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水城民間燈會

燈會是中國民間正月十五上元日的傳統文化活動之一。關於燈會的起源,它與遠古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有關,人類有了火種、火堆和火把,原始的燈也就隨之產生。然而,燈和燈會畢竟有著本質的區別。據說,燈會的雛形與佛教的傳入有著很大的關係,元霄燈會是在隋代形成並基本定型的,其根據是《資治通鑑·隋記》中有關燈火之盛的記載。

早期的燈會基本上是以宮燈和紗燈為主。唐朝時,元霄燈會對燈的品位又作了新的改進,官燈和民燈上往往出現手書的燈謎(人稱僕射)和詩,燈和文學藝術構成了有機的融合;不僅如此,有資料記載,那時已經開始出現能啟動、轉動、制動的燈組了。而賞燈的習俗之盛,也非唐代莫屬。那時的燈會,“貴遊戚屬、及下隸工賈、無不夜遊”,連禁衛軍在賞燈期間也可刀槍入庫,皇帝更是在上元之夜例行“御樓觀燈”,以示天下太平和普天同慶,文士吟詩作賦,有時多達數百人。到了宋代,朝廷對百姓賞燈,更是持鼓勵的態度,“凡來御街觀燈,賜酒一杯”。這些都更進一步刺激了元霄燈會的發展,民間觀燈、制燈的習俗就這樣一直延續下來。到了新中國成立,由於科技的發展,燈的製作更是日趨完美,許多新興的科學技術,如電子、建築、機械、遙控、聲學……都不斷用於燈盞的製作,形、色、光、聲、動的結合,使得燈會更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藝術性,元霄燈會自此就更喚發出新的生命力。

貴州:水城民間燈會

水城在過去的歷史歲月中,由於地處偏僻之隅,經濟不發達,科學技術十分落後,元霄燈會只是民間百姓“手提宮燈在走”。真正讓水城人上元日大飽燈會眼福是在改革開放後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而且這還得感謝水城鋼鐵公司。

從1991年元霄節開始,水城鋼鐵集團公司黨委為了豐富廠區職工的文化生活,連續三年在水鋼工會門前數百米長的文教巷舉辦元霄燈會,而且一年比一年辦得紅火。1991年的元霄燈會,他們從四川自貢請來燈師幫助扎制、規模較小,文教巷的兩頭都留出了相當長的距離才扎燈會的進門。燈盞的規格也較小,但佈置得疏密得體,玲瓏別緻,在這個以陸地燈組為主的燈會中,不少故事燈組讓賞燈者大飽眼福,如孫悟空、豬八戒,還有其它神話傳說中的人物。賞燈,讓這一方土地上的人從燈籠、八角燈的認識模式中走出來,讓想象中的燈會與現實的所見所聞聯接起來,不少人從幾十裡大路趕來觀賞燈會,燈會成了這一年水鋼和地方上春節文化生活的一個熱點。

貴州:水城民間燈會

有了第一次舉辦燈會的經驗,水鋼1992年、1993年舉辦的燈會就更具特色,達到了九十年代以來六盤水舉辦的五次燈會中的最好水平。水鋼的這兩屆燈會,不但充分地運用水鋼現有的原材料和機械、聲光技術,而且還注重對水上燈組的設計和扎制,一反第一屆燈會很多賞燈只作靜態形式出現而毫無動感的狀況,氣勢宏大,場面新穎,充分體現了水鋼人的生活情趣和勤勞智慧。如1992年第二屆燈會中水鋼一軋廠製作的“同樂門”,它採用全金屬構造的古典風格,呈一孔二附三進門的形式,高5.5米、屋脊塑雙龍搶寶,門身以玻璃裝飾內設22幅花鳥魚蟲寫意畫,門上對聯雲:“筆架山架筆筆繪彩;軋鋼人鋼軋鋼拱虹。”既符合水鋼的實際,又一下就把人帶進傳統文化的氛圍中;汽運車間製作的“豬八戒背媳婦”,風趣幽默,讓人捧腹;修建部扎制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動作逼真,構思精巧;氧氣廠製作的“蚌女獻珠”,以水景作陪襯,讓人感到真實;設計院製作的“嫦娥奔月”,在轉動中彷彿再現了神話故事的真實場面;二鍊鐵製作的“斷橋相會”,在音樂聲中,把梁祝的故事重新在這燈光聲色中進行上演……這些活動著的燈品,成為這一年水鋼燈會最引人注目的亮點,成為人們記憶中揮之不去的永恆情結。

貴州:水城民間燈會

東風夜放花千樹,火樹銀花不夜天。1993年的第三屆燈會,在秉承第二屆燈會題材的基礎上又在製作上有了新的變化。這一年燈會最具特色的是水景燈組“水晶龍”。這條龍由數萬個小玻璃瓶做成,在燈光的作用下,水在五顏六色中疊印著夢幻,龍身在燈光下閃閃發光;“嫦娥奔月”燈組一反去年“飛天”的特寫,更注意人物與小草、月光所構成的意境的刻畫,以此表現人物的複雜心情;《化蝶》再現了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愛情故事,在樂曲聲中,使人浮想聯翩、倍受感染;《取經路上》表現的是豬八戒吃西瓜的神態,其“憨樣”使人不禁捧腹大笑……

一年一度的水鋼元霄燈會,給人們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話題,其中,數十萬賞燈的人最交口讚歎的是:水鋼的精神文明之花,為這片土地留下了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文化財富。2000年以後,水城燈會從工礦轉移到地方。2003年春節期間,由市政府牽頭,有關部門共同協作,在南起鐘山大街,北接人民路的麒麟路近1公里長的地段,舉辦了地方上的第一次燈會——麒麟燈會。燈會的中心點是麒麟公園,兩相依託,走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之路。燈會活動中,燈的製作請四川自貢的燈師來完成,所展出的燈多以歷史或神話故事為主,以陸地燈組為多;燈會期間,不少單位還組織職工登臺表演,燈會展出了攝影圖片,儘管氣候寒冷,賞燈觀舞的人還是絡繹不絕……2005年,六盤水市在“荷城花園”舉辦了第二次元霄燈會——荷城燈會。燈會由政府牽頭,眾家房開公司協辦。燈會期間展出了41組大小不同的彩燈。這年的天氣特別好,天上星月交輝,夜風送暖;地上人流湧動,燈火輝煌。走進燈會,路旁是造型各異的各種雞燈,嘴裡銜著儲蓄卡向賞燈的人們祝賀新年發大財,接著是一條十幾米長的龍燈盤旋著彷彿要躍入雲霄。荷城花園的正門前左邊,是用小藥物注射瓶注入各種顏色的水塑起的孔雀和磨菇燈,右邊是用青花瓷盤、瓷碗、瓷勺、瓷杯以線聯綴堆積成的獅子,在燈光的作用下,熠熠發光,觀賞拍照的人忙過不停。我也很欣賞這兩個陸地燈組:一是感嘆於廢物利用;二是感嘆於材料回收。我自認為這些都很能體現聘請的燈師的智慧。鳳池園內的燈組,以水上燈盞最有特色。棋苑橋頭的右邊是楊柳房開展出的美人魚、觀音菩薩坐蓮臺和荷花燈,水中還設置了噴泉,在彩燈的輻射下五顏六色,色彩繽紛;左邊是泰瑞房開展出的“二龍戲珠”燈組,來到這裡,想象中彷彿龍王也垂涎人間歡慶,也要從水底潛出與萬民同慶一番。總體上來講,水上燈組要比陸地燈組更有生氣和生色,在水波的作用下,靜止的燈組有了動感,它不像陸地燈組那樣給人以平直、呆滯的感覺。

貴州:水城民間燈會

水城民間燈會盡管並非盡善盡美,然而,作為一種民俗事象,它畢竟反映了水城人民對美的渴望和追求,畢竟記錄了水城人民這一段歷史時期的節日文化生活,在這種層面上,它的民俗意義是值得記錄的,甚至可以說:水城賞燈民俗是當地人民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