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暴利到底有多大?

李进


茶叶是中国的一种饮品,在我们的祖国每家每户都会有茶叶。每次有客人和朋友到访都会充茶倒水。茶道也是文化很深。这就成就了茶叶的利润。都说茶叶是暴利行业,那么让大家看来暴利是几成比例呢?



对懂行的人看来茶叶确实是有价格的,对不懂行的人来说茶叶确实没有价格概念。就和酒水一样,卖100的是这个酒,经过包装卖1000的也是这个酒。

茶叶品种比较多,小编曾经喝过大红袍,西湖龙井,铁观音,茉莉花茶,毛尖,捞山绿,日照绿等等。

其实人们都知道茶


叶无价。当你喝这感觉不好的时候,他们会说你可能不适合这个口味,给你弄这个口味的,当你喝的好的时候,他们会说这个茶叶是买的最好的。这是在很早的时候茶店的推销手段。我一个朋友开了家茶楼,我和他去福建去进货,那里的茶叶都是用大袋子装的,买他们的包装袋,回来自己装和定价。

如今的各个城市都会出现茶城,很

大的一个茶城里面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很多门面很大的茶楼里面一个人也没有怎么会开下去呢?其实我们可以看看一家茶楼一天有两个客人去就可以了,进货30的茶业可以卖到100以上,50的可以卖到150。再说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售卖,你们是不是经常在QQ上遇到卖茶叶的小妹。



回归正题,茶叶利润到底多大?茶农的利润确实不大,但是经过中间商和茶楼的利润剥削,到你手里就成了天价。还有很多茶商看人要价《以次充好》。不懂得可要吃大亏了。

我是美食客家。本文只是个人观点,多多支持。


美食客家


我是杭州茶农有100多亩龙井茶茶山经营十多年,从承包荒山开垦到培育茶树投入成本前五年差不多6千一亩不包括基础建设水电房子道路,每亩种植龙井43茶苗三千多棵,这6千元一亩的成本还是十年前的成本,平时维护成本900元一亩每年包括施肥除草修剪,茶树种植后第五年才能正式采摘,前五年只有投入没产出,这个成本摊薄到茶叶上基本上100元每斤,加上采摘加工成本每斤平均220元左右加上包装平均成本在350元/斤左右,在没受天灾的情况下我每年产优质龙井茶2000斤上下平均400元一斤才能保本,头采茶前三天价格在1800元左右大该60斤的量,三天后采的l500元每二天以100元一斤的价格调正到清明后350元至谷雨停采前250元,挣的是辛苦钱那里来的暴利。


双岩茶人


两年前的春天,因为喜爱喝茶,也为了去了解见识茶叶的生态圈和原始渠道,我去了云南西双版纳的几个茶山。一则体验了茶农的生活,二则也对茶叶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



西双版纳的茶山一部分是天然没开发的纯村民自给自足的,另一部分是已经开发了,并且由大型企业入驻操盘经营的。我先是去了纯天然没有商家入驻的南糯山,当时我们是住在茶农家里的,茶农住的房子是很原始的那种用竹子撑起的木屋,他们每年就是忙春秋两季的采茶、炒茶,销售的渠道早年就给大的茶商收购再分销至各地的。


后来山上逐渐开发了,有了公路,茶叶的价值上涨了以后,茶农都买得起小车代步了。再后来,茶农也开始下山结交各行业的朋友,朋友也会带着像我这样对茶叶痴迷,很好奇一茶一叶来源的人上山品茶收茶。如今互联网发达,通信物流也非常发达了,茶农结交了有缘的朋友就可以靠朋友的口碑销售。


其实茶农也不愁茶叶没销路,像早年他们靠上山收茶的茶商,每年炒出来的茶都早早被抢购一空,但是想卖出接近市场行情的价格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毕竟早期茶山都是在交通和通讯非常不发达的大山里。茶农朋友跟我们算一笔账,他们家有300棵茶树,每年春天请人来采茶,采茶工人的工资大概是每天80元,每人每天最多能采新鲜叶子10斤左右。每五斤原叶能炒制成一斤茶叶,当然手工炒茶和烘焙是每个茶农家必备的技术活,这个工序他们会自己完成,一个成年男子每天从晚上八点炒到凌晨三点,一般能完成30斤的茶叶。


山上的茶树树龄普遍在百年以上,每棵茶树都是茶农家人历代的心血结晶,至于茶叶的定价,树龄一百年以内的普通茶树,一般在200元一公斤以内,不包压饼、运费等费用。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树茶,由于比较珍贵,且产量少加上茶味宜人,一般售价不低于1000元一公斤。还有单株、老树等的定价也不低的,而且一户普通茶农每年的产量也就那么几百斤茶了,减上招待朋友、给供应商的茶版,还有留下少量自己喝,每年卖茶的最多纯收入也就二、三十万的样子。这个收入还没减去请工人采茶,平时打理茶树等成本,而且这个收入还是茶农一家人(起码四口之家)的收入了。


当然,如果不是物流和通讯渠道的发达,茶叶商的收茶成本价钱可能更低。但是茶叶商还有运费、仓驻、工人工资、店铺租金等基础成本,加上茶叶这个商品,并不是说可以卖完一小批马上拿到下一批货的,毕竟当年的茶树采摘完就要等来年了,当年的茶叶卖完了,下一年下一批次就未必是那个味道了。


如果你是一个爱茶之人,你应该知道不同品质的茶叶口感、香气、味道会有多大的差别,所以说茶叶暴利这个事,要见人见志了。


華娃娃


我老家坐落在湖南省古丈县,一个种茶为生的家庭,说到古丈大家可能不知道,宋祖英都知道吧,我们古丈毛尖也算绿茶中比较有名气的一种,作为一个祖祖辈辈种茶的茶农来说,扔之可以,种之惨矣。你们所谓的茶叶暴利并不是来自于我们茶农,而是收购商跟经销商。一斤毛尖需要三四斤生叶炒制,一人采摘,一天到晚量最多也就这么点,半夜还要连夜赶制,耗时长达24小时,最好的品种收购价才两三百,然后经销商换个包装转手上千的比比皆是,甚至有人以次充好,陈茶变新茶,扰乱市场,破坏品牌口碑,作为最低层的茶农在新时代衍生品之下想借助其他渠道做一次销售,直采直卖都无法实现,市场破坏了,品牌口碑破坏了,销路自然被扼杀了,何谓暴利?


彡十一


茶事多艰,茶叶真不像人们所想象的是个“暴利”行业!

几年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健康。茶叶也随之迎来了一波发展高峰期。茶乡很多人靠茶叶开了眼界,跳出“农”门,发了家,致了富。于是,很多人都认为茶叶是个“暴利”行业,行内行外的人开始蜂拥而至,各路游资也没有忘记资本逐利的本性,接踵而至。于是有了各种各样不切实际的炒作,红茶、普洱价格水涨船高,铁观音“被黑”事件屡屡发生,导致人们对铁观音品质的担忧,还有茶园的无序扩张,后续管理的跟不上等等。

无形中,茶叶被人们贴上了“暴利”行业的标签。但是市场这双无形的手,自有其运行规律,当供远远大于求的时候,行业的调整期也就随之来临。

炒作毕竟是少数人的作为,炒作只是一时的波涛,炒作终将回归平常。

茶叶属于人们日常健康饮品的客观现实,决定了茶叶本身并不会因为炒家的炒作而价格普遍虚高。

但是,我们发现,当繁华落尽,不幸的是,最受伤的却是一辈子依靠茶叶赖以生存的人们。

如今在全国很多茶业市场里,一家家茶叶店关门转让或倒闭,不在少数;在全国很多茶业主产区里,一些茶农转而外出打工赚钱,也不在少数;迄今为止,在沪深主板上市的茶叶企业是零。

行业外人士可以随时抽身而去,各路游资也可以说走就走,但是对于一辈子深植于茶叶本业的人们来说,这无异于是场”灾难“。

市场的供需平衡被破坏,市场的秩序被捣乱,市场的品牌效应被削弱。

您说,茶叶还能是个暴利行业吗?

数据会说话,我们还是来看看一组数据吧!

以下是我们按照生产销售一斤高品质铁观音茶的成本来计算。

可见,生产一斤高品质净茶从茶园管理,到茶青采摘再到毛茶生产,净茶包装运输,到最终交到消费者手中,经过多道工序,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我们所计算的是按照严格标准进行茶园管理,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加工制作的高品质铁观音。而一斤普普通通的铁观音,成本也基本在200元左右。按照市场平均售价250元计算,利润只是保持正常偏低的水平,离“暴利”差十万八千里远呢。

茶贱伤农,最后也将反映到消费链的末端,受害的不仅是茶农,还有消费者。对于关系民生的健康饮品,只有保持合理的定价,才能实现产业的良性稳健发展,让整个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受益,实现真正的共赢。


义芳君说茶


我来讲讲茶叶暴利是怎么来的。

第一、不良商家做假货

用价格低廉、品质低劣的茶叶来冒充知名品牌或者名山头,仿冒品牌厂家的茶叶包装,然后进行销售

第二、以次充好

比如普洱茶,市面上有的商家把几十百多块一公斤的台茶、小树茶当古树茶卖一两千甚至几千。普洱茶很火那几年,四川贵州的绿茶都弄些到云南去压成饼当普洱茶卖,还有就是有的茶泡过水、发霉的然后再加工处理又拿到市面上卖,这就是很多人对普洱茶印象不好的原因,一说起普洱茶就说难喝,有霉味儿或者像马尿味等等。我想说那是因为大家没接触到品质好的普洱茶。

第三、价格随意

茶叶跟烟酒不同,烟酒都是定价销售,茶叶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和标准,所有的厂家和茶商都是自家定价,有的茶商就会把利润做得很高,那是因为很多顾客都是小白,不太懂茶也不懂行情。像我们的客户就不同,大多都是发烧友级的,基本茶叶一到手看看闻闻然后就开喝,大概什么产区,小树还是古树,今年的鲜叶什么价格他有可能比我们都清楚,所以这类客户你根本不可能做高利润,只有老老实实的把好品质关,把茶做好,利润做合理,当然客户也相当稳定,都是回头客还介绍朋友来。



普洱古树茶


茶有多暴利,这个得看卖的人黑不黑了。我家杭州余杭的,种的是龙井43,也就是名气大的西湖龙井,只不过不是核心产区,叫做钱塘龙井。

但是我们的茶,基本便宜的明前也要卖到400左右了,因为卖便宜了,根本没啥搞头。为啥呢。

茶叶卖的最好的也就是明前茶,价格最高,所以需要招人来采,一个工人基本开销180以上一天,平均一人一天采5斤茶青,按照4斤多炒一斤干茶算,一个人一天只能产出一斤多的干茶(其中,茶青还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大小,形状,规格)。炒茶还是门技术活,不是谁都可以炒出好茶。还有前期的料理工作,除草,剪枝条,施肥,浇水,这些都需要人工,都需要自己扛到山上。这些还不包括有些承包来的茶地,还需要付多少钱一亩。

在不坑人的情况下,一斤中等偏上的茶叶,价格基本就在500以上才有赚头。

当然,也有人会抬杠了,哪些几十块,一百多的茶叶就不是茶了吗。茶便宜就只能说明,这个茶比较晚出产,产量开始提高,采摘和炒制要求变低,价格自然就会下来。在没被坑,和交智商税的前提下,一分价钱一分货自然是有道理的。





杭州艺杉西湖龙井


茶叶现在是凭良心喊价,我曾经参加一次茶评会,一个号称是专家的人,抓起一把茶叶放在鼻子闻闻,口里喊着,此茶为上品茶,定价为3000元一斤;只见他又从另外的一个罐子里抓出一把又放在鼻子上闻了闻,这个茶明显不如那个茶,还有一点糊味,定为200元一斤,属于大众茶。专家一阵喊价,没有谁表示有意见,在那个特定的场所,谁敢表示不同的意见呢?所有的一切都得听专家的。这是上面专门派来的评级验收专家,难得一次机会,莫非你不承认评级结果,这个机会不是天天都有的。再说,不相信专家的也不行,那样的话,你的茶叶就会卖不动,受到损失的仍然是你自己。


635390287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人们经常发现有点喝不起茶了,市场上随便一斤茶动辄几百上千,甚至几万元。人们不禁疑惑,茶叶不就是由树叶加工而成的嘛,这么高的售价得有多暴利啊?!

茶叶是不是真的暴利呢?就让我这个业内人士,以江苏丘陵茶区为例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按照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流程顺序,把茶叶成本为分为生产成本、加工成本、营销成本及其他成本。

1.生产成本

茶叶生产是指从茶园建设、栽培管理、直到采摘之前的过程,这段时间的成本主要是土地费用和茶园管理费用。

土地费用。土地租赁的价格各地有高有低,不尽相同,小编所在的江苏丘陵茶区的岗坡地,每亩租金平均要达到500元/年以上。新建茶园一般3年才开始有产量,到第5年才形成正式产量,而这最初的3年平均每亩地要投入1万元以上。如果这片茶园承包30年,平均每年投入要超过300元/亩。也就是说光前期投入平均每年就超过800元/亩。


茶园管理费用。正常生产的茶园每年大概投入农药200~250元/亩,肥料400~500元/亩;日常管理包括除草,施肥,灌溉,修剪,翻地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哪一样都离不开劳动力,全年算下来人工费大概要1500元/亩,即茶园管理费每年就要达到2200元/亩左右。以上两项合计起来,茶园的生产成本每年要超过3000元/亩。

但是每亩地又能产多少茶叶呢?江苏丘陵茶区是传统名优绿茶产区,每年只生产一季春茶,生产时间大概持续1个月左右。期间丰产茶园每亩地只能采鲜叶100斤左右,折合干茶约20斤,其中包括高档茶5斤,中档茶10斤,低档茶5斤。现实中,很多茶企只生产中高档茶,低档茶放弃不采,也就是每亩地只能生产15斤干茶,算下来生产成本就达到200元/斤。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就会问,为什么生产时间不拉长一点,多采一点?产量大了成本平摊不就低了吗?那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茶叶的加工成本。

2.加工成本

茶叶加工是指从鲜叶采摘、炒制、精制、直到包装成成品的过程。加工过程当中的成本主要就是采摘成本和包装成本。

国人喝茶不但要品尝它的香气和滋味,还要欣赏茶芽的曼妙身姿在水中的起起落落,从中感悟人生的哲理,因此对茶叶的色、香、味、形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给人第一印象的外形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生产出干茶和叶底都比较完整漂亮的茶叶,以目前的机械化采摘是无法做到的,只能依靠人工采摘。


说到采茶,您脑海里可能又浮现出青山绿水间的茶山上,朝阳初照下的氤氲里,采茶姑娘年方二八,蓝布小褂,十指纤纤,轻轻采下一朵鲜嫩的茶芽,然后嫣然一笑,脱口而出百灵般的山歌……可现实却很骨感,甚至心酸!“采茶姑娘”全部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大妈,平均年龄55岁以上,小编甚至在采茶大军中见到过81岁的老奶奶。老人家身体虽然硬朗,但毕竟年事已高,不但工作效率很低,而且在上山作业时本人和企业都承担了极大的风险。

可是劳动力紧缺现象不是城市里的高精尖行业的专利,在没有实现机械化作业的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劳动力一样紧缺,年轻劳动力紧缺尤为严重!首先采茶工作比较辛苦,年轻人付出同样的努力,打工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其次因为季节性强,工作时间短,不如打工长久稳定,所以没有人愿意干。小编蹲点的一个茶厂,每年采茶都是同一批老太太,眼看着一年比一年老,人一年比一年少!本地人不够用,只能千里迢迢从河南、安徽、山东、甚至河北请采茶工,但是无论从哪里来的采茶工,除了带队的工头,无一例外还是这个年龄段的老太太!估计再过15~20年之后,也就没人去采茶了。那个时候的中国茶叶极有可能像现在的日本茶,手工采的茶叶就是奢侈品了。


采摘成本。生产一斤干茶大概需要4~5斤的鲜叶,按照一芽一叶的标准就需要采摘超过1.5万个芽头。按照人均工资100元/天计算,早春高档茶期间每人每天采摘量不足1斤鲜叶,也就是每斤干茶采摘费就要400~500元;即便中档茶每天也只能采3~4斤鲜叶,即每斤干茶采摘费超过100元。下图是一个茶场清明左右的鲜叶验收单,蓝色框里圈出的两个品种的采工价格分别为32.5元/斤和37.5元/斤。鲜叶进入车间后进行炒制、精制和包装。人工、水电、燃料成本约15元/斤,如果再算上机器折旧、维护以及厂房车间的前期投入,恐怕还要再加几块钱。看到这里您或许已经明白茶企为什么不愿意采摘低档茶了,因为做只能卖200元/斤的低档茶基本就是亏本的。

包装成本。包装也是成本较高的环节之一。中高档茶的包装成本约占售价的10%左右,也就是您花1000块钱买1斤茶叶,其中约有100元甚至更多是买礼盒的。

上面是比较容易算清楚的可见成本,中档茶可见成本约为400元/斤,高档茶则超过700元/斤。

3.营销成本

广告和推销是花钱的无底洞,日常饮用的各种5元/瓶的冰红茶、冰绿茶饮料,如果其成本是2.5元,那么瓶子大概1元左右,饮料的价值大约在5毛,剩余1元就是营销成本。茶叶的营销也有类似的例证,小罐子2018年卖出20亿也刚刚平本而已。当然我国大部分茶叶的宣传还是停留在原始阶段,靠简单的平面广告或者自媒体广告,甚至还有相当多是靠老板的人际关系卖茶。营销成本在不同企业差异巨大,小编在这里也不容易算清楚。但不管哪一种营销形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投入。

4.其他成本

一个茶企如果要正常运行,至少还需要几名办公室文员和财务人员来做好各种记录、台账、以及财务工作;生产车间起码得有1名懂技术的制茶师傅。这些工作人员每年可能就只忙1个月,其余时间大都无所事事,但是企业为了留住人,每年也是发12个月的工资。



此外,目前的茶叶跟大部分其他农作物一样,收成的好坏还要看老天的眼色。比如说2018年的春季,江苏丘陵茶区接连遭受3次晚霜侵害,直接损失茶叶产量的20%以上。

5.茶叶是不是很暴利?

如上所述,高档茶可见成本已经超过700元/斤,再加上品质溢价和品牌溢价等因素,市场终端售价一两千元每斤也算很正常;有些稀有特色茶,比如黄金芽,生产成本投入更大,产量更低,但是品质异常优异,所以卖到两三千元也不算太暴利。

排除特殊情况,比如大红袍母树上产的茶叶,某山上某一株茶王树上产的茶叶……只是把茶叶看作一种饮料来看,再好的茶叶正常成本价也就千元左右,卖到什么价格是暴利,您心中应该有数了!那些动辄大几千甚至多少万的茶叶,呵呵,那就只能说土豪的世界我们看不懂了。

6.为什么茶农的茶和外地茶便宜?

同样是江苏丘陵茶区,为什么散户茶农的茶叶就比企业的便宜很多?且不说茶农只靠一锅打天下,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与企业完全没有可比性;更主要是因为农民自己的土地和劳动力没有算成本,他们低价销售,赚的就是自己的工钱而已。

至于外地(主要川贵地区)茶便宜,主要是因为地域经济水平差异,这些地区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远低于江苏;而且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生长,每年生产时间是江苏的数倍。此外,便宜的也基本都是没有品牌的低档茶,真正高质量的早春茶也不会比江苏便宜太多。

江苏丘陵茶区虽然与其它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但仍然能够窥豹一斑。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茶叶技术人员的断代,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茶叶价格还会持续升高。倒逼机械化是必然趋势,以后再喝手工采的茶,就算没有暴利也只能是土豪的专利了!


云起茶文化


茶叶暴利的争论一直存在,但是谁也不愿买这个账:

  1. 种茶的说我只比种粮食强那么一点点,搞不好都老本贴进去,哪来的暴利?
  2. 做茶的说可怜我就挣个辛苦钱,一年忙一季,昼夜不得眠,挣得不够一年花。
  3. 卖茶的吆喝更厉害了,我一月房租那么多,还养着一个人,一斤不卖也得花一样多的钱,哪来那多暴利啊?如今的钱不好赚啊!

整个茶叶链,从种茶,到做茶,再到卖茶,都在叫屈,都没挣钱,也都没暴利。那么,一斤茶叶凭什么卖几千几万元?成本都知道,最贵也就三五百元,了不起800元到顶。明前、雨前茶就不说了,成本高,鲜叶都得五六百。可是随后的夏茶秋茶,还有扫地茶,大部分成本不到百元。更有那山民茶农自产自销的,基本都成本价卖了。但是最终到消费者手上,并没见到价格多大变化,还是几百上千。当然也有很多的所谓自产自销,网上推卖,99元一斤,99元4斤,难道这些也是暴利吗?茶叶的世界真是看不懂。

很多人的疑虑就此产生:99元4斤送茶具还免快递费,尚且有证据说是暴利,那几百上千万元一斤的当然更是暴利。可是暴利究竟在哪里?本文试图揭开一角,供各位有兴趣的朋友参阅。

(上图是一棵茶树,哪位知道名字)

一、茶叶链各环节成本分析

为了便于阐述茶叶是否暴利部分,成本部分就概括性的介绍,不做细致分析。

第一,种茶成本。茶园的核心成本构成分三部分,人力费、材料费和管理费,其中材料费属于一次投入,多年受益,主要是茶苗。管理费包括土地使用费、肥料和药物费等,一年每亩百元左右。最大头的是人工费,主要表现在茶叶采摘。按照每亩出产鲜叶300斤,每斤100元,今年豫南信阳毛尖采摘人工费每斤50元。30000元毛收入,现场扣除采摘人工费15000元 ,鲜叶毛利润15000元。大致就这个样子,全年刨干打尽,净落个每亩10000元。如此匡算,种茶确定没有暴利。

第二,做茶成本。一般的茶厂都有自己的茶园,成本会有所降低,利润有所增加。不过为了方便,还是按着简单匡算。茶厂做茶,4斤鲜叶做一斤茶,鲜叶400元,炒茶人工100元,豫南大都是小型茶厂,炒出来就卖了,行业内把这种炒好就卖的茶叶叫毛茶,初级加工的意思。这样的茶叶最多卖到800元,一般在600-800元之间。去掉直接成本500元,税收、人情,一斤茶叶毛利最多200元。按10000斤年产量,毛利200万元,全厂一年下来的投入和费用,就花的差不多了。如此算来,做茶也没有暴利。

第三,卖茶成本。这个环节更复杂,还是要提纲挈领的叙说。卖茶成本就三个主要的内容,买茶、运输和房租,其中的运输、房租等构成销售费用。按照销售商解释,假如买进茶叶500元每斤,一般会卖到800元,费用分摊下去会有20-30%利润,根据销量还有浮动。譬如实现年销售10000斤,实现利润200万元。如果年销售1000斤,就是利润20万元。其实不是这样算的,实际情况销售1000斤不仅不赚,或许还亏本。因为他的成本有两部分组成,动态的和固定的。动态成本里面有库存占压,季节性价格波动等,固定成本里有人工费,销量少了,都会造成实际成本上升。怎么算,总体20-30%的毛利率也不是暴利。

(顶峰时候这个茶饼能换回一件茅台)

二、茶叶的暴利到底在哪里

算了一圈,算不出暴利在哪里,但是确实存在暴利,还不是个别现象。所有信息反映,高档茶叶、低档茶叶,不同品种,都有暴利。最大的可能,就在销售环节。我们从根源上寻找线索。

第一,茶叶的暴利说法起源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40年前的茶叶就没有暴利的说法,根本就没有这回事。那时的茶叶跟烟酒糖盐一样,百姓生活必需品,国家对价格有管理,其实不用怎么管,很好的茶叶就几块钱一斤,没人想着定价之外还能搞什么鬼。譬如茶叶,茶园是集体的、茶厂都是国营的,采茶给工分,炒茶有工资。用现在的价值观衡量,一斤茶叶的成本就是个工分工资钱,合到块把两块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然后经过当时农村财务管理的“预算”和“决算”制度,茶园和茶厂的收益保持在田农水平。那时的农村财务制度,没有盈利的概念,讲求的是收支平衡,所以始终没有利益矛盾,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在光山,茶叶就三几块钱一斤,好的雨前毛尖也不到10块钱,搁到现在都几千元的货。

用那时的工资水平衡量,4块一斤的毛尖茶,一个月工资可买到10斤,算是比较贵的了,但和现在比,却很高性价比,当下一个月工资只买得一斤毛尖茶叶。问题的关键在于,此前的茶叶市场极其平静,货真价实,买卖公平,就没听说过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低进高出等等现象,当然也没有暴利这个词了。

这个古老的市场一直的波澜不惊到2007年。这年让全世界认识了原产于中国云南的一种茶叶,普洱茶的惊天亮相也让世界牢牢的记住了它。当地百姓世世代代饮用的大碗茶,突然的一夜成佛,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价格飙升到三万元每斤,整体涨幅超过股市。这个线索就应该是茶叶“暴利”的起源。

第二,说不尽的普洱茶。

在中国茶业史上,原产地、历史最久远、十大名茶,多么辉煌的过去,在普洱茶面前,变得都不值一提。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表明:几块钱的茶叶卖到几万块还一茶难求,还有什么可以比。那么就来扒扒普洱茶的历史,看看究竟怎么了。

  1. “武侯遗种”。可能是多少年来,茶叶品种的丰富,人们居然不识普洱茶了,实在不应该。早在东汉时期,普洱茶就是我国的名茶,后来还赢得了“武侯遗种”的美誉。要知道古时候把一个饮食物种与伟大的人物关联齐名,说明普洱茶在人们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当今商品广告的名人效应,就是学来古人的智慧。武侯是诸葛亮的尊称,他死后被刘禅封为忠武候。
  2. “朝廷岁贡”。有正史记载的是清朝时期的《普洱府志》,说的当时普洱茶山八百里,种茶制茶十万人。仅思茅一地就年产茶叶10万担。为什么如此大的规模?就是因为雍正皇帝的经济改革,“改土归流”,激发了农民活力,振兴了农业,云南地方政府充分利用普洱茶优势,岁贡朝廷。因为路途遥远,地方政府又故意大造声势,负责押送贡茶的官员,思茅通判又很会办事,一路大张旗鼓,浩浩荡荡。搞得路人皆知,京城都以喝到普洱茶为荣耀。当时有个叫做阮福的人,在他的《普洱茶记》里写得明白:普洱茶名满天下,茶味最是香浓,在京城最为推崇。搞得雍正皇帝高兴的不得了,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成立普洱府,提升普洱茶产地的行政级别和权力。
  3. “享誉世界”。普洱茶这么张扬造势,逐渐引得国外茶商的关注。在本来交易兴旺的基础上,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已经远销到欧洲。至此,包括本国西藏,周边东南亚各国,日本、西欧诸国饮茶国家,都有了正常的普洱茶贸易。

第三,普洱茶炒到天价的踪迹。

  1. 赋予了文化内涵,使其具有了资本的可炒作性质。普洱茶的名声最早提升在清朝,直到上世纪末,依然是“饮品”本性,用来喝的一种茶叶。机会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出了个叫石昆牧的茶痴人,祖传嗜茶,或叫“茶痴”也不为过。他1966年出生,7岁会品本岛乌龙茶,17岁开始接触普洱茶,20岁就对普洱茶颇有心得,融入了港台普洱茶文化圈,一帮子大神玩起来。最终把古董文化、哲学思想和神学佛家等等都玩到茶里。赋予普洱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2. 形式上,把普洱茶严格分成三六九等,使其具有了资本的可操作内容。按着石昆牧的说法,普洱茶粗分“老茶”、“新茶”两大类,老茶里又细分古董级、印级、年份级,然后还分名号、口感、色泽等等。本来普洱茶不同于其他茶叶的“老陈”特性,成了玩茶的核心品质,把个香港茶人保存的年份茶叶都给搜罗出来,搞到台湾供他们品茶斗茶玩儿。以至于港台流行说说普洱茶是“生于云南,藏于香港,扬于台湾”。普洱茶问世千多年,终于在台湾成长为一个可以炒作的资本类商品,为后来资本大举进入做好了充分准备。
  3. 被资本盯上的普洱茶,终于成为炒作工具。我们都经历过“蒜你狠”、“姜你军”,当然还有更猛烈的股市血腥。那些普通农作物能够翻云覆雨,并不是市场供求变化带来的,突然成倍减产或者突然都把蒜当饭吃了,而是人为的原因。有人坐庄,拿钱先都买过来,冷库里放着不卖,造成市场短缺和恐慌,认为没蒜了,就都要买,买不到就抬价格,都竞相抬价。当抬到相当程度时,庄家突然开闸放水,一下子都卖掉,等到买蒜的人们还没晕过来,庄家已经把蒜卖完了。这个垄断买蒜卖蒜的庄家,用的就是资本市场的玩法,叫做“资本运作”。买蒜的钱还不是自己的,是从资金市场拆借来的,然后一买一卖,还本付息,自己捞到一大笔拍屁股走人。后来的共享单车、共享经济也是如此,都是资本运作的结果。普洱茶更是如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港台预热,在完全具备资本可操作的工具要素条件下,2007年的资本大量进入,就把普洱茶很便宜的价格一下子炒到天价。遂使茶叶整体行业落下个“暴利”的名声。

(八百年前这里的茶叶就名闻遐迩)

三、普洱茶之外的茶叶有没有暴利

所有人都认定茶叶暴利,绝不是空穴来风,一定是有事实依据,还一定很确凿。前面说到的普洱茶风波,几块的茶饼炒到几万。但是资本过后一地鸡毛,受伤割肉的自认倒霉。经过十来年的恢复,普洱茶在逐步回归本来面目。本来嘛,即便普洱老茶痴也至今不认可那么高的价格。但是暴利现象在茶叶行业依然存在,主要三个方面:

第一,精细深加工。说是加工,其实是分拣筛选,把从茶厂买来的毛茶按等级标准,重新筛选,包装。这个环节产生暴利的关键点在于:茶厂毛茶价格最低,茶厂几乎没什么利润,譬如豫南各县茶叶生产基本还都是小农经济模式,只能出产毛茶,质量再好,也卖不出好价,当然也是茶商压价的主要原因。但是,茶叶的质量在那里,只是外形不好看而已。这样的茶叶等于是泥糊的美玉,只要按着茶叶的分级标准,重新分拣筛选,就远远不是买进的价格,构成主要的暴利部分。

第二,我们的茶叶生产执行的是《GB/T18797-2012茶叶感官评审室基本条件》。标准很标准,但是一般百姓不好掌握,或者说根本无法了解。俗话说得好,黄金有价玉无价,还说宝玉有价茶无价。除非老茶客,茶叶价格基本市场说了算,同样品质,行情到了一万就是一万买卖,行情一百就是一百买卖。至于什么级别的茶叶,外观好分辨,品质难鉴别。譬如明前毛尖,除了冬天,春夏秋都能随时采来茶叶芽尖,做出来外观一样,起码外行看不出来。所以就给各种商业炒作留下机会,成为最适合炒作的商品。这就构成了茶叶暴利的另一大机会。

第三,扫地茶。最多见的是满屏叫卖的地板价茶叶,99元买多少。这类茶叶根本不可能像打出的图片那样,图片是优质毛尖,几千元一斤的。实际上都是过期茶、机器采茶挑剔掉的叶子,还有茶树修剪掉的扫地叶子做的茶,好点的是机器采的夏叶。本来应该扔掉的垃圾叶子,放到炒茶机器里过一道,成了茶叶,成本也就几块钱,卖到几十块,就成了不起眼的暴利茶。


四、茶叶暴利原因补充说明

茶叶价格,并没有什么奥秘,本应透明。譬如明前毛尖,40000个嫩芽做一斤,卖到几千就正常,如果加工过程很繁琐,作出的茶叶更好看,味道更香,卖到上万的价格还是正常。但是用一般茶区的茶叶冒充名气地区的茶叶,用普通品种茶叶冒充名贵品种茶叶,用夏茶冒充春茶,就有暴利,就是暴利。

再说茶叶价格。我们的市场存在的是三级价格制。譬如同样的茶树:

  1. 茶农自采自做自销的,头道毛尖卖到200就知足,毕竟自己的茶树,栽一年收多年,管理基本不算钱,还又习惯自己出的劳动力不算钱,下来一斤卖个200元。即便跟风涨价,最多再加100元,卖到300元就很高兴了。这一级最便宜,差别在炒茶技术。
  2. 茶厂要计算成本产出利润,会卖到600-800元。如果是老客户茶商,还会降到500或更低些,略有利润就行。这一级的性价比高,差别在毛茶,级别不分。
  3. 茶商把茶叶分拣分级,一般分拣出最差的茶叶,也会卖到购进价,精品级的价格就不说了,都倍数。这个行业,买进加50%利润率卖的市场惯例不大存在,起码很少见。但也不能说都会获得暴利,亏本的也很多,就看你怎么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