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們穿什麼鞋子?

代鵬飛2

按照現代品牌粗淺劃分一下古代:

一等:LV、香奈兒。(穿金串玉)

二等:耐克普通款。(絲履)

三等:361度。(麻屝fei)

四等:集貿市場售賣攤。(草屨ju)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介紹劉備時說: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這裡面的履,指的便是咱們中國人眾所周知的草鞋。古代其實鞋分三種檔次,材質為絲的叫履,材質為麻的叫屝(fei)材質粗劣也就是原生態的叫屨(ju)。戰國以後,鞋的叫法不再那麼繁瑣,統稱為履。

草屨在古代一般是囚犯或喪葬禮儀穿的,但大部分的窮人也都是穿用草編制而成的草屨。草屨的優點是價格便宜,缺點是舒適感不好。主要消費者包括窮苦人家出生的人和某些窮書生。比草屨要好的叫草屨,葛這種材質要比草更有柔韌性,經久耐用。草履和葛履,大眾定位最低,

屬於四等品牌。

植被經過粗製加工做成得草屨以外,比它更高一級的便是如上那三種檔次之一的麻屝。麻經過二次加工,整體的舒適度得到加強。主要消費者是一般老百姓。屬於第三等品牌,也就是國民品牌。

麻屝以上便是絲履了,精加工後的絲質用品其舒適度,老四便不多說了,感興趣的可以光腳踩踩自己家被子。古代有君子不穿絲履的禮儀教育,類似咱們現在的愛惜糧食,不鋪張浪費、不攀比。但與現在一樣,幾乎沒有人在聽。絲履的主要消費者便是中產階級,生意人、當官人士之類的人。屬於耐克普通款,第二等品牌。

草、麻、絲,這三種之後,製鞋的材料便頂天了,想要有更高的檔次,人們只能在鞋的款式上下功夫。人嘛,總需要彰顯點獨到之處。比如,一雙老北京布鞋145塊,是個人都能買到,加個金黃色LV的標誌便可以多加兩三個零,富商大賈、豪門望族才能買到。古代人也是這樣,既然材質上不能下功夫,那就玩兒裝飾,走個性化路線。

古代與現代一樣,正常一雙鞋主要由六個部分構成:鞋幫、鞋底、綦(qi、鞋帶兒)絇(qu、鞋孔,也是鞋頭上的裝飾) 繶(yi,鞋幫和鞋底中間的橫條)純(鞋口的裝飾)。

晏子春秋對高端人士的高端鞋的描寫為:景公為履,黃金之綦,飾以銀,連以珠,良玉之絇。

意思為:景公的鞋,鞋帶兒是黃金的,裝飾用銀,斜孔是玉的,用寶珠來勾連。

穿金串玉,此為上流社會鞋的樣式,主要消費者為王公貴族,屬於一等中的一等品牌,姑且可算作現代生活的LV。(其實甩LV好幾條街)

分完檔次以後,再談談古代鞋履的不同用途。

咱現在穿的鞋分運動鞋、登山鞋,水鞋、棉鞋等,古代也有此分類。

以絲履為例,古代人夏天穿絲履,冬天則為了保暖穿革履,野獸毛皮做成的。雨季的時候,會穿舄(xi)。就是在鞋底下面加一層木頭底子,可以用來防水和防滑。如果節假日想要登高望遠,陶冶情操,會穿木屐(ji),作用類似登山鞋。至於靴子,屬於少數民族的產物,是漢族胡化的代表物品。

注意:這些琳琅滿目的鞋類款式,面對的顧客都是富裕階層。窮人一年到頭多是一雙草鞋過四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描寫的就是這種貧富差距和為富不仁。

中國有句俗語叫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其出處便是這種貧富差距帶來的退無可退。那年頭,有一雙正經鞋,不次於現在你有一輛勞斯萊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