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麼聽我的,要麼去找華為!結果

香港《南華早報》4月20日發表文章稱,雖然美國向東南亞發出有關排除中國5G的“最後通牒”,但從東南亞國家的行動來看,美國的企圖正在落空。參考消息網編譯文章如下:

近日,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王建民參觀華為公司設在塞伯賈亞的一個培訓中心,在一批實習生的陪同下,王建民與受訓人員簡短交談,稱讚這家中國公司在馬來西亞的投資,並暢談即將到來的5G互聯網革命。

他有足夠的時間茶敘,並與華為馬來西亞首席執行官袁明聊聊天,現場所見都是滿臉的笑容和豎起的大拇指。

僅從場面而言,王建民的參觀絕談不上是“在東西方之戰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訪問”。

然而,在世界的另一頭,在華盛頓的權力走廊,除了痛苦的表情,很難想象對此還能有其他什麼反應。

東南亞國家正在張開雙臂歡迎全球最大的電信公司華為,而馬來西亞是這些國家中最新一個。

顯然,這些國家“公然違抗”美國關於華為的警告。

東南亞正成為5G競爭的一個關鍵地區。專家們稱,5G是劃時代的技術轉變,可能為從人工智能到創建智慧城市的所有領域的突破鋪平道路。

在西方,競爭正在朝著華盛頓設定的方向發展。美國正在促使與它同在“五眼聯盟”情報共享集團的其他成員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質疑與華為打交道是否明智。

但在東南亞,華盛頓散佈恐慌的做法收效甚微。據華為估計,東南亞明年將有8000萬客戶,未來五年將有價值1.2萬億美元的商機。

泰國希望到2020年推出華為主導的5G服務,並且已經與該公司在是拉差高科技區展開聯合研究;新加坡“移動一號”公司、馬來西亞明訊公司和印尼電信公司都已經與華為簽署了開展5G試驗的協議;而在菲律賓,無線通訊主要供應商環球電信公司最早將於今年第二季度推出華為支持的一項服務。

美國說辭聳人聽聞,東南亞不為所動

華盛頓說辭的核心觀點是,北京可能迫使華為在其產品中安裝後門,即通過暗中訪問數據的手段暗中監視外國競爭者,竊取知識產權,甚至通過遠程讓外國基礎設施停止運轉。

但事實上,這些說法均無法得到證實。

華為前顧問許志勤表示,東南亞國家運營商關注美國這些聳人聽聞故事的可能性要遠遠小於它們的西方同行。

他指出,就連美國的盟友菲律賓和泰國也在與這家中國公司建立夥伴關係——儘管有人認為這樣做會損害它們與美國的軍事合作。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軍事改革項目協調員邁克爾·拉什卡說:“東南亞的情況有所不同,因為該地區對威脅有不同的看法。”

正如華為東南亞地區總裁吳偉濤在今年2月所說:“在東南亞,我們已經用20年的網絡安全記錄證明了華為是值得信賴的。”

事實也證明,這些國家信任華為是正確的:去年華為在該地區的消費者業務增長了近50%。

許多國家被華為的技術實力所吸引。華為比競爭對手領先12至18個月,並承諾那些採用其技術的國家將獲得世界上最快、最先進的5G網絡。

它的技術不僅比西方競爭對手更加先進,而且成本也只是競爭對手的一小部分——尤其是對那些已經在現有通信基礎設施中使用華為技術的國家而言。

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副教授聶文娟說:“華為的設備不僅性能優良,而且具有價格優勢。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與華為合作是不可避免的。”

對許多國家來說,在中國技術和西方技術之間做出選擇是經濟問題,不是地緣政治問題。

美國逼迫東南亞國家選邊站隊

儘管如此,美國警告說,與華為做生意要付出代價。美國說,這樣做將在各個領域招致風險——從損害在線電子遊戲玩家的個人數據,到危及長期軍事合作。

但美國毋庸置疑的王牌是其威脅取消情報或軍事合作的能力。

今年4月,6名前美國軍方領導人發表聲明,表達了他們的擔憂:“我們有理由擔心,未來美國將無法使用依賴中國技術的網絡,在美國傳統盟友或歐洲、亞洲及其他地區的新興夥伴的領土上開展軍事行動。”

美國面臨的問題是,它揚言要取消軍事合作或情報共享的行為,是在迫使東南亞國家在兩個經濟超級大國之間作出艱難選擇。

對於東南亞國家來說,它們很容易在這方面選擇那個成本最低的選項,尤其是在協議承諾給當地帶來就業機會而變得更加有誘惑力的情況下。例如,在馬來西亞,華為已經創造了2500多個就業崗位。

隨著更多像馬來西亞這樣的國家表現出與美國攤牌的跡象,一些人警告說,華盛頓可能不得不接受這樣一種未來,即它不是該地區唯一的超級大國,否則它將面臨失去更多影響力的局面。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代理主任沃拉沙·瑪哈他諾汶說,近幾十年來,美國作為東盟夥伴國的重要性出現下降,因為東盟在經濟上更加依賴中國。

沃拉沙說:“東盟不會受到影響。我認為,美國迫使東盟因為華為而與中國發生衝突的企圖不會成功。”

非此即彼只是錯覺

如果美國把這些威脅堅持到底,它可能會發現,它甚至把昔日的盟友也推向了中國的懷抱。

有一種推測,即如果有足夠多的國家與美國攤牌,尤其是在面對許多人認為的不合理要求時,美國可能會放棄威脅。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國家安全卓越中心的穆罕默德·費扎勒說:“要讓東南亞排除其經濟夥伴中國,這是不現實的。”

聶文娟則認為,將這場辯論說成是在一方或另一方之間做出選擇,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覺。

她說:“這首先是各國根據自身經濟發展做出的選擇,我們不排除在選擇最終技術夥伴時可能會與多方進行合作。”(編譯/馬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