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善之區”交出“奔跑”成績單

以“首善之區”姿態逐夢奔跑,今年開年來,南湖區攻堅項目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在剛剛過去的一季度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日前,2019年一季度嘉興市工作目標責任制指標考核主要指標完成情況正式出爐,除了五縣(市)兩區,今年新增了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商務區)、嘉興港區(綜合保稅區)。面對考評對象的增多,南湖區一季度表現依然出色,共有14個指標列全市前三,其中數字製造業增加值增速、實際利用外資、實到內資億元項目數、總投資一億美元以上項目數、重大人才引進、城鎮居民收入增速等方面均列嘉興市首位。

首季成績單“春光燦爛”

春天是充滿活力的季節,這種活力也充分體現到了南湖區一季度的經濟社會發展中。

今天的項目是明天的產出,在“雙招雙引”方面,南湖區首季引資、引智雙雙實現了里程碑式的突破。短短兩個多月時間,南湖區就先後引進百億項目2個,正式跨入“百億時代”:1月19日,年產480萬片的12英寸大硅片項目正式簽約;4月2日,總投資15億美元的敏實未來汽車智慧產業園項目在省長袁家軍的見證下在省人民大會堂簽約。

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南湖區新批外資項目13個,實際利用外資1.73億美元,同比增長12.3%,完成總量全市排名第一;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2個、總投資一億美元以上項目3個,數量均列全市第一。

擁有省四大科創平臺嘉興科技城的南湖區,一向是嘉興人才的高地,在世界頂尖人才招引上也是繁花盛開。2月26日,由諾貝爾獎獲得者愛德華·莫索爾及其團隊領銜的莫索爾醫學實驗室落戶南湖,成為全市簽約引進的首個諾貝爾獎人才創新創業項目。隨後,又成立了由圖靈獎獲得者惠特菲爾德·迪菲團隊領銜的嘉興區塊鏈技術研究院,該獎項素有“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之稱。一季度,南湖區引進頂尖人才2人,累計引入國家級、省級高端人才109人,新引進“一事一議”重大人才項目數領跑全市。

“一季度南湖區工業經濟體現了高質量發展。”區統計局局長金飛介紹,在最能反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上,一季度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位列五縣(市)兩區第一,這已是南湖區這個指標第9個季度領跑了。其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核心製造業表現最為搶眼,數字製造業增加值增速達25.9%,數字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列全市第一、第二。

作為“三駕馬車”中的重要支撐,今年一季度,南湖區固定資產投資也非常活躍,在民間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生態環境和公共設施投資、交通運輸投資等“四大結構”指標中,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達到了26.5%,增速名列全市第二。

經濟的發展,最終目的還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今年首季,全區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了17335元和10603元,分別同比增長8.7%、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列全市首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首次在一季度突破萬元。

動能轉換的南湖力量

“一系列亮眼的數據背後,是南湖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結果。”金飛認為。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了15.3%,增速位列五縣(市)兩區首位、全市第二。

作為南湖區重點培育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製造業增加值增速高出了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的10.6個百分點,目前全區已聚集了數字經濟直接關聯企業500多家,去年規上數字經濟製造業產值規模位列全市第一。一季度,聞泰通訊、斯達半導體、天通精電等企業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其中增長最快企業達到了75.47%。

沒有淘汰的產業,只有落後的技術。通過機器換人、科技研發,南湖區傳統產業產值比重在全區規上工業產值中的佔比減少,但產業質量得到不斷提升,大華紙業、森創時裝、金石包裝等傳統企業均實現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區規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率達11.3%,位列全市第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