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廣」上半年拿出穩中向好「成績單」

從中央到地方,紛紛亮出了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的成績單,廣州也拿出了穩中向好的成績單。

廣州市統計局7月24日公佈了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上半年廣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540元,首次突破3萬元,同比增長8.1%,高於同期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水平(6.2%)。數據顯示,廣州市持續在新經濟、新動能和新業態發力,今年上半年,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內的多項經濟質量指標均呈現穩步增長態勢。

數字裡面有玄機。如果只看GDP增速,廣州6.2%的水平低於全國、全省和京滬兩個一線城市,但是相比第一季度提高了1.9個百分點,從中可以看到,廣州經濟正呈現出穩中向好的態勢。

廣州是上半年GDP超萬億(10652.98億元)的少數城市之一,這體現了廣州市的綜合實力——“市強”。廣州財政收入也呈現出“市富”,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66.66億元,增長8.0%。“老廣”的“民富”更是亮點,上半年廣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邁進3萬元大關,和京、滬兩市處於同一陣營。市強、市富和民富折射出廣州宏觀經濟和社會民生均衡發展的新水平。在GDP增速不如京滬等一線城市的情況下,廣州上半年個稅收入增長23.9%,居一線城市之首,更突顯廣州市“藏富於民”的城市氣質。

再看產業表現。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總產值分別為2100.99億元和8693.44億元,三大支柱產業穩定增長,總產值增速為6.1%。電氣器械、醫藥、通用設備等先進製造業的產值分別增長14.0%、13.9%和7.4%。傳統優勢產業中的酒飲料、食品製造業受龍頭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創新商業模式帶動,產值分別增長26.4%和12.6%。由此可見,先進製造業和優勢傳統產業產值增速較快,凸顯廣州市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成效逐步顯現。

作為一線城市,廣州市在新經濟、新動能和形態上的成績單也可圈可點。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升,其佔比分別為61.0%和12.8%,同比分別提高3.7個和0.7個百分點。另一方面,“互聯網+消費”和融合線上線下的新零售模式也在廣州扎地生根,互聯網+新業態成為提振廣州消費的助推器。數據顯示,限額以上網上商店零售額增長24.6%,增速同比提高5.5個百分點。汽車製造是廣州的支柱產業,廣州在發展新能源汽車以及培育和孵化無人駕駛汽車方面也有優勢。據悉,廣州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7038輛,增長4.9倍;廣汽智能網聯項目加快建設,新引進和培育小鵬汽車、睿馳電動汽車、小馬智行、景馳科技等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創新企業。

投資增長快,消費穩中有升也是特色。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1%,增速較一季度提升6.6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1.7%,佔全市投資的15.5%,同比提升4.5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增長85.5%,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1.3倍。1-5月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5.3%。從投資領域不難看出,房地產領域投資趨勢下降,製造業尤其是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較快。這凸顯今年上半年廣州在投資領域“脫虛向實”的成效明顯。

消費領域,傳統消費模式疊加“互聯網+消費”,激活廣州消費新動能。今年上半年,廣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88.94億元,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30909.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和11.7%。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強勁。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外需市場面臨貿易摩擦等不利因素的情勢下,廣州市能夠拿出穩中向好的半場成績單殊為不易。尤其在財政收入、居民收入和企業盈利能力方面表現良好,而且維持了居民消費價格(CPI)和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IPI)相對穩定的狀態。

上半年,廣州處於穩增長趨勢(相比第一季度增長1.9%),加之廣州向來有下半年發力的習慣,因此有分析認為“廣州速度”回來了。今年“下半場”,廣州可期拿出更好“成績單”!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張敬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