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108条好汉接受招安,历史上的宋江起义结果又如何?

王佳冉


刀叔观点:宋江刀笔吏出身,自身的局限本就与晁盖不同。

梁山泊兔死狗烹的结局总是让人伤感,千百年来宋江都被定义成一个投降派。小说固然是小说,作者安排好梁山的最终结局也是有一定根据的,符合历史的真实环境。

从真实北宋历史的角度讲,造反绝无成功的可能性。

宋代自赵匡胤开国以来,一直举行对外屈辱、专力防内的政策,政权、财权和兵权高度集于中央,封建压迫非常厉害。特别是北宋末年,由于推行上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十分剧烈,封建剥削也异常残酷。

但北宋时代的经济发展远比我们认为的唐朝,更加发达。

官员腐败是历朝历代都有的事情,老百姓虽然活得不痛快,但还不至于像秦末明末两段时期那样水深火热,最终被人民推翻。翻看整个宋朝历史(北宋和南宋),没有一次全国规模性的军事起义。老百姓活得虽然苦了一些,但还不至于去冒掉脑袋的风险干革命,宋江又无法提出陈胜吴广般的号召,规模没办法扩大。

如果按照小说中的描写,宋江率领梁山军消灭了田虎、王庆和方腊,又北上击败辽国的先锋。能打这么多胜仗,可谓实力雄厚,再来对比北宋军队。都说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冗官、冗兵、冗费,跟辽国怎么打都是输,只能送钱送城池苟延残喘。

如果这么来看,辽国强于北宋,宋江梁山强于辽国,那为何宋江又非要招安?

第一,宋江先是官员后是土匪,这还不等同于一辈子从出生就当土匪的人;第二,宋江确实想利用梁山兄弟为大家获取更大的利益;第三,宋江自身的局限性,这一点同晁盖不同,“忠义堂”三个字足以表明。

对于梁山的前程,宋江如此心思缜密的人很清楚:无法夺天下,只剩下两条路,饿死或招安。

解体不符合宋江实现野心的需要,那只有一条路可走——招安!宋江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亲自去东京寻求招安路子,终于得到了朝廷的回应,最后众人随宋江接受招安,归属朝廷,当下辞去的也有三五千人,可见招安符合梁山的大局利益,实现了梁山好汉招安做官的人生价值。

这种环境下,也真是难为了宋江,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宋江的选择未必有错。只是108人死剩27人,最后还是被卸磨杀驴了。最后,估计现在有很多读者又在抱怨拿小说当真事。

其实真真假假都是无所谓的,只要您能从中汲取的人生智慧,那便好!


刀墓手札


北宋末年,朝廷腐败,官逼民反,宋江等人梁山泊聚义,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快意恩仇,梁山好汉更是成为了,勇于对抗朝廷的英雄人物。虽然《水浒传》是艺术创作,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宋江起义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也是在宋朝,也是在梁山泊也是宋江聚集了三十六位好汉揭竿而起,但是由于起义规模较小,宋江起义在宋朝诸多农民起义中并没有什么影响力。

宋江起义的原因是宋朝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将梁山水域公有化,并对进入水域捕鱼的渔民课以重税,贫苦的农民交不起赋税,又不能饿死,于是只有铤而走险对抗官府,由于梁山泊地势易守难攻,所以朝廷前几次的征缴都以失败告终。

宋江起义军曾转战山东,河南,河北一代,所向披靡,但是在进攻海州时(连云港),被海州知州张叔夜所击溃,宋江不得已率众投降,接受朝廷的招安。关于这支义军被招安后就鲜有记载,至于有没有参与征讨方腊,目前史学界还存在不小的争议。

总而言之,和水浒传一样,这支队伍最终的结果还是被招安,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最终还是成官军的一部分。


一点点历史




施耐庵的《水浒传》讲述的是一个奸臣当道、官逼民反的社会,宋江等108位好汉于水泊梁山成就大义,打的官家落花流水,塑造了鲁智深、林冲、武松、张顺、李逵等众多英雄人物。《水浒传》的原型是根据北宋末年的一次小型起义“宋江起义”改编而来

据记载,北宋末年,蔡京等人的到宋薇宗的信任,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贿赂公行、巧立名目、增税加赋,肆意搜刮民脂民膏。宋江等人因不满官府的剥削与压迫,于水泊梁山举起义旗,当时宋朝周边的起义有两三百起,宋江起义是规模比较小的一次起义,有宋江、晁盖、鲁智深、武松、阮小二、卢俊义、林冲等36人。起义不久,各地被压迫的百姓纷纷响应,一时间强大不少,可好景不长,没多久就被张叔夜剿了,宋江等人全被抓获。



晓天下历史


宋江起义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规模影响远不及稍后的方腊起义,也没有108将之众,民间传说为36人。估计连36人起义也是民间文学的夸大。野史中这36人投降后即全部被杀害。

《水浒传》把宋江起事写得正规、浩大,衍出天罡地煞108将之数,上合天心下合民意,乃小说家欲借此表现自己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观念耳。

史上宋江事不值一哂,《水浒传》却是一部相当伟大的书。施公若生于当代,必诺奖之当然人选。研究《水浒传》,对明了北宋对解读当代均极有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