唱会、秦腔的电子乐伴奏,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是很好的尝试!

浅谈年轻人为何不爱看戏

第四,视觉效果差。中国戏曲的简单的“两椅一桌”的场景是不受看惯了现代歌舞的年轻人的欢迎的。能否把现代舞台艺术的一些表现因素运用到戏曲艺术中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素有“豫剧金小生”之称的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希玲曾在豫剧《活捉三郎》一场中首次将现代迪斯科融入到了戏曲表演中,加之梦幻般的激光灯效果,在年轻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还有像黄梅戏《西施浣纱》中的荷花,秦腔《易宝情缘》中的雪山,不再是一张张死板的背景画,而是演员“演”出来的风景,在视觉上就给人一种新奇特别的感觉,而且也得到了现代观众的认同。但是,这绝对不要,也不能成为吸引观众的关键。

浅谈年轻人为何不爱看戏

年轻人不爱看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听不懂。现在虽有字幕,但看字幕势必要影响观众去看演员的表演。这就要求我们的戏曲演员在发声咬字上下功夫,至少,自己唱出来的东西得让观众听懂!有些人肯定会问:“经过这么改革的戏曲还是戏曲吗?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吗?”相信,几百年前的戏曲和现在的戏曲是有所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但它只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罢了。你能说它就不叫“戏”了吗?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然也包括我们的戏曲艺术。对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戏曲,一定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改革、创新。变则通,不变则“亡”。

浅谈年轻人为何不爱看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