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陪伴幾代福州人成長的肉鬆,是怎麼“觸網”求變革的?

文丨MSN記者 林金霖

这个陪伴几代福州人成长的肉松,是怎么“触网”求变革的?

閩商報新匠人:林家和

鼎鼎肉鬆第四代傳人

鼎鼎肉鬆的第四代傳人!在外人眼裡,林家和似乎只用頂著這個標籤,人生就好像捧著一個“金飯碗”。但瞭解他的人知道,維持一家百年老品牌,靠的不只是那一本祖傳的“肉鬆秘籍”。

油酥肉鬆誕生記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肉鬆其實是發源於福州的。發明出肉鬆的人就是林家和的祖先,一個在福州土生土長的人。

在林家和的辦公室,記者看到了《福建肉鬆和太倉肉鬆》及《福州文史資料》關於肉鬆的記載。

1856年,福州光祿坊劉家大院內,一代名廚林鼎鼎由於滷肉時沒有留心,使一鍋滷肉全煮爛了。他思索了一會兒,索性將鍋裡的肉又搗又翻,將滷汁燒乾,漸漸地一鍋鬆軟的金黃色的絨毛狀的肉製品呈現在眼前。他嚐了嚐,味道還不錯。這意外的發現,為中國肉製品加工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而林鼎鼎也被世人譽為中國肉鬆第一人。事後,他研發了一種精美絕妙的食品——油酥肉絨,這種肉鬆在口感上更加酥香可口,令人驚歎的林鼎鼎肉鬆問世後,被世人公認為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食品,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當時達官貴人互贈的珍貴禮品。後來,它便成為福建著名特產,地方官進貢清皇朝的皇家貢品之一。

據福建省圖書館藏書《垂涎錄》記載,林鼎鼎製作的肉鬆於1915年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評比,一鳴驚人,成為金獎得主。1890 年,林鼎鼎在光祿坊早題巷口正式開設中國第一家肉鬆店。

當時清末舉人福建鹽運史劉步溪還親筆為他的肉鬆店題寫牌匾——鼎日有肉絨棧在此。這招牌“鼎日有”擬得妙,突出了肉鬆創制人,又含有鼎即鍋、日有即日日皆有、世世代代萬年常有的含義,將劉步溪對鼎鼎的器重和對肉鬆的喜好溢於言表。

這便是“鼎日有肉鬆”的由來。

1956年,由於公私合營後,“鼎日有肉鬆”屬於國有。改革開放後,便以祖先的大名林鼎鼎更名為“鼎鼎肉鬆”。

合營後,最早在早題巷口生產肉鬆。“我母親一開始只在家裡做,賣給鄰居食用。”林家和說道。每天早上五六點就要起床,賣肉、洗肉、切肉、煮肉......手工製作一次肉鬆,需要三四個小時的時間。舊時沒有風扇,就打個洞靠扇扇子來降溫,五六十平的店鋪,前面是櫃檯,後面是作坊。

林家和的母親從小就讓他學做這門技藝,在耳濡目染中也是深得祖傳製作肉鬆的技藝。1988年,林家和的母親林玉英將珍藏多年的祖傳秘方捧到林家和麵前,正式將肉鬆店交接給已經出師成材的林家和,告誡他一定要以衛生為本、信譽至上,只要是由鼎鼎肉鬆出品的肉鬆必須要保質保量。

危機背後的轉型新契機

母親的話林家和時刻謹記在心。不久後,林家和就在東街口開起了鼎鼎百年肉鬆店,店鋪面積雖然只有一百多平,但是全家人齊心協力要把“鼎鼎肉鬆”發揚光大,再創“鼎鼎肉鬆”的昔日輝煌。

“當時,華榕超市倒閉,欠了我們二三十萬還不上,我們的資金鍊一下子就斷了,我們的店鋪也面臨倒閉。無奈之下,我們只好四處籌款。” 說起這段往事,林家和對當時的窘迫還記憶猶新。

籌得款項之後,林家和為了節省開支,儘量減少人工成本,只能把更多的事務壓在自己的肩上。每天早上起早貪黑生產肉鬆,下午自己跑業務,通過華聯商廈、東街口百貨等平臺,把肉鬆銷售至廣州、上海等地,還開拓了新加坡等海外市場。一年下來的銷量大概達到五六十萬。

鼎鼎肉鬆店生意漸漸好轉,但好景不長。1994年,由於店面拆遷,一家人不得不開始重新盤算。

这个陪伴几代福州人成长的肉松,是怎么“触网”求变革的?

1996年,林家和在工業路祥坂工業區租了三百多平的工廠,為傳承鼎鼎肉鬆工藝重新出發。“我們全家人當時就一個想法,一定要把祖上傳下來的技藝發揚光大。鼎鼎肉鬆的配方獨一無二,入口即化。並且,我們的車間逐漸轉成機械化,作為肉鬆行業先驅,很快我們就成功佔領了福州市場,開始大規模生產”林家和說。

“精心的經營給我們帶來不錯的效益,達到供不應求的市場局面。”林家和就想著,應該擴充一下店鋪了。2006年,林家和又在閩侯縣鐵嶺工業區購買了近10畝的地皮,建起了面積廣闊的廠房。新建工廠也開始採用與時俱進的生產技術,使用空調冷氣過濾,使肉鬆快速降溫。創廠初期,林家和就建立了無菌貯存間和無菌包裝室,形成統一、安全、規範的生產線。在產品口味創新方面,林家和還專門去請教食品專家制作低糖肉鬆的方法。嚴格標準的管理、質控、配送體系為百年老店注入了現代化的生命力,創新擦亮了鼎鼎肉鬆的金字招牌。

这个陪伴几代福州人成长的肉松,是怎么“触网”求变革的?

說到鼎鼎肉鬆的優勢,林家和顯得特別自信,各種獎項,如數家珍。1997年,在名優產品博覽會上,鼎鼎肉鬆系列榮獲暢銷金獎。1998年至2003年,連續6年被福州市人民政府認定為“福州市著名商標”。2000 年,光榮地評上“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先進單位”、福州市消委會評為“誠信單位”、福建省消委會評為“質量穩定、服務優良、信譽可靠”。2003年,在3.15公告中評為“全國質量信得過產品”、“全國質量服務消費者滿意企業”等諸多榮譽。2010年,林家和獲評“第一批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傳承技藝的過程中雖然波折重重,好在百年老店終於生存下來了。大抵是血液裡流淌著的匠人血液,只要傳承意志堅定,經營起這樣一家百年老店林家和倒也顯得得心應手。林家和對自己想做的事情從來都是精益求精,不斷進取。

“異地福州人”帶來新驚喜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市場營銷,林家和也深得精髓。

“即使我們的肉鬆已經馳名海內外,但是省外以及海外的食客,想要購買我們的肉鬆還是比較麻煩的。”林家和徐徐道來。“2015年6月,我們開始和各大電商平臺展開合作,最開始入駐的是天貓平臺,開業的第一個月,將將上千的銷量確實有些差強人意。但是萬事開頭難,你不可能要求你每做一項決策後就能立馬見效。所謂匠人匠心,最耐磨的就是耐性。‘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質量好,不偷工減料,自然會獲得消費者的喜愛。”

2017年-2018年,鼎鼎肉鬆先後入駐京東及拼多多等知名電商平臺,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電商營銷策略:降價、折扣、讓利新老客戶等,讓鼎鼎肉鬆的業績一路扶搖直上。

2018年11月11日,這天讓林家和頗為欣喜,因為當天就賣出了70多萬的銷量。訂單來自五湖四海,全國各地的福州人依然掛念著鼎鼎肉鬆的味道,甚至有“老鄉”購買時會在“旺旺”上拉幾句家常。數據顯示,省外各地的食客佔比70%,65%的店鋪粉絲是35歲以下。“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感受到了老字號的魅力。”林家和高興極了。

隨著購買群體的擴大和多元化,鼎鼎肉鬆利用大數據不斷豐富產品線,升級傳統做法,改良配方,研製口感。開放態度換來了銷售猛增的市場回應,2018年電商平臺成交量高達600多萬。

我們把林家和這類人定義為新匠人,他們是精湛技藝源源不絕的生命所在。在他們的背後,也許是成千上百次的反覆試驗,甚至好幾代人十年如一日的鍥而不捨。感恩即使世事變遷依然有像林家和這樣的人,用他們的匠心與情懷,為我們留住味道,留住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