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史画|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

在长春凯旋路的中段,有一栋精美的黄色欧式小楼,建筑为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初为“一”字型后呈“兀”字形,曾是宽城子火车站附属地内最大的建筑。四坡屋面,东南角楼上置帐篷式的尖顶,极具俄罗斯建筑风格。

长春史画|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

建筑旧址的墙上并悬挂了文物保护单位标牌--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旧址。因该楼从形制、色彩上都与周围的建筑格格不入,以至形成巨大的反差。小楼外墙体虽被粉刷一新,但仍难掩饰隐约的斑驳和裂痕,显露出岁月的沧桑。楼体被涂成黄色,从剥落的墙皮上看,已是经历了无数次的粉刷,显然是其主人还想按“文物”来延续和保持它的本来面目。

长春史画|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

长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铭牌

长春史画|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

中东铁路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介绍

这种黄色建筑,不难使人联想到老中东铁路沿线的铁路建筑的颜色,即使是现在,如行驶在这条铁路线上,还可见一些与之颜色相同大大小小的房屋,不时的映入你眼帘。这与当年老沙皇提出的所谓的“黄俄罗斯计划”是否有关,不得而知,但这种“黄”确实给人们留下与铁路相关的印象。这里就是被后续史料以及人们称之为“沙俄宽城子铁路俱乐部”之地,原铁道部长春机车工厂职工医院,也就是现在的吉林省人民医院凯旋分院。

一、中东铁路的修建

1891年,俄罗斯帝国开始修建一条贯通整个西伯利亚的大铁路。这条被俄国视为“脊柱”的大铁路,西起莫斯科,跨越八个时区和16条欧亚河流,横穿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吉林两省,长度达8000多公里,向东一直通到海参崴。

1896年4月20日,李鸿章作为清廷贺使抵达圣彼得堡,祝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同时还肩负着与俄签订结盟密约的使命。俄国政府为了夺取在中国的筑路权,采取威逼利诱的卑劣手段对李鸿章又压又骗,宣称俄国通过中国东北造一条铁路达海参崴,是为了“保护中国”,将来中国一旦有事,俄国也便于“帮助”,这对俄国和中国都有利。当时,清廷一心想与俄国结盟对付日本,并未戒备俄国结盟的阴谋。而俄国却把结盟与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说中国要与俄国结盟,必须借地给俄国筑路。

长春史画|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

李鸿章像

李鸿章在俄国财政大臣维特的要挟利诱下,签订了丧权失地的《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中俄密约》其中一条规定“为便于转运俄国军队和军需品,中国政府允许建筑一条穿过中国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通向海参崴的铁路线”,这条铁路被称作东清铁路,辛亥革命后改为中东铁路。其实俄国之意不在与中国结盟制日,而是在向中国借地筑路,此也日后东北的主权难埋下了祸根。

长春史画|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

《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

1898年3月,中俄又签订《旅大租地条约》,正式允许俄国从东清铁路干线修一条南部支线:即哈尔滨经宽城子(长春)至大连间的铁路。1903年7月14日,东清铁路全线通车,并开始正式营业。

二、中东铁路宽城子用地的形成

俄国人在建铁路之初,在长春旧城西约10公里的二道沟修筑了一座火车站,俄国人以附近的城镇“宽城子”命名了车站,并定为四等站(中东铁路车站共分五个等级,四等站属于小站)。

长春史画|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

中东铁路宽城子站房

日俄战争后,宽城子火车站成为日、俄侵占中国领土的分界点,这也使得长春这个之前并不受多少关注的小城,立即变成日俄双方的“桥头堡”,其政治、经济、军事等战略地位开始凸显。日俄开始转名斗为暗斗,双方都把角力点放在营建各自的势力范围上。而小小的宽城子火车站,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东清铁路的终点站,迅速成为长春旧城之外第二块较大的街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各项经济活动迅速发展,围绕铁路及附属事业也逐步展开,并设有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及警察,还以所谓的护路为借口,大量派驻军队。

同时鉴于铁路的特殊情况,以及其高福利的惯例,各项诸如学校、商店、俱乐部、街心公园、教堂也紧随其后,而且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设施齐全的“宽城子铁路附属地”。

“附属地”的称呼并非初始之名,其最初是以“铁路用地”或“铁路租用地”名义出现的,意思尚属明确,是为建造及经营铁路所必需而租用的土地。“附属地”的意思则就相当含混,“附属”的概念可以作扩大解释。

1906年,俄国政府单方面宣布了《东清铁路附属地民政大纲》,将铁路沿线用地统称为“铁路附属地”。

三、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

关于“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建筑的建设年代,并无史料详细记载,以往的各种书籍、报刊偶有所涉,均以官方的后续史料为依据。即“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该建筑于1903年竣工,二层砖木结构,窗子窄而高,建筑最初为一字型,铁皮四坡屋顶,东侧角楼有一帐篷式的尖顶,并没有采用当时已在哈尔滨广泛采用的新艺术风格的形式,呈现出浓郁的俄罗斯建筑风格,只有圆弧形的入口有些受新艺术风格影响的痕迹。

长春史画|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

中东铁路宽城子俱乐部

中东铁路宽城子俱乐部建筑立面有许多线角和壁柱的装饰。建筑朝向西南,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宽城子沙俄火车站站舍。后来在原建筑的东北侧扩建了一部分,从现有建筑看,后扩建部分带有异型柱式的外廊,柱头扭曲,柱身上下呈丰满的曲线变化。

今天看到的建筑前面的门廊也是后增建的。建筑外墙抹水泥砂浆涂成白色,它是长春第一座水泥抹面并刷成白色的建筑。该建筑当时是沙俄铁路附属地内最大的公共建筑。它创造了长春建筑史上的数个第一:第一个水泥涂面的建筑,第一个有圆锥尖顶的建筑,第一个拱形门的楼房,它是长春较早有门廊的建筑。其装饰手法之细腻及水泥材料的运用,开创了长春建筑装饰的先河”等。

对于该俱乐部的建筑年代,笔者长期以来一只存有疑虑。该建筑的文保标牌标注为“中东铁路宽城子沙俄火车站建于1896年,包括候车室、货物处、护路警察住房、水塔、俱乐部等”。

其实该条铁路是1897年开始修建,1903年建成,显然1896年之说属无稽之谈。长春在日俄战争前,只是一个只有几万人口,落后且默默无名的小集镇,宽城子车站乃中东铁路上的一个四等小站。当时,宽城子车站站长是俄国人叶卡托维奇,中国助理2人,事务员76人,电报员10人,含交换手2人,司机33人,包括华人11人。

1903年7月14日,铁路通车时,宽城子火车站的站舍、车库及给水系统尚未全部建成。即使是已建成的站舍及配套设施如发电、供及系统及通信设备都非常简陋。尤其是发电所规模不大,发电量极其有限,仅能维系车站之用。就连作为当时标志性建筑的水塔,高度也仅为10米左右,略高于站舍。当时因技术条件所限,车辆通行能力也非常之低,日均通行能力仅仅几对列车。

日俄战争结束,《朴茨茅斯条约》签订后,长春(宽城子)一夜之间举世皆知,亦是长春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按理说,就这么一个无名小站,不知俄国人居于什么理由,早在1903年,就将这么一座在当时来讲如此规模宏大,设施先进的建筑,建在一个地点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实在使人费解。持这种观点的人并非笔者一人,长春许多文史爱好者在所写的文章中,字里行间也对宽城子车站配置俱乐部表露出疑惑“在中东铁路公司规划的四等小站中,应该不配套俱乐部建筑的”。

此种疑问一直萦绕在笔者的脑海挥之不去,多年来,也曾对“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建筑”做了一些研究与分析,并为此查阅了大量与中东铁路相关的史料,均无果。前不久,笔者在查阅史料的过程中,无意间在1927年12月22日,《盛京时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找到了宽城子铁路俱乐部建筑年代的的证据。文中称:“宽城子之东铁俱乐部自去岁夏开工以来,现已完成,计费十五万元,订十八日晨开落成式,届期与会者除本埠各路员外,有自哈赶来者,济济盈堂,极形热闹。首由司勃脱驿长致开幕词,继各代表祝词。迨九时许,则有俄妓舞踏之余兴,十一时散会,入午聚餐云”。

长春史画|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

1927年《盛京时报》的报道

从报道中可知,该俱乐部的开工日期为1926年夏季。现已竣工,定于1927年12月18日召开落成仪式,届时与会者除本埠员工外,还将有从哈尔滨赶来参加庆典的客人。同时还公布了庆典大会的会序:首先由站长司勃脱致开幕词;各代表祝词;九点钟为俄艺人表演舞蹈助兴;十一点聚餐。上述报道充分证明宽城子之东铁俱乐部的建设年代为1926年夏季,确切建成时间为1927年12月,并不像以往史料所载,建于1903年。

由此而破解了这一桩历史之谜。在一本1918年日本出兵西伯利亚时所发行的《大正七八年西伯利亚出征军记念写真贴》里,其中几幅宽城子照片中,以图中水塔为参照物,明显可看到,当时宽城子车站南侧还是一片空地,没有一栋建筑,其也完全可以佐证上述史料的正确性。

长春史画|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

1918年《大正七八年西伯利亚出征军记念写真贴》

除此之外,在笔者收藏的一张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由长春竹岛书铺发行的明信片《长春全景(其一)》中也可窥之宽城子全貌,还是以宽城子车站水塔为参照物,可见长春站与宽城子车站之间明显为一片空地,根本没有一座建筑。

长春史画|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

1920年代《长春全景》明信片

上述证据毋庸置疑,足以证明所谓的“沙俄铁路俱乐部”建成的时间为1927年12月,可谓有图有真相。众所周知,1917年3月,俄罗斯帝国爆发二月革命,导致沙皇下台,俄罗斯帝国解体。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俄语意为“代表会议”)并存的局面。最后以列宁为首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左翼(布尔什维克)联合其它极左翼政党在圣彼得堡发动起义,于1917年11月7日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史称“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改国名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

1922年12月30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联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批准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宣言。宣言规定了各共和国联合的基本原则:享有平等权利并按自愿原则加入苏联,有权自由退出联盟,新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可以加入联盟。代表大会审查并批准了关于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条约。最初加入联盟的有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成立了苏联政府——以列宁为首的苏联人民委员会。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союз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俄语缩写:cccp)。

因此流传已久的所谓的宽城子沙俄铁路俱乐部之说纯属无稽之谈,该俱乐部的建设时间已是沙皇俄国被推翻十年之后之事,与“沙俄”根本没有一点关系。那么之前所说的建于1903年的俱乐部到底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又在什么地方呢?关于这一问题笔者也进行了一点考究如下。

在长春市宽城区教育局史志办编撰的《宽城区长盛小学沿革》附录中《宋觉民事迹》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1924年,东省特别区的教育,正处在开始把教育权从沙俄手中夺回我国政府时期。中东路局学务处添设了华人副处长。1924年,学务处派宋觉民任宽城子第四区第一校校长。校舍是民房,现在的一匡街21-1-5号的地方。这所学校后改称为东铁第九小学校(简称“九校”)。

长春史画|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

东铁第九小学校(今长盛街小学旧校舍)

由于新生倍增,校舍不够用,宋校长能主动倾听师生和家长的意见.采取了逐渐扩充的办法。这年冬,他果断的退掉了纳房租的民房-校舍迂入路局官房铁路职工俱乐部(今长盛街小学的旧校舍)。先将俱乐部改修八间教室,然后又将学校周围俄式木栅栏,喇嘛教堂对面的大凉亭粉刷一新”。这里所说的“现长盛街小学的旧校舍”就是现在长盛小学院内现存的旧建筑。上述记载中,明确记述了1924年校舍迂入路局官房铁路职工俱乐部(今长盛街小学的旧校舍),显然此处为新俱乐部建成之前俱乐部所在,虽无法判定该俱乐部的建成年代,至少能证明该处为早期的俱乐部。

关于对中东铁路的研究,在长春处于一种劣势,由于史料的匮乏,许多反映当时历史的信息,都凭借口耳相传,从而造成历史偏差和谬误。有时甚至按个人的惯性思维,凭空想象,任意发挥。其中就有这么一条信息,频频出现在媒体及文章中,不知出自何处,何以证明其准确性,然而却流传甚广,不断地被引用,渐成正史。称“在当时宽城子火车站俱乐部几乎是当时长春最好的建筑,这里成为各方达官贵人、军政显要们频频光顾之地”。按着国人的思维模式,最好的地方只有达官贵人、军政显要们才能光顾。其实宽城子火车站俱乐部,只是中东铁路为其职工谋取的一项福利设施,并且沿途凡是有点规模的车站,都设有一处大小不等俱乐部,绝非专为达官贵人、军政显要们而设,况且宽城子火车站也没有那么多的“达官显贵”。

历史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 有时看似不经意间的一个玩笑,竟能使无数人无所适从,无论是名门望族还是山野庶民,就这样轻易被玩弄其中。“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这座长春人皆知的,也是被公认为的一座历经“百年”的历史建筑,也和我们开了一个“历史”玩笑。该建筑的建设时间竟与过去史料记载相差二十多年,而且其与“沙俄”亦无任何关系。此玩笑一开就是几十年,竟让我等实实在在领略了一次沦为笑柄的无奈。

长春史画|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