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演说家:好口才必备的三要素,你学会了吗?

全民演说家:好口才必备的三要素,你学会了吗?

怎样的演讲才是一个好的演讲?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能让人听进去。如果本来要去听一个演讲,听了一两句话就想去做别的事情,那这篇演讲一定不是一篇成功的演讲。

如果你此刻在做别的事情,当你听到了那个声音时,你就不由自主的把注意力移到了这个演讲上面,那这个演讲就成功了一半。

详细一点来说,分为三点:

NO.1 全程不卡顿

1.全程不卡顿,这个意思并不是说要把稿子背得特别熟练,而是你把你要说的话的脉络理清楚,上台的时候就算紧张也要保证不冷场,嘴里始终是说着话的。

NO. 2 情绪饱满,可以打动人

2. 情绪饱满,可以打动人。这也就是说你的语言要有一定的积极度,不要给人一种你都不想说的感觉,那别人肯定也不想听。情绪改高昂的时候高昂,该低沉时低沉。要有起伏感,不要全程平淡。

NO. 3 演讲两个字:“演”和“讲

3. 演讲两个字:“演”和“讲“。“演”字告诉我们要有动作和表情。并且尽可能的生动形象,不能只是干巴巴的说,是一定要有手语或肢体的表达或是表情的变化。其实有时候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当你自己的情绪代入时,这些也就差不多了。

“讲”字,讲是什么,就是要给人一种讲述的感觉,也就是交流感。语言不要过于高大上,尽量的通俗易懂。不要给人距离感,不能像朗诵靠近,什么是朗诵我想大家都知道。有的演讲者过于追求情感的表达,用力过猛,如果整篇都是情绪超级饱满,每个字都想表现出感情,这样就会像朗诵,同样也就会失去讲话的感觉。

所以对比起其他的需要瞬间技击的说话方式,演讲你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准备,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好好演讲。

演讲被排在世界最难的事情之一,排在死亡之前,就可见如此,但正如像其他的事情一样,演讲也没有什么那么可怕,只要你遵循如下三点进行准备。

全民演说家:好口才必备的三要素,你学会了吗?

​第一,故事。

​第二,逻辑。

​第三,练习。

关于故事

我依然记得上大学时候,每个人上台发言介绍自己,而至今我依然很有印象的,就是一位同学讲的一个故事,是关于他如何克服心理的恐惧穿过黑暗的庄稼地去上学的故事。

而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大家可以参考《故事》这本书,这书是美国编剧协会和电影协会制定的书目,是那些学院派学生必须读的书籍之一,就是告诉你如何讲一个好故事。

当然如果你的故事是自己的亲身经历,那更会自然,栩栩如生。为什么自己的故事更能打动人,那是因为它会引起共鸣,让人感同身受,这样便营造了一个场景,有了心理的投射,从而会产生代入感。

关于逻辑

逻辑重要的地方,就是让人可以知道你所云何事,为何如此,每一个PPT背后的观点是什么,你想传达什么观点,承转启合,一气呵成。其实类似于小时候我们写的作文,总分总,分总分,时间线,地点线,此类的书籍很多,大家可以自行翻阅。

基本上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方式进行逻辑线的构成,也就是What、Why、How,这是一个经典的认知逻辑法则,让人们从陌生进入到了解,然后熟悉的必经之路。

这也是保证你的所有的演讲的内容不会脱离你的主题目标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即使你拿到了全图型PPT的稿件,也并不一定能够明白作者背后的含义,因为更多时候,逻辑虽然靠PPT来支撑,但是对于背后的含义依然是需要组织文字和语言来解答,而这就离不开练习。

试想,如果是10分钟的演讲,按照每分钟300字的速度来算,你需要说多少字呢,显而易见,如果是1天的课程呢。

关于练习

人的自信来自何处,熟悉,如果熟悉自然会自信,至少不会不自然,所以勤加练习就是必经之路,不要指望上台就可以信手拈来。每一次的各种手机发布会,情怀,都是多少次排练之后的结果。

我记得有一次主持千人年会,串词很久,却有一句忘记了,后来翻看了视频,短短的几秒钟,其实那时候站在台上的我却不知道过了有多少年的感觉,所以练习的重要性就支撑着你的自信。

关于在台上

很多人都会说,把听众当做是一堆西瓜或者是一堆白菜,不用管那些人的存在或者忽略他们,但是这样做并不怎么管用,因为如果你发现了听众的情绪低落或者在玩手机,那可能会更加影响你的后续演讲。

而且当你放眼过去乌压压的一片脑袋,那个时候你会脑海中白茫茫一片,所以《好好说话》中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就是寻找eye cotact,即眼睛可以接触的人,或者那些给你回应的人,哪怕只有1%的数量,也是对你最大的支持,那将鼓励你完成演讲。

当然还有其他技巧,关注获得更多演讲技巧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