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城民间灯会

灯会是中国民间正月十五上元日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关于灯会的起源,它与远古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有关,人类有了火种、火堆和火把,原始的灯也就随之产生。然而,灯和灯会毕竟有着本质的区别。据说,灯会的雏形与佛教的传入有着很大的关系,元霄灯会是在隋代形成并基本定型的,其根据是《资治通鉴·隋记》中有关灯火之盛的记载。

早期的灯会基本上是以宫灯和纱灯为主。唐朝时,元霄灯会对灯的品位又作了新的改进,官灯和民灯上往往出现手书的灯谜(人称仆射)和诗,灯和文学艺术构成了有机的融合;不仅如此,有资料记载,那时已经开始出现能启动、转动、制动的灯组了。而赏灯的习俗之盛,也非唐代莫属。那时的灯会,“贵游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连禁卫军在赏灯期间也可刀枪入库,皇帝更是在上元之夜例行“御楼观灯”,以示天下太平和普天同庆,文士吟诗作赋,有时多达数百人。到了宋代,朝廷对百姓赏灯,更是持鼓励的态度,“凡来御街观灯,赐酒一杯”。这些都更进一步刺激了元霄灯会的发展,民间观灯、制灯的习俗就这样一直延续下来。到了新中国成立,由于科技的发展,灯的制作更是日趋完美,许多新兴的科学技术,如电子、建筑、机械、遥控、声学……都不断用于灯盏的制作,形、色、光、声、动的结合,使得灯会更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元霄灯会自此就更唤发出新的生命力。

贵州:水城民间灯会

水城在过去的历史岁月中,由于地处偏僻之隅,经济不发达,科学技术十分落后,元霄灯会只是民间百姓“手提宫灯在走”。真正让水城人上元日大饱灯会眼福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而且这还得感谢水城钢铁公司。

从1991年元霄节开始,水城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为了丰富厂区职工的文化生活,连续三年在水钢工会门前数百米长的文教巷举办元霄灯会,而且一年比一年办得红火。1991年的元霄灯会,他们从四川自贡请来灯师帮助扎制、规模较小,文教巷的两头都留出了相当长的距离才扎灯会的进门。灯盏的规格也较小,但布置得疏密得体,玲珑别致,在这个以陆地灯组为主的灯会中,不少故事灯组让赏灯者大饱眼福,如孙悟空、猪八戒,还有其它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赏灯,让这一方土地上的人从灯笼、八角灯的认识模式中走出来,让想象中的灯会与现实的所见所闻联接起来,不少人从几十里大路赶来观赏灯会,灯会成了这一年水钢和地方上春节文化生活的一个热点。

贵州:水城民间灯会

有了第一次举办灯会的经验,水钢1992年、1993年举办的灯会就更具特色,达到了九十年代以来六盘水举办的五次灯会中的最好水平。水钢的这两届灯会,不但充分地运用水钢现有的原材料和机械、声光技术,而且还注重对水上灯组的设计和扎制,一反第一届灯会很多赏灯只作静态形式出现而毫无动感的状况,气势宏大,场面新颖,充分体现了水钢人的生活情趣和勤劳智慧。如1992年第二届灯会中水钢一轧厂制作的“同乐门”,它采用全金属构造的古典风格,呈一孔二附三进门的形式,高5.5米、屋脊塑双龙抢宝,门身以玻璃装饰内设22幅花鸟鱼虫写意画,门上对联云:“笔架山架笔笔绘彩;轧钢人钢轧钢拱虹。”既符合水钢的实际,又一下就把人带进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汽运车间制作的“猪八戒背媳妇”,风趣幽默,让人捧腹;修建部扎制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动作逼真,构思精巧;氧气厂制作的“蚌女献珠”,以水景作陪衬,让人感到真实;设计院制作的“嫦娥奔月”,在转动中仿佛再现了神话故事的真实场面;二炼铁制作的“断桥相会”,在音乐声中,把梁祝的故事重新在这灯光声色中进行上演……这些活动着的灯品,成为这一年水钢灯会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成为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的永恒情结。

贵州:水城民间灯会

东风夜放花千树,火树银花不夜天。1993年的第三届灯会,在秉承第二届灯会题材的基础上又在制作上有了新的变化。这一年灯会最具特色的是水景灯组“水晶龙”。这条龙由数万个小玻璃瓶做成,在灯光的作用下,水在五颜六色中叠印着梦幻,龙身在灯光下闪闪发光;“嫦娥奔月”灯组一反去年“飞天”的特写,更注意人物与小草、月光所构成的意境的刻画,以此表现人物的复杂心情;《化蝶》再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乐曲声中,使人浮想联翩、倍受感染;《取经路上》表现的是猪八戒吃西瓜的神态,其“憨样”使人不禁捧腹大笑……

一年一度的水钢元霄灯会,给人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话题,其中,数十万赏灯的人最交口赞叹的是:水钢的精神文明之花,为这片土地留下了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文化财富。2000年以后,水城灯会从工矿转移到地方。2003年春节期间,由市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协作,在南起钟山大街,北接人民路的麒麟路近1公里长的地段,举办了地方上的第一次灯会——麒麟灯会。灯会的中心点是麒麟公园,两相依托,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之路。灯会活动中,灯的制作请四川自贡的灯师来完成,所展出的灯多以历史或神话故事为主,以陆地灯组为多;灯会期间,不少单位还组织职工登台表演,灯会展出了摄影图片,尽管气候寒冷,赏灯观舞的人还是络绎不绝……2005年,六盘水市在“荷城花园”举办了第二次元霄灯会——荷城灯会。灯会由政府牵头,众家房开公司协办。灯会期间展出了41组大小不同的彩灯。这年的天气特别好,天上星月交辉,夜风送暖;地上人流涌动,灯火辉煌。走进灯会,路旁是造型各异的各种鸡灯,嘴里衔着储蓄卡向赏灯的人们祝贺新年发大财,接着是一条十几米长的龙灯盘旋着仿佛要跃入云霄。荷城花园的正门前左边,是用小药物注射瓶注入各种颜色的水塑起的孔雀和磨菇灯,右边是用青花瓷盘、瓷碗、瓷勺、瓷杯以线联缀堆积成的狮子,在灯光的作用下,熠熠发光,观赏拍照的人忙过不停。我也很欣赏这两个陆地灯组:一是感叹于废物利用;二是感叹于材料回收。我自认为这些都很能体现聘请的灯师的智慧。凤池园内的灯组,以水上灯盏最有特色。棋苑桥头的右边是杨柳房开展出的美人鱼、观音菩萨坐莲台和荷花灯,水中还设置了喷泉,在彩灯的辐射下五颜六色,色彩缤纷;左边是泰瑞房开展出的“二龙戏珠”灯组,来到这里,想象中仿佛龙王也垂涎人间欢庆,也要从水底潜出与万民同庆一番。总体上来讲,水上灯组要比陆地灯组更有生气和生色,在水波的作用下,静止的灯组有了动感,它不像陆地灯组那样给人以平直、呆滞的感觉。

贵州:水城民间灯会

水城民间灯会尽管并非尽善尽美,然而,作为一种民俗事象,它毕竟反映了水城人民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毕竟记录了水城人民这一段历史时期的节日文化生活,在这种层面上,它的民俗意义是值得记录的,甚至可以说:水城赏灯民俗是当地人民的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