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衍生品專題報告:《流浪地球》周邊大熱,衍生品機遇來臨

機構: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陳筱,陳融

本報告導讀:

影視衍生品開發是電影產業而重要的變現環節,收入佔比超6成,但國內電影衍生品開發匱乏。隨著《流浪地球》等國內電影IP火熱,進行衍生品開發變現的曙光初現。

摘要:

衍生品市場是電影產業主要收入來源。《TheLicensingLetter》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電影衍生品銷售額為598億美元,而2017年全球票房406億美元,在千億規模的電影產業總產值中,衍生品佔比近6成。在美國電影市場,動畫、科幻、魔幻等類型作品的收入只有30%-40%來自票房,其餘都來自電影衍生消費品授權和主題公園等版權運營。以《星球大戰》為例,電影上映42年來總票房64.9億,而衍生品收入高達320億。而在成熟影視公司的各項收入中,以迪士尼為例,電影出品發行只佔20%-25%,授權產品零售佔比高達10%-15%。

隨國產電影票房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影視公司初步嘗試衍生品開發。2018中國電影票房突破600億人民幣,穩坐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並且《戰狼2》、《紅海行動》等優質國產電影不斷湧現。但是目前國內影視收入的90%-95%都來自票房和植入式廣告,影視投資的收入回收模式單一,過於依賴於票房表現,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開發影視衍生品以豐富收入模式,同時滿足不斷升級的影視消費需求成為必然。但目前國內衍生品製作尚未打通全產業鏈精細化合作,大部分產品更偏向於簡單宣傳品,存在衍生品開發上下游合作鬆散、缺乏穩定IP輸出、盜版現象分流市場收益等情況。

《流浪地球》周邊實現“飽和式眾籌”,高質量影視IP有望帶動影視衍生品市場繁榮。隨著《流浪地球》口碑和票房大爆,其周邊衍生品眾籌上線1天內募集金額高達615萬元,完成率超6000%實現“飽和式眾籌”,體現了消費者對優質電影IP和高質量設計周邊較強的付費意願。科幻與動畫電影以其獨特的感染力與IP屬性,較容易形成高的衍生品消費需求。隨著國內如《流浪地球》、《大魚海棠》等優質科幻與動畫影片不斷脫穎而出、文娛消費不斷成熟和國內代工廠經驗不斷豐富,國內電影衍生品產業擁有巨大發展潛力。

推薦標的:元隆雅圖(SZ.002878)國內促銷品服務龍頭,具有完整的特效經營商品、衍生品開發鏈條,設計與服務能力出眾;相關受益標的:萬達電影(SZ.002739)旗下時光網擁有迪士尼、漫威、DC、環球等多家品牌的正版衍生品授權,有著豐富的衍生品開發設計與線上銷售的經驗;中文在線(SZ.300364):公司擁有劉慈欣29部科幻作品的數字版權,同時擁有《流浪地球》和《鄉村教師》的全球、全語種獨家遊戲改編權;奧飛娛樂(SZ.002292):擁有《喜洋洋與灰太狼》等一系列動畫IP,具備設計-生產一條龍服務的實力。

風險提示:衍生品盜版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