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眼,到底該不該做激光手術!

近視眼,是否可以考慮做手術呢?很多朋友會問這個問題,尤其是有些年輕人想參軍的時候。

關於屈光不正的矯正,目前較為成熟的方法有:框架眼鏡、隱性眼鏡、激光手術,三者各有其優缺點,均可以做為一種屈光不正矯正的選擇,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及特殊要求進行選擇。

近視眼,到底該不該做激光手術!

具體講到激光手術,該方法已有十多年的發展史,技術已相當成熟,理論研究也有一定的深度,對於併發症的認識也越來越明確,如果你確實需要做激光來矯正近視,可以選擇,具體還可以再諮詢一下接診醫師。

近視眼激光手術

去年,臺北醫學大學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突然宣佈停做激光近視矯正手術,原因是擔心未知的併發症。這無疑似一顆重磅炸彈,加上微博的助力,在坊間迅速擴散蔓延。雖然仔細分析蔡教授的言論,並沒有新的併發症出現,而且是否與激光手術有關還有待論證,但萬能的媒體和網友們已將此事無限擴大,幾乎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都已見諸報端。2月26日,針對近日臺灣蔡瑞芳醫師就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發表的言論,召集12位全國準分子激光手術專家和角膜病專家舉行座談會,專家們回顧了我國二十年來準分子激光手術的狀況,併發布共識:

專家共識

一、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是我國和全球眼科醫師和科技人員為矯治屈光不正所做的不懈努力的結果。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該項手術已成為矯治屈光不正的重要手段之一,為滿足眾多的屈光不正患者的需求提供了服務。二十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該項手術是安全和有效的。

二、我國的眼科醫師在開展準分子激光手術中是謹慎的、嚴肅的。在該項手術准入、儀器管理、術前檢查、適應證掌握、手術操作和術後管理等方面都有相關的指南和操作規範的。

三、任何醫療手段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也不能完全避免。隨著眼科醫務人員的不斷努力和技術的進步,該項手術的近期和長期併發症很低。即使發生併發症,只要及時治療,是可控和可治的。

需要說明的問題

一、 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包括PRK、LASIK、LASEK,EPI-LASIK等)是矯正屈光不正(近視、遠視、散光)的一種有效方法

二、 目的是摘除現有的眼鏡或降低現有眼鏡的度數,並不能從病因上根治屈光不正。其它矯正方法還包括框架眼鏡、角膜接觸鏡或眼內屈光手術。

三、 手術的效果除與醫生的技術和設備等因素有關外,也與患者的自身條件、屈光不正的程度及其穩定情況、術中配合程度、術後複查用藥等多個因素有關。

四、 手術可能出現的情況:非常多。每一種手術都有可能出現很多問題,這些事需要術前跟患者說清楚的,需要籤知情同意書。簽字並不是醫生賴賬,也不是說萬一出了問題後醫生無罪。而是為了向患者交代清楚。畢竟醫學是永無止境的。醫患之間應該相互諒解。

到底該不該做手術

在眼科學第3頁緒論中,葛堅主編圍繞lasik的問題說:“在我國大陸激光手術治療近視每年有多達50億的經濟利益,唯獨甚少考慮或棄之不顧的是患者的利益,不僅不權重病家負擔,而且遺留諸多病家受眾今後漫漫數十年人生路上視覺質量問題的凸現”,說明不僅在臺灣,在大陸的眼科前輩也早有定論!這句話是否屬實,很難講,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任何地方都有好人壞人,包括醫生。不是所有的手術都是不需要的,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不需要手術。很多人問,既然激光手術好,那為什麼眼科醫生自己不做手術,還一直帶著眼鏡?

這個疑問,我聽了不下百次。在做不做手術這件事上,我想眼科醫師和普通的近視患者是同等的。可以選擇做,可以選擇不做。不可否認,有很多眼科醫師戴眼鏡,但也得承認,很多眼科醫生也做了近視手術。就像你不能要求每一個整形醫師都要去做整形手術一樣。

做近視激光有風險,我常和患者說,人的一生都生活在風險之中:吃飯有風險,走路有風險,乘飛機也有風險,帶框架眼鏡有風險,戴隱形眼鏡也有風險,不戴眼鏡走路被撞了,風險更大......你說你該怎麼辦?

只要掌握好適應證,還是利大於弊的,任何一項技術都沒有十全十美的,不能全盤肯定他,也不能全盤否定他

每次媒體引發大的爭議的時候,我只有一句話——大家說它好的時候,我從沒有動員過一個近視眼患者接受手術:大家說它不好的時候,我告訴我的病人不用太擔心。

哪些患者可以考慮手術?

部分近視眼患者往往會伴有一些眼底病或其他眼病,他們並非適合準分子激光手術。根據上萬例手術資料統計,在前來進行準分子激光治療的近視患者中約有10—15%不適合該手術。如果勉強接受手術,術後早期視力可能也很理想,但在1至2年後就可能出現諸多併發症,如視網膜脫離、圓錐角膜等,嚴重損害視力健康。

敬告各位朋友,激光手術並不是萬能,也不是一無是處,如果你真的需要(比如工作、美觀),那你可以選擇做,但要承擔風險(任何手術都有風險,只是大小而已),如果你覺得沒必要,自我感覺框架眼鏡足夠了,很好,那就不需要考慮手術,省錢,而且絕對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