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保監會晒2018“成績單”

中国银保监会晒2018“成绩单”

1月11日,中國銀保監會在北京召開近期重點監管工作通報會。中國銀保監會供圖 千龍網發

千龍網北京1月12日訊(記者 劉美君)11日,中國銀保監會曬2018年“成績單”,記者瞭解到,2018年,商業銀行累計核銷不良貸款9880億元,較上年多核銷2590億元。此外,債轉股簽約破2萬億。

銀行不良核銷近萬億元

結合2018年12月初步統計數據,中國銀保監會統信部副主任劉志清表示,當前我國銀行業和保險業運行穩健,風險總體可控。

初步統計,2018年12月末,銀行業境內總資產為261.4萬億元,同比增長6.4%。其中,各項貸款140.6萬億元,同比增長12.6%,債券投資45.2萬億元,同比增長14.1%。貸款和債券投資佔總資產的比重分別較上年末上升3個和1.2個百分點,2018年前11個月,人民幣貸款增量佔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83.4%,為實體經濟提供較多資金。銀行業境內總負債239.9萬億元,同比增長6%。其中,各項存款164.2萬億元,同比增長6.7%。

信貸質量方面,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89%;關注類貸款餘額3.4萬億元,關注類貸款率3.16%,較2016年高點下降了1個百分點;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為92.8%,較上年末下降6.9個百分點。2018年,商業銀行累計核銷不良貸款9880億元,較上年多核銷2590億元。

同時,撥備水平較高,風險抵禦能力增強。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餘額3.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6762億元。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分別為185.5%和3.5%,較上年末分別上升5.1個和0.24個百分點,在已經調整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情況下,兩項指標仍保持上升態勢。

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人民幣超額備付率2.64%、存貸款比例74.3%,均在合理區間,優質流動性資產佔比明顯高於國際平均水平。同業負債同比下降9.1%,部分中小機構過度依賴短期批發性融資問題有所緩解。

對於保險業風險保障功能。據初步統計,保險業總資產18萬億元,同比增長7.2%。2018年,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3.8萬億元,同比增長3.9%;賠款與給付支出1.2萬億元,同比增長9.8%。2018年前11個月,保險業累計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6463萬億元。

在債轉股方面,目前債轉股簽約金額已突破2萬億元,落地金額已達6200億元。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肖遠企告訴記者,在資產證券化以及不良資產證券化方面,2018年金額約為9000億元,為史上最多。

穩推進理財子公司改革

對於理財子公司改革工作的進展,銀保監會創新部副主任廖媛媛介紹,目前正在穩步有序地推進理財子公司改革工作,多家銀行也在抓緊開展申報理財子公司的工作。

廖媛媛稱,對於理財子公司的設立,銀保監會把握穩妥推進,成熟一家、批准一家,引導資金逐步有序進入市場,維護市場的穩定。“同時,指導已獲批的銀行結合戰略規劃和市場定位,抓緊開展理財子公司的各項準備工作,儘快實現順利開業運營。下一步,對於已設立的理財子公司,將強化監督管理,促進其合規審慎經營。”

另外,在整治交叉金融風險方面,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肖遠企表示,銀保監會不是簡單採取“一刀切”的辦法,而是根據交叉金融業務和產品的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重點整治兩類交叉金融業務,一是助推“脫實向虛”,使資金在金融體系空轉這種交叉金融,比如一些理財、同業、表外融資等。二是違法違規,擾亂市場秩序的通道業務,包括違法違規的金融機構和不法經營集團等。

研究新保險業落實

10項開放措施

2018年,保險業風險保障功能充分發揮,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肖遠企表示,2018年保險業在發揮支持實體經濟方面的作用比較充分,保險資金設立專項產品幫助化解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人壽推出第一單紓困產品後,目前10家保險公司設立的專項產品的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已經落地投資金額25億元左右。

“今後,險資還可以拓展其他領域。”肖遠企表示,險資不僅要在投資長租公寓等領域發力,還要進行更多拓展,發揮其長期穩定的主要優勢,通過債權投資和股權投資的方式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此外,保險公司在風險保障和信用保障方面的潛力非常大,很多融資需要增信,保險公司通過產品提供增信服務,參與到小微企業風險分擔機制過程中,國外很多保險公司很看重這一方面。 “2018年出臺十幾項對外開放措施,接下來,銀保監會將繼續落實10項開放措施。

助推小微企業增量擴面提質增效

針對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中國保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張金與會稱,2018年,中國銀保監會圍繞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相關工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出臺多項政策舉措,並以電視電話會議、季度例會、約談、實地督導等方式加強對銀行的指導,在貸款增量、貸款成本、產品模式、體制機制上,2018年整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取得很大成效。

“下一步,銀保監會將進一步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下,增量擴面,提質增效。”張金萍表示,從監管方面來說,差異化的政策要持續完善和推進,不斷地優化完善監管措施,引導商業銀行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繼續擴量增面。從銀行的角度而言,要督促銀行進一步完善內部經營機制,完善差異化的績效考核政策,鼓勵基層敢貸、願貸。

對於外部環境,張金平則強調,各部門要繼續加強政策合力。同時積極加強和財稅、央行溝通協調,不斷增強監管政策、貨幣政策、財稅政策的合力。另外要加強風險分擔,繼續深化銀保、銀政分擔機制,在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政策性擔保作用的同時,提供外部增信,推動地方加大風險補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