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开放性结局技巧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开放性结局技巧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开放性结局技巧


文 | 林鹏程


如果你是一个影迷,大概认得这些镜头,这些都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结尾镜头。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开放性结局技巧

《星际穿越》《黑暗骑士》等


传统的电影叙事包含三幕,简单来说,第一幕是铺陈,第二幕是对抗,第三幕是解决。

重要事件(即所谓的情节点)往往出现在第一幕和第二幕的结尾,用以改变剧情的走向,将剧情推动到下一幕。

但是很少有人喜欢到了第三幕的结尾还做出改变,当我想到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结尾时,我想到的是歧义性。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开放性结局技巧

克里斯托弗·诺兰


诺兰的电影往往喜欢在职员表滚动字幕之后很久才结束,有时候他会只用一个简单的镜头。其他时候,他喜欢将所谓的故事最后一部分,引向这样的效果。

到了最后,所有的坑都要填好,重要的地方也要都得到解决和解释。

看一看诺兰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设计的结局,在这个持续了五分钟的蒙太奇里,诺兰集结了故事中的各种重要线索,在电影结束的同时发放出新的信息。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开放性结局技巧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开放性结局技巧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开放性结局技巧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结局片段


但是诺兰常常喜欢变着花样使用这个方法,避免给观众一个确定性的结局。

有时他会使用很简单的方式,甚至只需要一个镜头;但有时候他会借此,将故事带向新方向。

比如《致命魔术》中,看起来是给出了一个完美而明确的结局,填好了许多剧情的坑,但是诺兰却选择用这样的镜头结尾,它不是一个清晰的结尾,逼迫我们去回看和挖掘影片。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开放性结局技巧

《致命魔术》结尾镜头



《敦刻尔克》看起来在它最后一个镜头之前就结局了,影片的倒数第二个镜头看起来是结局,老实说它就是用来结尾的完美镜头。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开放性结局技巧

《敦刻尔克》结局


然而影片渐隐成黑色,直到最后出现这个简短的镜头。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开放性结局技巧

《敦刻尔克》结局


诺兰为什么要这样做?当然,

除了要制造歧义性,这最后一镜也赋予了影片一种人道主义。

如果结局没有使用最后一镜,它不仅看起来更传统,也更加冷酷,并且无法像那个独创性的结局那样,让你心头一紧。

一个充满力量和可能的新世界,走向对过去的解放。(《敦刻尔克》汤米,结尾语)

《星际穿越》看起来有一个温和的结局,此时一个新的转折事件引入,并发挥了类似第三个情节点的功能,情节也借此走向新的方向。

马修·麦康纳扮演的角色必须去寻找安妮·海瑟薇扮演的角色,这个新的探寻过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第三幕剧中的第四幕。因此我们看到了黑屏,不知道最后的结果。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开放性结局技巧

《星际穿越》结尾


我最喜欢的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结尾是《蝙蝠侠:黑暗骑士》,它有效地使用了最后一镜的概念,让故事产生新的走向。

蝙蝠侠最后决定去承担指责,当他脱掉战衣变成韦恩时,故事便被推向新的方向,然而这是故事结束的地方。

很像《星际穿越》,当情节朝向新的方向发展,我们看到了黑屏,但是黑暗骑士中有趣的是诺兰是怎样让结局镜头产生歧义的。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开放性结局技巧

《蝙蝠侠:黑暗骑士》结尾


最后一镜是如此的有利,因为我们不知道黑屏后会发生什么。

事已至此,我们知道发生了什么,无需专门展示给我们,在他标志性的镜头来回切换间,它展示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即使我们被告知影片切至黑屏后发生了什么。

戈登确实背负了谎言,蝙蝠侠事实上受到了惩罚。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开放性结局技巧

《蝙蝠侠:黑暗骑士》


很少有人会选择用这种独特的镜头结束电影,创造了一种未了结的感觉,电影在我们的脑海中依然在继续。

诺兰的结尾带有歧义性和意犹未尽,他有方法让我们迷上他的整部电影,将我们带入电影体验。只为了在最后一秒带给观众直达心灵的意外一击,这也是正是为什么我们这么喜爱他的电影。

也许还是因为,正如《致命魔术》最后这段对白所言:你想要,被骗?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开放性结局技巧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开放性结局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